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朋友都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困扰。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寄居于我们的胃黏膜上,分泌炎性因子,刺激胃黏膜发生炎性病变,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MALT淋巴瘤等疾病,都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息息相关,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还有可能会导致消化吸收不良,影响多种营养素的吸收,引起不明原因的贫血等问题,同时幽门螺杆菌又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两种途径传染给家人及周围的其他人。
很多朋友发现了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问题,就总想着能够尽快地将其清除,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又有相关胃部疾患,如消化道溃疡等疾病的情况,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改善和治疗胃部疾病,确实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主要是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来进行,但联合用药根治幽门螺杆菌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定能够保证%的根除幽门螺杆菌,而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逐渐增加,目前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还在逐渐呈现下降趋势,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幽门螺杆菌根治失败后,如何进行第二次根治的问题。
幽门螺杆菌初治的注意事项
如果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当然是最好的,因此,在讲二次根除治疗前,我们先把初次治疗的一些注意事项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初次治疗做好了,根除成功了,又何必考虑二次根治的问题。
对于幽门螺杆菌的初治,主要有3个重点值得注意。
首先是用药的选择,从目前主要的专家指南推荐和相关研究来看,四联用药要优于三联用药,添加了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的四联疗法,比起单纯用两种抗生素加一种抗酸剂的三联疗法,其根除成功率要更高,铋剂不会产生耐药性,还能保护胃黏膜,采用四联用药是更好的选择。除了选择四联用药以外,在初治时,两种抗生素的选择上,要综合权衡后,慎重选择,一般用药幽门螺杆菌根治的抗生素有7种组合——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四环素四环素+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对于这七种用药组合,在幽门螺杆菌的初次根治用药方案中,一般不推荐带左氧氟沙星的组合,其他6种,都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应用,除了抗生素和铋剂以外,质子泵抑制剂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在根除治疗过程中,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效果越好,调节胃内pH的效果越好,抗生素发挥的杀菌作用就越强,因此,一般建议在选择拉唑类药物时,应尽量选择抑制胃酸效果好的,不受基因多态性影响的拉唑类药物,比如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药物。
除了药物选择以外,用药依从性不好是导致幽门螺杆菌根治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用药方案中,包含四种药物,这四种药物的服药时间,用药剂量都各不相同,通常拉唑类药物和铋剂,建议在饭前半小时服用,而两种抗生素药物在餐后口服,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抗生素每天服用2次,而甲硝唑,四环素等则需要每天服用3~4次,因此,对于这样复杂的用药,就需要大家在服药治疗的过程中,严格的遵照医嘱,按剂量,按服药时间,按疗程服用,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根治成功率,即使根治失败了,在下一步补救治疗的过程中,也可以排除用药依从性的问题,便于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第三点注意事项是生活上的注意,在幽门螺杆菌根治的过程中和根治结束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应该尽量的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管是适度的分餐,专门使用一套餐具,还是注意饭前便后好好洗手,都是避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再次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重要方面。通常在彻底停药后4~8周复查幽门螺杆菌,如果因为生活上不注意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或者是本来根治成功了,在停药后还没去复查期间,又因为不注意再次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这样的一些风险,都只要特别注意的。
二次根治幽门螺杆菌应该怎么做?
如果我们合理的选择了用药方案,用药也严格遵守了医嘱,按剂量,按服药时间,按服药次数,按疗程用药,同时生活上也尽量注意了避免重复感染的各个方面,通常说来,首次根除治疗的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但如果进行完首次根除治疗后,保持停药4~8周,去复查幽门螺杆菌,发现根除没有成功的话,也不必太过焦虑,后面应该怎么做,我来慢慢给您说。
复查确认幽门螺杆菌的根治是否成功,有两个关键点值得注意。一是在根治疗程完成后后,一定要彻底停药4~8周再去复查根治效果,如果停药后,又再次服用了铋剂,拉唑类药物或者是抗生素,都有可能影响幽门螺杆菌的复查结果;另一个关键点是,不要进行抽血检查来确认根治效果,抽血检查检测的是幽门螺杆菌的抗体,即使幽门螺杆菌根除成功了,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的朋友,体内依然是存在抗体的,因此,通常对于幽门螺杆菌根治是否成功的复查,最推荐的方法,还是C13或C14呼气试验检查法,这种检查方法简便易行,无创,不受胃内幽门螺杆菌分布点的影响,准确率高,是首选的复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查方式。
真的没有根治成功,就要马上再次服药进行根除治疗吗?对于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好好思考。首先,如果首次治疗没有成功,是否要进行二次根除治疗(也叫补救治疗),还是应该请医生综合评估风险和获益,如果根治幽门螺杆菌带来的健康获益是明确而且巨大的,而不根治幽门螺杆菌带来的疾病风险是很高的,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案的用药可获得性也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在此进行补救治疗,就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如果患者本身虽然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并没有太严重的胃部疾病问题,而用药方面,又有诸多的禁忌和风险的情况,就不建议一定要反复进行根除治疗了,这样做带来的风险,甚至可能大于根治幽门螺杆菌的获益,得不偿失。
对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治疗,用药依从性和生活上多加注意这些方面,我们就不重复说了,前面谈到的一些注意事项,都一定要尽量的做到,主要谈一下二次治疗的用药选择问题。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幽门螺杆菌进行第二次根除治疗,千万不要把原来医生开过的药重新再吃一遍,如果首次根治不成功,这样做除了培养增强你身体里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以外,把原来的用药方案再用一遍的方式,并不能进一步提高根治的成功率。
既然是补救治疗,二次根治,当然就要重新选择用药方案了,用药方案中,主要考虑的抗生素的重新选择,在我们前面提到的其中用药方案中,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幽门螺杆菌对于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等的耐药率还是很低的,而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这几个药物,在某些地区或某些患者身上,则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因此,在选择补救治疗的抗生素用药方案时,应该考虑幽门螺杆菌的地区耐药性,患者本身的抗生素用药历史情况,来综合评估选择。
一般说来,如果初治用药方案中包含了克拉霉素,通常不建议在补救治疗的用药方案中继续包含这类药物,在补救方案的抗生素用药方案选择中,可以选择包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但需要注意患者的用药史,喹诺酮类药物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如果经常使用喹诺酮类(各种沙星)的朋友,在二次根治时,也要慎用左氧氟沙星,除此之外,对于甲硝唑的应用,如果在没有其他用药方案可选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加强用药剂量的方式来进行二次根治,如果初次根治已经达到了加强剂量,在补救方案中也应该避免使用甲硝唑。
另外,如果有条件的朋友,在补救治疗前,可以对所选的用药方案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特别是二次治疗方案中包含克拉霉素,甲硝唑或左氧氟沙星的情况,通过药物敏感试验确认所感染幽门螺杆菌对所选药物没有耐药性,可以大大提高根除成功率。
写了这么多,最后为大家简单总结下几个要点——
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最好在第一次用药时就做好药物的选择,通过合理的用药方案,同时注意严格按剂量疗程用药,尽量做到一次成功。幽门螺杆菌根治成功,同样有再次感染的可能,这就需要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生活上都要多加注意,避免幽门螺杆菌的重复感染。幽门螺杆菌首次根治失败,是否要进行补救治疗,需要经过医生严格评估风险获益比再确定。幽门螺杆菌如果需要进行补救治疗,在抗生素的用药选择上,应尽量不与首次治疗方案重复,应当尽量选择耐药率低的抗生素组合,可以结合幽门螺杆菌的地区耐药率以及患者用药历史来评估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