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分三国,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时期是历史上少有的大乱世,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军阀割据,社会动荡,而且祸不单行,还出现了严重的瘟疫,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而张仲景就在这种环境下写下了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
在当时,各地府衙只顾保全自己,不顾黎明百姓,为了自己的利益,压榨百姓。这使年幼的张仲景从小就厌恶朝廷,不想入仕为官,萌生了学医救人的念想;在张仲景十岁时,就拜当地有名的医生张伯祖为师,开始了学医之路。由于张仲景刻苦用心,且沉稳谦虚好学,张伯祖非常喜欢张仲景,便把自己的医学本领全部传授给张仲景。
张仲景为人聪明稳重,博览医书,并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很快的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医生,旁人还夸赞张仲景的本领与认真的性格超过了师傅。但他依旧很谦虚,在医术上更加精益求精,不断学习研究。对每位医生都虚心求教,学习别人擅长的,自己不足的地方。
有一次,张仲景听说襄阳城有一位“范神仙”,医术十分精湛,尤其对治疗搭背疮很有奇效。张仲景便立即收拾行囊,赶往襄阳城。到了襄阳,打听了范医神的药铺所在,便立即前往,对其称自己为“张景”,喜欢学医,知道老先生医术高超,便前来请教,学习医术。这老医生看张仲景还年轻,便让其先去学习抓药。张仲景就在一旁抓药,抓完药就看这位范医生是如何为病人诊治的。
张仲景听到关于药性、医道各方有独到之处时就用心记下来。一年春季,正是搭背疮病发的时节,一位病患的背部红肿伴有热痛,张仲景便跟随范医生观看其如何诊治,并将其用药,病理种种记录下来,受益颇深。
就在学成即将辞去之时,药铺突然闯进了几个小厮,张仲景看其来者不善,挡在范医生的前面,问其来由,小厮说是新来的襄阳太守要范神仙前去诊治;张仲景与范医生商量后一同前去,范医生便与那些人说这是自己的学徒,需要前去帮忙,小厮没多想便同意了。张仲景随范医生拿着药箱去了太守府。
来到府衙,厅内坐着一个穿着官服,花白胡子的老头,应该就是那太守了。这太守见到范医生便笑着说:“听闻百姓称你为“范神仙”,有能让人延续寿命的法子,想必是医术高超,定然是知道长生不老之术啊。“可范医生哪里知道,便同其说那些都是民间传言而已,自己只是为人看病的普通医生,并没有长生之术。太守瞬间转变了嘴脸,命令人要把范医生打出府衙去。见状,张仲景生出一个办法,称自己有长生不老的办法,太守一开始还不信,后来张仲景便忽悠其说这是他的独家长寿秘方,从来都不曾对外说过,这个方子是秦始皇的方士去蓬莱仙岛时求来的,当时方士本来想着自己一个人独吞,便没有献给秦始皇。是一个机缘巧合才得到这个方子的。
听到这里,太守便相信了,让张仲景将方子写下来。张仲景就拿着笔思索了一番,在纸上写下药方。待其写好交给太守后,太守才放走张仲景与范医生。
待太守命下人煎药时,其师爷回到府中,听说此事,便看了药方,直呼太守被骗了,太守起初还不信认为师爷是胡诌,待那师爷让太守看每一味药的首字,太守一看:松木官柴一茯,羌人杠上山(松木棺材一副,将人扛上山。),太守顿时怒火中烧,拍桌子道:“去把那厮抓回来!”
而小厮们拿着棍棒来到药铺时,一个人影子都没见着。其实,张仲景早料到了,从太守府回来后,张仲景就向范医生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道出事情原委;范医生早就听闻张仲景年纪轻轻便有所成就,一直想见见张仲景,没想到就是自己的小学徒,这次又救了自己,对其感激不已,而现在危机在眼前二人顾不得旁的,便立即收拾包袱一同去了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