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胃痛方,使我终生受用

在二十年前,我偶然翻阅到一本书,书中详细记载了一个治疗胃痛的基础药方。书中写道:“我常使用百合、乌药、丹参、檀香(后下)、草豆蔻、高良姜、香附、川楝子,作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对溃疡病所致的长期胃痛,属于虚实并见,寒热夹杂,气血皆病的证候,往往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这段话深深触动了我,使我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从那时起,每当我遇到虚实并见、寒热夹杂、气血皆病的病例,我都会以此基础方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加减用药,结果每每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治疗了不下千余例此类病例,有效率高达95%以上。这个基础方是以陈修园《时方妙用》中的百合乌药为基础,经过我的加味而成。那么,为什么这个药方对这类胃脘痛有如此良好的疗效呢?在《本经》中,百合被描述为味甘平,主要治疗邪气腹胀和心痛。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也提到:“百合得金之气,而兼天之清和,故味甘平亦应寒……解利心家之邪热,则心痛自瘳。”陈修园则认为百合合众瓣而成,象征着百脉一宗,其色白而入肺,肺气降则诸气俱调。而《医学从众录》中更是明确指出百合具有治疗心腹疼痛的功效,关键在于百合能够入手太阴肺经,降肺气。肺为诸气之总司,肺气得以降则诸气皆能调和。同时,百合甘润微寒,还具有清热的作用。乌药则辛温行气止痛,《本草从新》中提到它能“疏胸腹邪逆之气,一切病之属气者皆可治”。这两味药相配,一凉一温,柔中有刚,润而不滞,因此对于胃脘部的气痛、热痛都极为适宜。多年的临床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基础方的神奇疗效。每当看到患者因为胃痛而痛苦不堪时,我都会想到这个药方,它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治疗胃病的道路。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个基础方还将继续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和康复。

这个独特的药方,融合了良附丸与丹参饮的精髓,展现出中医的博大精深。良附丸,由高良姜与香附巧妙组合而成,主治因肝郁气滞、胃部寒凝引发的胃脘疼痛。高良姜,辛热之性,擅长温胃散寒,正如《本草求真》所言:“同香附则除寒祛郁”。而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能够理气行滞,利三焦,解六郁,金元医家李杲对其评价极高,认为它“治一切气”,“消食下气”。二者相结合,针对寒凝气滞的胃痛疗效显著。若寒凝症状较重,则重用高良姜;若疼痛因气滞而起,则加重制香附的用量。丹参饮,由丹参、檀香、砂仁三药组成,是治疗心胸、胃脘疼痛的经典良方。丹参,味苦性微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据《吴普本草》记载:“治心腹痛”。檀香,辛温理气,利胸膈,调脾胃,正如《日华子本草》所言:“治心痛”。砂仁,辛温之性,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三药合用,丹参深入血分,配合檀香、砂仁,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调理胃气。同时,丹参功效同四物,砂仁更有“益肾理元气”、“引诸药归宿丹田”之妙,对于久治不愈、气滞血瘀、正气渐虚的胃脘痛,不仅能够活血化瘀止痛,还能养血、益肾、醒脾、调胃。因此,对于慢性胃脘痛患者,多存在虚与寒并存、热与瘀混杂、气滞与气郁并见的情况,运用这一药方往往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pindaigou.com/ajfyf/124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