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方来源1.古典名方 是指古典医籍中方证明确,组方严谨,疗效可靠的著名方剂。这类古方主要包括秦汉至清代以前文献所载之名方,如《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温病条辨》等著名方书所载之方,为传统精品中成药的主要来源。2.名医验方 是指由中医临床各科中长期从事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著名医生所开具的处方,这类处方多是名医针对各自的专长病证而设,以反复的临床实践证明,疗效确切的经验方,是新药研发可以借鉴的方剂来源。3.医院处方 医院以名医的经验方或针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证,由中医名家集体拟定处方,医院内部制剂,这类处方有较好的临床基础,功效主治都比较明确,重复性好,是新药研发重要的方剂来源。4.民间验方 是指流传在民间的大量秘方、验方,这类处方具有与中医常规处方不同、药味精专、药效奇特的特点,是中医处方的特色之一,是研发药少力专新药的基础。5.科研处方 是指某些单位承担的科研课题中所研究的处方。科研课题大多以现代的科技手段探讨药物的活性成分、药物作用及机制以及安全性等内容。具有实验方法先进,科研设计合理,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是研发中药现代化制剂的重要依据。(二)处方组成中成药的处方是固定的,其结构和方剂一样,不是简单的药物随意堆砌,而是在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下,根据病情,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但在组织不同作用的药物时,依照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的组方形式,妥善配伍而成。这样才能做到主次分明,全面兼顾,扬长避短,提高疗效。关于“君、臣、佐、使”组方基本结构的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有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症作用的药物;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症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使药:有两种意义。①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②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综上所述,一个方剂中药物的君、臣、佐、使,主要是以药物在方中所起作用的主次地位为依据。除君药外,臣、佐、使药都具两种以上的意义。在遣药组方时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既不是每一种意义的臣、佐、使药都必须具备,也不是每味药只任一职。每一成药处方的具体药味多少,以及君、臣、佐、使是否齐备,全视具体病情及治疗要求的不同,以及所选药物的功能来决定。但是,任何中成药方的组成中,君药不可缺少。一般来说,君药的药味较少,而且不论何药作为君药时其用量比臣、佐、使药应用时要大。这是一般情况下对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至于有些药味繁多的大方,或多个基础方剂组合而成的“复方”,这类方剂的组成主要是根据治疗法则的需要,由不同功效的药物分类组成同样也能体现组方结构与治疗法则的内在联系,分析时只需按其组成方药的功用归类,分清主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