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式”一代哲人罗素的经典著作;
不做枯燥说教,文字浅显优美,金句迭出,常读常新;
一天就能读完的“幸福方法论”,诺奖得主罗素替你搬开阻碍幸福的绊脚石!
为什么推荐你读这本书?
前段时间,一个发小跟我说:“七八年没有真正开心过了。人过了30岁,就会如此吗?”
书单君吃了一惊。他当年可是校园里远近闻名的社交达人,永远活力满满,有他的地方就嗨得不行。出去打牌撸串唱K时,一定得叫上他。
真的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开心果,竟然七八年没有真正开心过了。
我问他遇到什么困难了吗,他自己也说不出来。做着一份说不上忙也说不上闲的工作,养着一个说不上乖也说不上闹的孩子,每天就是过一天算一天,没有动力,什么都提不起劲儿来。去医院检查,也不是抑郁症。
他问我:“我还可能开心起来吗?”
很多人都跟书单君的发小一样,明明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可感受到真正的开心和幸福,却越来越难。
如果你也有同样的感受,或许你该读一读这本《幸福之路》。作者罗素,是英国数学家、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也是本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芸芸众生都在苦苦的寻觅幸福的出路,你的彷徨、困惑、无助……从小徘徊在自杀边缘的罗素都懂。
罗素相信:不幸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一种错误的世界观;而幸福是人的一种权利,是人们应该追求的东西。
可是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绊脚石”:忧郁、竞争、烦闷、压力、嫉妒、焦虑、他人看法……
普通人,究竟如何获得幸福?
在《幸福之路》中,罗素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娓娓地归纳出来,制出一张献给读者的方子,希望无数感到郁闷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他们的病案,能够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
对《幸福之路》感兴趣的“书米”
可以点下图购买
??
??本书目录
上部不快乐的原因
第一章什么使人不快乐?
第二章拜伦式的不快乐
第三章竞争
第四章厌烦与兴奋
第五章疲劳
第六章忌妒
第七章犯罪意识
第八章迫害狂
第九章畏惧与论
下部快乐的原因
第十章快乐还可能吗?
第十一章兴致
第十二章情爱
第十三章家庭
第十四章工作
第十五章闲情雅兴
第十六章努力与放弃
第十七章快乐的人
我的信仰
自然与人
美好的人生
道德的准则
个人的与社会的拯救
科学与幸福
附:东方与西方的幸福视念
??本书试读
动物只要不生病,有足够的食物,就会快乐。我们觉得人类也应该这样,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至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这样。如果你自己就不快乐,那么你可能会承认自己不是个例外。而如果你是快乐的,那么请自问一下,你的朋友中有几个和你一样?当你对朋友审视了一番后,请学学如何察言观色,学会善于接受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人的情绪。英国诗人布莱克说过:
在我遇到的每张脸上都有一个标记
那是缺憾的标记
是悲伤的标记
尽管不快乐的形式各式各样,但你会发现,到处都有不快乐。工作时间站在一条热闹的街上,周末时站在一条主干道旁,或在一个晚上参加一个舞会,这时,请将“自我”从脑中抛开,让周围的陌生人的性情一个接一个地占据你的思想,你会发现这些不同的群体都有自己的烦恼。在上班族身上,你会看到焦虑、精神过于集中、消化不良,除了为生存而战外对其他任何事都缺乏兴趣,失去了游戏、玩乐的能力,对其同类的存在浑然不觉。在周末的主干道旁,你会看到男人和女人们都很轻松惬意,其中一些人非常富有,他们都在一心一意地找乐子。
所有人都用同样的速度,也就是用最慢的车速鱼贯而行。他们不可能看见前面的路或风景,因为往旁边看会引发车祸。每辆车上的每个人都将心思放在了如何超过其他的车,可是因为太拥挤,所以他们无法超车。如果他们不这么全神贯注,就像那些不自己开车的人一样,他们就会流露出难以名状的厌烦和些许不满。有时一车黑人会将他们真正的快乐展现出来,但他们古怪的举动会引起旁人的愤慨,最后还会因交通事故而落到警察手里。享受假日是违法的。
再不就去看看欢度夜晚的人。来的人都打定了主意要高兴一番,就好像决心不在牙医那儿大惊小怪一样。喝酒和拥吻被公认为必经之路,于是人们会开怀畅饮,尽量不去注意他们的同伴是多么讨厌他们。喝到一定程度时,男人们开始哭泣,怨恨自己的卑劣品格是多么不值得母亲疼爱。对于他们来说,酒精可以让他们释放自己的犯罪意识,这种意识在他们清醒时往往是被理性所抑制的。
这些种种的不快乐,部分源自社会制度,部分源自个人心理。当然了,个人心理在相当程度上是社会制度的产物。以前我曾就如何为了让人们更快乐而改变社会制度有过著文,内容涉及消灭战争、消灭经济剥削、消灭有关残忍与惧怕的教育,我并不想在这本书里谈。发现一种可以避免战争的制度对我们的文明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是不可能发现这种制度的,因为人们是如此的不快乐,以至于相互杀戮似乎并不比没完没了地挨日子来得可怕。
如果机械化大生产多少可以对最需要帮助的人有些益处的话,那它当然应该阻止贫困的长期存在。可如果富人本身就很糟糕,那让每个人都变得富有又有什么用呢?教授残忍和畏惧是很不好的事,但自己就热衷于这些的人是不会教授其他东西的。这些考虑让我们提出一个个人问题:此时此地,身处我们这个有着怀旧情结的社会中的男女们该做些什么才能获得他们自己的幸福呢?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表面上并不是很痛苦的人。我假定他们有足够的收入来保证自己有吃有住,身体也够健康,可以进行日常的物质活动,也不考虑像儿女尽亡或当众受辱这样的大灾祸。关于这类事情的确有很多话要说,它们也的确是重要的事,但它们与我想说的事不是同一类事。我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个针对日常烦恼的治疗方法。文明国家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烦恼,因为没有明显的外在原因,所以人们似乎无法逃避它们,它们也因此更让人难以忍受。
我认为,这种不快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这些错误破坏了人们对还算可以的事物与生俱来的兴致与爱好。而无论人类还是动物,其所有的快乐最终都取决于这些事物。这就要看个人的努力了,所以我提议作出一些改变。如果你的运气还可以,借助这些改变,你就有可能获得快乐和幸福。
对我所倡导的哲学的最好介绍也许是有关我个人的简单介绍。我不是生来就快乐的。小时候,我最喜欢的赞美诗是:“无聊的尘世装满了我的罪孽。”5岁时我曾想,如果我得活到70岁,那我才挨过自己全部生命的1/14,我觉得前面漫长的无聊人生简直难以忍受。少年时我憎恨人生,总是徘徊在自杀的边缘,是我想多学一些数学的念头阻止了我。现在则正好相反,我热爱生活。几乎可以这么说,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更热爱生活了。这部分是因为我发现了什么是我最想要的东西,并且慢慢地得到了不少。还有就是我成功地抛开了一些欲望,如获得关于这个或那个的确切的知识,将它们看成本来就是无法实现的欲望,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逐渐减少了对自己的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