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抗疫纪实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分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223398.html

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在湖北省武汉市暴发。全国各地齐心协力共同抗疫。在这场战役中,中医与西医互相协同,在防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主任委员仝小林院士始终奋战在武汉最前线

1.深入抗疫一线,实地考察,提出新冠肺炎为寒湿疫

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分会主任委员仝小林院士

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紧急通知,他被任命为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的共同组长。除夕之日,仝小林院士就抵达了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第一线。到达武汉的第二天,仝小林院士就带领着专家组第一时间深医院临床一线进行实地调研患者救治情况,着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救治疑难危重症。接下来的60天里,他奔波于发热门诊、留观病房、重症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隔离点、医院等地,了解疫情,研究对策。“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不深入疫区、不直面患者,是很难做出准确判断的。”仝小林说,通过对余例发热门诊、急诊留观及住院病人的临床实地观察,结合患者的舌象特点和武汉阴雨连绵的气候环境,仝小林院士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当属“寒湿疫”,病性属阴,疾病发展是以伤阳为主线,总体治疗原则是散寒除湿、避秽化浊,偏于阳热的体质,会很快出现化热、化燥,甚至伤阴,但用药上应慎用苦寒药。“寒湿疫”的确立在后续中医治疗方案的定制和临床实际辩证用药上具有指导性意义。

2.牵头组织制定国家中医诊疗方案

仝小林院士牵头,组织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部分。从《诊疗方案》第三版到第七版,无一不是从抗疫火线上炼制出来的,无论是在对确诊病例的分期及诊治、对原有证型的方药等方面都愈加地科学和完善。在确定本次疫情为“寒湿疫”后,仝小林院士一直坚持一边深入临床实践,一边不断调整、优化诊疗方案。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开始,明确定义此次疫情为“寒湿疫”,将临床治疗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期“寒湿郁肺”、中期“疫毒闭肺”、重症期“内闭外脱”、恢复期“肺脾气虚”,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推荐处方、推荐剂量,整体上调整了用药策略。考虑到武汉居家隔离观察的病人很多,第四版增设了医学观察期的治疗方案,推荐使用中成药治疗。仝小林院士特别强调,对分期诊治方案的调整,是要最大程度地与西医的分型保持一致,提升其实用性、可操作性,使其更有利于中西医联合会诊、联合查房时使用。目的就是不断强化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第六版、第七版中医治疗方案中,更是汲取了全国各地新冠肺炎的中医诊治经验,在日前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清肺排毒汤列入中医临床治疗期首选,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

3.推动建立社区中医药防控武昌模式,采用中药通治方-社区-互联网模式,抓住初期疫情防控和恢复期康复两个关键阶段,取得良好效果

春节后的武汉疫情十分严峻,仝小林到达武汉后,深入发热门诊、留观病房,亲眼目睹成百上千的发热医院走廊排起长队,眼下武汉的医疗资源挤兑十分严重。社区防控是第一道防线,在经过对武汉社区多次实地考察后,仝小林院士指出中医药在社区的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对整个疫情控制特别是对社区疫情防控非常重要。1月29日,仝小林向武昌医院建议开展社区中药防控。在武昌区政府大力支持下,仝医院医务人员,前往武昌,向社区隔离点密切接触人群发放中成药,起到了积极的预防作用。为了尽快让每一个病人吃上中药,阻断社区疫情的蔓延,仝小林院士在与当地专家充分讨论后决定仿照古代大疫之时大锅熬药群体救治的模式,拟定出“武汉抗疫方”,通治范围是新冠肺炎轻症、普通型、疑似病人和居家隔离的发热病人,于2月3日由政府主导率先在武昌区大范围免费发放。社区防控的最大问题是居家隔离的人员分散,医护人员十分紧缺。中药发放下去后,谁来跟进用药情况并提供专业用药指导?在当时的情况下,仅靠当地医护人员来完成这项工作,显然是不现实的。仝小林团队即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合作,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对接全国的中医医师,让武昌区用药的隔离人员,发热、疑似和确诊患者能够通过网络,实时反馈用药信息,得到专业的用药指导和建议。从App开发,到医生招募,再到随访流程设计,数据接入,数据分析。患者只需扫中药汤剂外包装上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pindaigou.com/agmyf/903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