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传统医药日?
小胖又在搞什么
怎么到了你这里
总有许多我不知道的节日
小胖没胡说
这可是全世界公认的节日呢~
世界传统医药日
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年12月12日,4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一致决定将大会的开幕日定为每年的世界传统医药日,并写进《北京宣言》。
说到我国传统医药,本次小胖请来了大家熟悉的白老师,让她跟我们说说“趣味中药”,快来一起感受中药的魅力吧!
白一岑
中西药双证执业药师
中药学硕士研究生
《云南白药膏穴位图敷疗法》编委
大青龙汤
1
组
成
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
属于辛温解表
主
治
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脉浮紧。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我们国家传说中的神兽。而龙在我们国家一直和雨、水有关。方剂中麻黄、桂枝、生姜是辛散解表的,石膏则具有清热除烦的功效。整个方子发汗解表,清热除烦。犹如飞龙升天降雨,久旱、大热皆除,所以取名大青龙汤。
名字怎么来的?
小青龙汤
2
组
成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属于辛温解表
主
治
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表现为怕冷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
小青龙汤中麻黄、桂枝辛散,干姜温肺化饮,五味子收敛定喘,半夏祛痰,细辛行水。整个方子升中有降,开中有合,变幻莫测,就像传说中的神龙一般变化多端。
大、小青龙汤都是麻黄汤衍化而来,大青龙汤以发汗为主,而小青龙汤发汗较弱,偏于治疗体内寒饮内停出现的咳喘。
三承气汤
3
三承气汤都是针对胃肠燥热而导致便秘的一系列的病症,根据大便燥结程度的不同分别服用不同的承气汤。
中医上来说,大便出不来,多是因为气不顺,所以要想干燥的大便顺畅,就需要使用行气、理气的药物。
所以承气汤承的是胃气,降出来的是臭屁。所以根据三承气汤的主治可以看出药效是逐渐增强的,根据燥结的轻重来辩证用药。
药效强弱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组成:炙甘草、芒硝、大黄。
主治:不大便,可以泄下燥热,调畅胃气。
小承气汤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
主治:破滞除满,通便泻热,大便硬。
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主治:攻下实热,荡涤燥结,有燥屎。
黄龙汤
4
组
成
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姜、枣、桔梗
属于攻补兼施的泻下药
主
治
热解便秘,腹痛拒按,同时兼有气血不足的人群。所以“黄龙”出山,清了胃肠的热积,还益气养血,扶正除邪。攻而不伤正。
“黄龙”一出,通体舒畅。
禹攻散
5
组
成
黑牵牛、茴香
属于逐水剂
主
治
遍身水肿,腹胀喘满,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所以这个药方具有逐水通便,行气消肿,使得水湿邪气从二便排出。
古时,有大禹治水,而该方则功同大禹,治全身水肿实证。
建中汤
6
中医理论中,除了将五脏六腑按五行、阴阳归类外,还把人体按上、中、下分为了三个部分,称为三焦,上焦、中焦、下焦。
上焦是横隔肌以上,包含了心肺;
中焦,肚脐以上,横隔肌以下,包含了脾、胃、肝、胆;
下焦是肚脐以下的部分,包含了肾、膀胱、小肠、大肠。所以在中医中一提到“中”指的就是脾胃。
所以看到“建中”帮你重建脾胃。你可以大概知道这个方子的作用部分,功效。
小建中汤
组成: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主治:中焦虚寒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腹痛喜温喜按,虚烦心悸。
大建中汤
组成:蜀椒、干姜、人参。
主治:虚寒腹痛。
从两个组方的组成来比较,小建中汤属阴阳并补,以温阳为主。
大建中汤所用的都是纯的辛甘药物,补虚散寒的功效远甚小建中汤,而且有降逆止呕的作用。
所以分为大、小建中汤。
华盖散
7
组
成
麻黄、桑白皮、紫苏子、杏仁、赤茯苓、陈皮、甘草
属于辛温解表方
主
治
肺感风寒,咳嗽上气,排痰不易。
古时皇帝出行,常常在乘坐的车上打一把华丽的布伞。而在中医中,因肺位置在所有脏腑之上,位于心的左右两边,所以也把肺形象的比作华盖。在中医理论中提到华盖就代表肺。华盖散方名一出,就知道这一个方子主要治疗的是与肺有关的疾病。
名字怎么来的?
逍遥丸
8
组
成
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
属于和解剂
主
治
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中医理论中,肝血虚,不能滋养肝脏,会导致肝气不疏而郁结,就会表现为多愁善感、闷闷不乐,整个人很抑郁。二本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当归养血和血,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吃得好,气血充足了,肝血自然充足。所以本方是调肝养血的名方,除了妇女调经常用外,男同志如果血虚肝郁也可使用本方。所以肝气一疏,优哉游哉,天地任逍遥。
白虎汤
9
组
成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属于清热剂
主
治
胃肠热盛而导致的大热、大汗、大渴。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和知母相须为用,加强了本方清热除烦、止渴的功效。
虎为兽中之王,暗示了石膏性味的猛烈。石膏知母相配善治肺胃之热,所以本方称为白虎汤。
名字的由来
三子养亲汤
10
组
成
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
主
治
咳嗽喘逆、痰多、食少难消。尤其是老年人的慢性哮喘、肺气病等。
本方的名字是通过方子的组成和它的主治而来的。方子中的三味药刚好是种子类的药物,而又主治老年人的疾病,就如同二十四孝的典故中一样,“子以养亲”,想象一下,三个儿子端着热腾腾的药捧到老父亲跟前喂药的情景。所以,方子取名“三子养亲汤”
名字怎么来的?
