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思邈。朝代:唐·永微三年。年份:公元年
孙思邀,隋唐时期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约生于公元年,卒于公元年,享年岁。孙氏少时体弱多病,从青年时代就立志为医,刻苦研习岐黄之术。他知识渊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集内外科、神经科、妇产科、小儿科、药物学和针灸学等于一身,对摄生、食疗、针灸、预防、炼丹等也有深人研究,成为隋唐时期的医药学大家。孙思邀于公元年著成《备急千金要方》,以“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而有此书名。该书收集了大量的医药资料,是唐代以前医药成就的系统总结,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于公元年(唐高宗咸亨三年)被日本留学生抄写带回国去。而原本则因战乱频起而失传了。现在的《千金要方》则是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顺天堂大学教授、日本医史学会理事长小川鼎三根据日考证学派多纪氏为中心的江户医学馆在嘉永二年出版的版本为底本,与米泽的上杉神社珍藏的宋代校本作了比较校勘被命名为《千金要方》的。
孙思邈撰成了《备急千金要方》之后,又经过30年的潜心研究和实践检验,于岁高龄时撰成了《千金翼方》。以补订《备急千金要方》之不足。
此书30卷本内容,卷1为医学总论,包括医学伦理、本草、制药等;卷2~4为妇科病;卷5为儿科病;卷6为七窍病;卷7~8论诸风脚气;卷9~10为伤寒;卷11~20为脏腑病论;卷21论消渴淋闭诸症;卷22为疮肿痛疽;卷23系痔漏;卷24论解毒并杂治;卷25为备急诸术;卷26~27系食治并养性;卷28平脉;卷29~30针灸孔穴主治,总计门,含方论余首,创分证列方的编写体例。
书中系统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遍涉临床各科及针灸、食疗、药物、预防、卫生保健等。该书有述有作,验方经方兼备,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医学巨著,是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中国医学的又一次总结,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序
夫清浊剖判①,上下攸分②,三才肇基③,五行俶落④,万物淳朴,无得而称。燧人氏⑤出,观斗极以定方名⑥,始有火化⑦。伏羲氏⑧作,因之而画八卦⑨,立庖厨,滋味既兴,疴瘵⑩萌起。大圣神农氏愍黎元之多疾(11),遂尝百药,以救疗之,犹未尽善。黄帝受命,创制九针(12),与方士岐伯、雷公之伦(13),备论经脉,旁通问难,详究义理,以为经论,故后世可得依而畅焉。春秋之际,良医和缓(14),六国之时,则有扁鹊(15),汉有仓公、仲景(16),魏有华佗(17),并皆探赜索隐(18),穷幽洞微,用药不过二三,灸柱(19)不逾七八,而疾无不愈者。晋宋以来,虽复名医间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良由今人嗜欲泰甚(20),立志不常,淫放纵逸,有缺摄养所致耳。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末俗小人,多行诡诈,依傍圣教,而为欺绐(21)。遂令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策,以求出身之道。医治之术,缺而弗论。吁!可怪也。嗟乎!深乖圣贤之本意。
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22)家产,所以青衿之岁(23),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至于切脉诊候,采药合和(24),服饵节度,将息避慎(25),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服膺取决(26),至于弱冠(27),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在身之患,断绝医门。故知方药本草,不可不学。吾见诸方部帙浩博(28),忽遇仓卒,求检至难,比得方讫,疾已不救矣。呜呼!痛夫枉之幽厄(29),惜堕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虽不究尽病源,但使留意于兹者,思过半矣。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未可传于士族,庶以贻厥私门。(30)。
注释:
①剖判——分离。②上下攸分——上下,指天地。攸,语助词,无实意。③三才肇基——三才,指天、地、人。肇(zhao)基,开端。④五行俶落——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俶(chu)落,开始形成。⑤燧人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曾发明钻木取火。⑥“观斗极”句——斗极,北斗星和北极星。方名,方位、名称。⑦火化——用火烧熟食物的方法。⑧伏羲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教民渔猎,又曾制作八卦。⑨八卦——《周易》中用阴爻(--)和阳爻(一)组成的八种基本图形,即乾(三)、坤(三)、震(三)、巽(三)、坎(三)、离(三)、艮(三)、兑(三)。⑩疴瘵(kezhai)——疾病。(11)“大圣”句——神农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教民稼穑,并发明医药。愍(min),哀怜。黎元,百姓。(12)九针——古代医疗用的九种针具。(13)“与方士”句——方士,古代好讲神仙方术的人。岐伯、雷公,均为传说中的医家。详见《素问》、《灵枢》。伦,辈。(14)和缓——春秋之际名医。(15)扁鹊——战国时期名医,真名为秦越人,齐国渤海鄚(今河北任丘)人。著有《扁鹊内经》、《外经》、早佚。今《难经》为后人假托。(16)仓公、仲景——仓公,汉初名医,姓淳于,名意,齐临甾(今山东临淄)人。曾任齐太仓令,故又称仓公。仲景,即张仲景,东汉名医,名机,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南)人。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整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种。(17)华佗——东汉末名医,别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因不为曹操治病被杀。(18)探赜索隐——探索奥义和隐秘。赜(ze),幽深玄妙。(19)灸柱——针灸用的艾草。(20)泰甚——即太甚,过分。(21)欺绐——欺骗。绐(dai),欺骗、谎言。(22)罄尽——穷尽。罄(qing),器中空,引申为尽、完。(23)青衿之岁——求学之时。青衿,青领,指学生装束。(24)合和——调配。(25)将息避慎——休息调养,避邪妨病。(26)服膺取决——虚心求教,据以决定。(27)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28)部帙浩博——形容书籍很多。帙,包书的套子,这里代指书。(29)幽厄——大难。(30)“庶以”句——庶,幸,希冀之词。贻(yi),赠送。厥,之。私门,平民。
张仲景曰∶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而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而忽弃其本,欲华其表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进不能爱人知物,退不能爱躬知己,卒然遇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后震栗。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戆若游魂,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究归天,束手受败。百年之寿命,将至贵之重器,委付庸医,恣其所措,咄嗟喑呜,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涕泣。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自弃若是,夫何荣势之云哉。此之谓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