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资聪颖,7岁能识千字,立志从医,高官为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www.t52mall.com/

西魏大统七年,一户贫苦农民家中诞生贵子,自幼聪慧过人,7岁能识千字,每日能诵千字文章,然天妒英才,自幼体弱多病,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

根据史料记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他尤为器重,18岁立志学医,常为乡邻诊治,20岁出口成章,畅谈老庄学问,精通道家经典,大臣独孤信赞叹其为:“圣童”。

药王孙思邈画像

天资聪慧称圣童,隐居修行研医学

孙思邈自幼聪明,如果在当代,肯定也是一个神童,他之所以在医学方面,取得如此的成就,还有两点至关重要的原因,否则,也有可能“伤仲永”。

其一,勤奋好学,笔耕不辍,从七岁开始就能识千字,背诵古文,嗜学如命,知识面非常广,崇尚老庄哲学,侃侃而谈,对于道家典籍,更是手到擒来。

其二,志向远大,正所谓人无志,无以立,小时体弱多病,为看病散尽家财,于是,他立志从医,矢志不渝,一生不慕功名,致力于医学发展,悬壶济世。

纵使,经历朝代更迭,高官厚禄,他也从未心动,从北周到隋朝,面对国子博士也坚决不受,一心一意,致力于医学研究,隐居在太白山中,钻研医学著作。

一方面,亲自在上山,采集草药,研究药物学,熟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并悉心研究,分析其中逻辑和含义,进行论证。

另一方面,在民间为百姓治病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药方,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蜕变,提炼出了丰硕的医学研究理论成果。

终其一生,钻研医学典籍,笔耕不辍,以毕生经历撰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份医学巨著,流传千年,为后世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

孙思邈采药图

应诏入京荐高徒,晚年隐居五台山

唐太宗年间,孙思邈被召入长安问诊,此时,他已经七十多岁,却鹤发童颜,面色红润,身形体态如同少年,精神面貌迸发着活力,太宗感叹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

唐高宗年间,孙思邈被召入帝都问诊,高宗授予谏议大夫,进行挽留,这次他虽答应留在长安,却不愿出仕为官,为了不驳皇帝颜面,推荐自己的徒弟刘神威,医院。

公元年,孙思邈因为年迈体衰,加上病痛缠身,请求返回故里,皇帝特赐良驹财物,准许他告老还乡,并且可以住在已故潘阳公主的宅子,他的威望极高,当时的文学大家,皆以师长相待,礼遇有加。

孙思邈人生最后的旅途,在五台山走完,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依旧坚持著书立说,白首之年,未曾懈怠过,于此同时,坚持采药治病,为众生解除病痛。

公元年,孙思邈告别尘世,享年岁,他留下遗嘱,不要厚葬,不要焚烧纸扎器具,不宰杀牲畜,生命的尽头,他始终保持的克勤克俭的人生信条。

孙思邈为虎治病

立志从医成果丰,典故轶事永流传

孙思邈被后人称为“药王”,不仅留下了传世巨著《千金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步临床医学百科全书,甚至被西方学者赞叹为“人类之之宝”。

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也开创了很多前无古人的诊疗方法和理念,在这里列举几个大家的耳熟能详的:

第一个麻风病专家;

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

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

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

第一个发明导尿术;

等等

同时,很多典故轶事也流传至今,如悬丝诊脉、药王医龙、一针两命、虎守杏林等

(1)悬丝诊脉

讲述的是唐贞观年间,长孙皇后怀孕十多月,不能分娩,太医治疗,不见好转,太宗急招孙思邈入京治疗,因为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给宫内妇女看病,不能近身,只能宫女口述症状。

孙思邈细问宫女具体病情后,取出一条红线,一端系在帘后的皇后手腕,一端捏在孙思邈的手里,在皇后房外“引线诊脉”,最后透过竹帘猛扎一针,婴儿随机呱呱坠地。

(2)药王医龙

讲的是孙思邈偶遇白衣少年,前来感谢他救命之恩,孙思邈救人无数,一时间,也没有想起来,等来到地方,才知是泾阳水府。”原来那“君王”,是泾阳的龙王!龙王请来宾客僚属,排下酒席,奏起音乐,宴请孙思邈。

()一针两命

讲的是孙思邈偶遇送葬队伍,发现棺木滴出血液,详细询问得知,一少妇因难产而死,随机嗅问血迹,断定此人可救一命,随即,说服家人,施以针灸,片刻,少妇苏醒,诞下一名男婴。

(4)虎守杏林

相传孙思邈晚年云游,到达邱县,看到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随即,流连忘返,悬壶行医,为百姓看病不收钱,只是病愈后,要在寺旁种植三棵杏树,数年后,百亩杏树林郁郁葱葱。

此间,有老虎曾来求诊,他首创“虎撑”治愈金簪卡喉之疾,老虎感恩药王,为其守护杏林,充当药王坐骑。药王逝去,虎绕寺哀啸三日,不知去向。

孙思邈剧照

编者言:药王孙思邈天赋异禀,虽出身贫寒,然不慕权贵,立志从医,矢志不渝,不仅博览群书,著书立说,也积极为百姓诊疗,驱散病魔,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为后世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pindaigou.com/ajfyf/111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