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年第二季度上海市药品不良

年2季度,本市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在线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份,较年同期增加了6.75%。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2.75%,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17.83%。

按照报告单位类别统计,来自医疗机构的份,占94.00%;来自药品经营企业的份,占6.00%。按照报告人职业统计,医生报告份,占56.89%;药师报告份,占35.77%;护士报告份,占6.98%;其他报告35份,占0.36%。

按报告涉及患者年龄统计,65岁及以上的患者最多,占48.56%。按报告涉及患者性别统计,男性例,占40.61%;女性例,占59.24%;15例病例报告患者性别不详,占0.15%。男女比例为0.69:1。

按怀疑药品类别统计,涉及化学药报告例次,数量居前的类别是: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肿瘤用药、精神障碍用药、神经系统用药;涉及中成药报告例次,数量居前的类别是:理血剂、祛湿剂、补益剂、清热剂、祛痰剂。按药品剂型统计,注射剂占42.05%,口服制剂占51.93%,其他制剂占6.01%。按照药品给药途径统计,位居首位的是口服给药,占52.97%,其次为静脉滴注,占37.82%。年2季度本市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累及系统排名前五位的是:胃肠损害(占26.4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2.11%)、神经系统损害(占12.13%)、全身性损害(占9.77%)和血管损害和出凝血障碍(占3.92%)。主要不良反应表现多为皮疹、恶心、瘙痒、头晕、呕吐、腹泻、头痛、胸闷、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腹痛、白细胞减少、便秘、心悸、静脉炎、胃不适、外周水肿、乏力、锥体外系病、下肢水肿、潮红、粒细胞缺乏症、过敏、心慌、发热等。年2季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新增药品基层单位49家,其中医疗机构4家,经营企业45家。截止到年6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在线本市药品基层单位为家:医疗机构家,占22.27%;经营企业家,占77.73%。年1月1日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包括持有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生产企业)通过“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不良反应直接报告系统”上报报告,年2季度提交了份报告,不纳入上述统计。上海药监

1.长按右侧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pindaigou.com/agdyf/72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