专家说健康民间验方系列之厨房找药方

民间验方系列之厨房找药方(二)

油和盐

主持人:今天我们来说说油。炒菜煮汤,少不了油;油炸的东西,最是好吃……

张永树:过去的人,生活艰苦,油要定量,不管是动物油、植物油,只要用油就是美味的先决条件。不是有“春雨贵如油”“有油炒草就好吃”的说法嘛。

崔闽鲁:有些人担心吃肉会患上高血脂,就多吃菜,但炒菜多油,也会吃出高血脂。

张永树:理论上没错,不过我觉得还是要因人因病来考虑。要提到的是动物油的适量把握,年纪大的人如果只吃瘦肉,口感、香味,是不够的,一般来说,动物油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正常的人体应该是全方位的营养要求,除了吃素食的人外,有些动物油,也是人体需要的。

主持人:我们平时吃的油,一般就是花生油、猪油这些,不过近些年,橄榄油、茶籽油这些走健康油概念的油品也在市面上多了起来,对此,两位怎么看?

崔闽鲁:现在市场上有茶籽油、麦胚油、芝麻油等好多种。可供食用的高档橄榄油是用初熟或成熟的油橄榄鲜果通过物理冷压榨工艺提取的天然果油汁,橄榄油富含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还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及抗氧化物等。橄榄油被认为是迄今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

张永树:现时的品种油确实也渐渐多了,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实践、探求。吃什么油更健康?我看还是懂得吃、学会控制量更重要。

主持人:如果是中医的医用来说,油是不是外用比较多呢?像张先生,你们推拿中就少不了按摩油吧?

张永树:推拿中用油保护皮肤滑润舒适。泉州民间有个线面伴花生油+薄荷汁泡酒去伤的验方。具体的是线面用滚开的水煮熟后即刻捞起,伴适量花生油、配服鲜薄荷20g绞汁加泡的酒,可疗疯伤。

主持人:油是烹调必不可少之品,妙用油也能达到养生治病的效果。在我们泉州,最常用的拿来药用的油,我记得的,就是茶油了。而且要农村卖的那种茶油。

崔闽鲁:《本草纲目》中记载“茶油性偏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肝血亏损,驱虫。益肠胃,明目”。

甘、凉、苦

清热解毒;润肠;杀虫。主痧气腹痛;便秘;蛔虫腹痛;蛔虫性肠梗阻;疥癣;汤火伤

内服:冷开水送服30-60g。外用:适量,涂敷。

①治绞肠痧:油茶种子油二两。冷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②治小儿脸部生癣:茶油涂患部,日涂数次。(《岭南草药志》)③治汤火伤:茶油、鸡蛋清、百草霜,共擂细,搽伤处。(《岭南草药志》)

茶油中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化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能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抑止甘油三脂的升高,对抑制癌细胞也有明显的功效。同时,茶油的分子结构比橄榄油还要细,所以食用时不用担心副作用、油腻,所以闽南人有用茶油煮猪肚、焖兔肉、炒乌鸡。

张永树:小儿胃脘饱胀,凸风通常用茶油和凸粉和调在腹部按揉摩是个简单有效的好办法。

主持人:除了茶油,麻油也比较常听人用,特别是做月子的妇人,都要吃麻油煎的姜稞、麻油鸡等等。麻油和我们平时的食用油有什么不一样呢?为什么适合做月子的人吃?

张永树:麻油就是芝麻榨的油。中医学认为:本品性味甘、温,具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据《本草纲目》上记载:“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别录》说:“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疙肿,生秃发。”临床还用麻油来煎熬膏药,有生肌肉、止疼痛、消痈肿、补皮裂的作用。

[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老人肠燥便秘。

[方药]面线,生麻油各适量

[用法]面线用开水烫熟捞出,干拌生麻油食。

[来源]安海赵正山方,医院张永树提供。

主持人:崔先生,我还听说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油,叫蛋黄油,说是治湿疹很有用。这是种什么油?

崔闽鲁:蛋黄油治疗皮肤湿疹。新鲜鸡蛋10个洗净煮熟,将蛋黄放入铁勺内于炭火上熬炼取油脂(10个土鸡蛋约取10-15毫升油脂),去渣后将蛋黄油直接抹患部,每天1次。一般用药后局部发红、渗液、瘙痒等即减轻,经3-5次即可痊愈。又有人用蛋黄油治疗皮癣、脚癣和头癣,亦获良效。用蛋黄油治病,历史久远。如明代《本草纲目》曰“鸡卵炒取油,和粉敷头疮”。又云“鸡卵黄熬油搽之,治杖疮已破,甚妙”。中医认为,蛋黄油具有清热润肤、消炎止痛、收敛生肌和保护疮面的作用。当今以蛋黄油治疗的疾病颇多,如外涂可治疗湿疹、烫伤、冻疮、臁疮、黄水疮、口疮、鹅口疮、头癣、尿布皮炎、痔疮、唇风等,内服可治疗胃溃疡、慢性胃炎、小儿消化不良、百日咳等。

主持人:人生百味,不可少盐,盐是厨房里少不了的调味品。泉州靠海,我们吃的都是海盐吧?

张永树:除了海盐外,还有岩盐。泉州民间还有一种漆树科的盐肤木,俗称“老公担盐”,其成熟时,枝头会有一层似盐的白霜,味咸。

泉州俗语:“甜咸淡无嫌”“吃到感忆着淡”“咸甜淡无味”。美食家中有人认为一桌菜,成功的关键是搁盐的的功夫。

主持人:盐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人少不了盐,没有盐人就活不下去,但是又不能吃过咸,如果长期高盐,产生的问题也会特别多,是不是?

崔闽鲁:咸入肾,过食伤肾,首先会把胃弄坏,吃过咸可增加水钠潴留,增加心脏负担,升高血压,引起高血压病。所以心功能没好的,肾炎水肿,肝病腹水的人都要合理控制吃少咸。不要误解中医说咸入肾,肾病要吃咸补肾那是不懂中医的误说。人一天的摄入盐的量最好不超过6g,而且是包括盐巴、酱油等在内。

张永树:现代研究认为过多摄入盐是引致高血压及肾脏疾患的主要原因。于是有人矫枉过正,一点盐也不敢吃。(中医指肾和西医不一样)

都讲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就我国而言,北方人一般都比较重口味,而南方人比较清淡,提示我们不能千篇一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主持人:所以盐这东西,也是“过犹不及”,要注意量的。那么,如果把盐拿来药用,都有哪些用法?中医又是如何来看待的呢?

张永树:食盐是厨房必备的调味品,也是一些小磕小碰用来应急的药。中医用盐的历史悠久,认为其性味咸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润燥、滋阴、通便、止吐等作用。用盐炮制的中药多用于补肾固精、利尿和泻火,可引药入肾治下部疾病,常见的盐制药材有黄柏、知母、补骨脂、橘核等。

崔闽鲁:从五味的角度来说,咸味。咸;寒;无毒,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多用以治疗肿瘤、痰核、如昆布、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咸寒泻下。

赞赏

长按







































太原治疗白癜风医院
治疗女性白癜风疾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pindaigou.com/agdyf/109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