玉女煎
11
组
成
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属于清热剂客情脏腑热
主
治
可清胃热,滋肾阴,可治疗牙痛,烦热干渴;也可治疗消渴。方中石膏清胃热,熟地、麦冬、知母泽则可以滋肾阴。
古时,观音坐下弟子,左金童,手持净瓶;右玉女,手持柳条。观音用柳条蘸净瓶水,清凉滋润人间,本方取名玉女煎,暗喻有滋阴降火之功。
名字的由来
大定风珠
12
组
成
生白芍、阿胶、生龟板、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鸡子黄、鳖甲
主
治
阴虚动风。热病后期,津液耗损,而导致阴虚不能滋养肝,引起肝风内动,手足痉挛、抽搐。
本方主治的是因阴虚而导致的肝风内动,引起手足痉挛。俗语说“树欲静而风不止”,所以,要想手足痉挛、抽搐恢复,就需要像“定海神针”一般,将风停住,所以大定风珠由此而来。而本方中鸡子黄、阿胶滋阴熄风;白芍、地黄、麦冬滋阴柔肝;龟板、鳖甲滋阴潜阳;麻仁养阴润燥;牡蛎平肝潜阳;五味子、甘草收敛化阴。所以本方滋阴熄风的功效很强。
七宝美髯丸
13
组
成
何首乌、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
主
治
肝肾不足的须发早白、脱发、腰膝萎软等。有补益肝肾,乌发壮骨的功效。
中医理论中,白发、脱发和牙齿动摇都和肝肾有密切的关系。发为血之余,齿为骨之余,如果肝肾亏损,就会出现须发早白,脱发和牙齿动摇。所以整个方子都是以补益肝肾为主,滋阴养血,阴阳并补。髯是胡须的意思,本方由七味药组成,所以本方命名为七宝美髯丹。
玉屏风散
14
组
成
防风、黄芪、白术
主
治
表虚自汗、虚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
武侠中有一种刀枪不入的功夫叫金钟罩,而中医中,也有这么一个组方可以治疗一些虚弱的人反复感冒。
中医理论中,感冒是因为被风邪侵袭而得,如果将风邪比喻为外敌,那么一个虚弱的人他的军队不会强大,所以中医上说不怕没有可以驱逐敌人的(可以申请外援),就怕自己没有防御的能力,不怕敌人不走,就怕敌人去了又来。中医用药如同用兵,本方中防风善于祛风,是祛风的通用药,而黄芪益气固表,所以他们一个是先锋部队可以杀敌,一个是防御部队,防止敌人去而复返,有攻有守,白术健脾益胃犹如后勤部队,攘外必先安内。
所以整个组方虽然只有三味药,已经将敌人防得密不透风了。古时,屏风主要作用是挡风的,所以取名玉屏风,像玉石一样坚固的屏障。
名字怎么来的?
泰山磐石散
15
组
成
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川续断、糯米、黄芩、砂仁
主
治
何首乌、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
看到主治以后,大家应该可以猜到组方为什么这样命名了。就是取其坚固如泰山上的磐石一样,屹立不动。所以这个组方是治疗妊娠胎动不安的常用方剂。
名字的由来
行军散
16
组
成
西牛黄、麝香、珍珠、冰片、硼砂、明雄黄、硝石、飞金
主
治
暑秽。俗称“发痧”
相传这个组方是诸葛亮配制的。三国时期有不少战役是在夏天发生的,将士们因为缺乏防治暑热去瘟的知识,很多人、马都病倒了。诸葛亮便亲自配置了这个方剂。因为诸葛亮死后,谥号“忠武侯”,所以这个方子有称为“诸葛行军散”、“武侯行军散”。
名字的由来
失笑散
17
组
成
五灵脂、蒲黄
主
治
瘀血停滞,如心胸刺痛、脘腹疼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该方可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五灵脂入肝经血分,通利血脉,散瘀血;蒲黄入肝经血分,有活血止血的作用,和五灵脂相须为用,所以尤其善治肝经瘀血的病人。因为这两味药药性比较平和,就像我们常说的病去如抽丝,没有感觉,就能让病人在不知不觉中治愈,病人不自觉的欣然失笑,所以本方取名失笑散。
名字是怎么来的?
从故事里看专业,在专业里变优秀。
鸿翔学院与你下期再见~
本文作者:白一岑
编辑:鸿翔学院
还有什么想看的,大家在留言区告诉小胖呀~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