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化音是我国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多数官话方言中,一些字的末位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的音变现象。通常在韵母后面加上r,来表明读音可以儿化。
儿化音是普通话的重要特征和组成部分,是汉民族语言自身演化和发展的结果,其不仅具有区分语意的作用,还可使发音更加舒缓省力、令音色更加柔和活泼。
什么是儿化音
儿化音,如同子变韵、D变韵?一样,作为一种词根单字本音的变音,包括词根单字变音和词尾单字变韵、变调变音的两种方法。很多方言体现了韵母的改变,但也有一些方言同时有声母和声调的变化?。儿化后的字音仍是一个音节,读儿化音的通常由两个汉字来书写,如水管儿(guǎnr)、老头(tóur),但读儿化音时儿不发音只是个标记字符;少数的儿化,如“花儿”,可分别有三种情况:词根单字本音的变音,花儿{huar};词尾单字儿变调读轻声,词根单字花本音不变音;词尾单字儿不读,词根单字花本音不变音。
儿化使韵母产生了音变,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母都有儿化韵母,儿化韵母也叫儿化韵,儿化时韵母连带发生卷舌动作,发音就有所改变。好些不同的韵母儿化后发音却变得相同,故归纳起来普通话39个韵母形成的儿化韵有两大系列,共分7种。
北方地区对儿化现象的运用最为普遍,例如北京、河北、东北、天津、山西、陕西、山东、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河南大部等地区和城市,而分布于南方地区的南京话、四川话和重庆话等方言同样存在一定量的儿化现象,杭州话则存在与此类似的儿字缀现象。
想要说好儿化音就需要知道儿化在词语中的作用。
表示小,或少:小孩儿,门缝儿
表示开心,喜悦
态度温和:您慢慢儿的说~
儿化音怎么发?
舌头怎么卷?
儿不是一个单独的音节,而是与前一个音节形成一个儿化韵
口腔提打挺松,口腔有足够大的空间,舌头卷的时候有足够的空间
舌头两边卷起,舌尖向后翘一下后缩
儿化韵两大系列:ar系列和er系列。
儿化韵ar系列共分3种:ar、iar、uar.
儿化韵er系列共分4种:er、ier{ir}、uer{ur}、ver{vr}。
备注:拼音字母er具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独立的韵母,自成音节,这个独立的韵母就是拼音韵母中的特殊韵母,这个自成音节又叫做儿音节或整体认读音节。二是作为儿化音节中的拼音字母符号,表示某一系列或某一种音变现象。儿化音节中的er是表示某一音变现象的符号,具有独有的拼写规则和方法,因此不会与儿音节中的特殊韵母er发生混淆。
儿化前的韵母不同
舌头卷的方法也不同
以a、o、ê、e、u(包括ao、eao中的o)作韵尾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其读音变化不太大,卷舌动作与其本身的发音冲突不大,所以儿化时直接带上卷舌音色彩即可。
上哪儿,上班儿,墨汁儿,字儿
韵尾是i,儿化时把i去掉再加卷舌动作
小孩儿,大牌儿dàpáir窗台儿chuāngtáir
韵尾音素为n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为n的发音妨碍了卷舌动作,所以儿化的韵尾n音要丢失,在主要元音基础上卷舌。原来舌位在前的主要元音,儿化后其音的舌位向央、中方向后移,主要元音妨碍卷舌的i、ü时,要增加一个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卷舌。如:
顶班儿dǐngbānr传单儿chuándānr
以ng为韵尾音素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ng的发音部位在后(并不妨碍卷舌动作),但由于ng是鼻音,发音时口腔中没有气流通过,所以卷舌时就不能形成卷舌特点。故作儿化处理时要将ng音完全丢失,再在主要元音的基础上卷舌。若主要元音妨碍了卷舌动作的话,就增加一个鼻化的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卷舌。如:
茶缸儿chágāngr药方儿yàofāngr
韵尾是ü的直接加儿化
金鱼儿,毛驴儿máolǘr
注意
儿化音是卷舌音带来的音变,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原本两个音节的两个字,儿化后变成另一个不同于前两个音节的新音节,即改变了原本的读音。而儿字音,则是在词句中“儿”字的正式读音er,并不改变前面字的原本读音。
在普通话中,儿化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或特指的词义,或具有改变形容词、动词词性使其名词化的作用。如“顶”作动词,“顶儿”作名词;“一点”是名词指时间,“一点儿”作数量词,是“少量、少许”的意思。在生活语境中,该儿化处理的地方绝大大多数仍然可以不儿化,也不会产生歧义。且在广播语言中尤其是政治类、科学类、学术类的节目中,对语言的严谨程度要求较高,要尽量少用儿化;在书面语言或比较正式的语言环境中也不宜多用儿化。
在普通话中,儿化现象只构造特指的固定词汇。人们常说,背影儿、灯影儿、皮影儿戏,但不说,影儿子。
还有一类儿化是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如:脸蛋儿、花儿、小孩儿、电影儿。
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也常常用到儿化。如:米粒儿、门缝儿、蛋黄儿。
以上部分选自百度百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