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有三个人,徐百山、徐千山、徐万山,三兄弟的父亲是一个外科医生,专门治疗皮肤相关的疾病。其中老二徐千山聪明又好看,看不上父亲的行当,十来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书。
徐老头不喜欢他读书,就绑在树上一顿毒打。
邻居有一个老秀才刚好路过,问道:“这孩子犯什么错,你要如此折磨?”
徐老头说这个孩子不孝顺,不跟着自己学医,妄想读书。
老秀才说:“原来如此,我还以为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孩子喜欢读书是好事呀,你应该鼓励他,怎么能打他呢?读书考功名很有前途的,你这个爹错了。”
徐老头:“我们家祖辈行医,他现在读书,还不是大不孝?”
老秀才问徐千山:“孩子,你都读一些什么书呀?”
徐千山:“时下流行的四书五经。”
老秀才:“能写文章吗?”
徐千山:“可以。”
老秀才:“既然如此,请写一篇让老夫看看。”
徐千山回屋取来笔墨纸砚,在亭子里的石桌上,挥毫泼墨,写完一篇文章。老秀才仔细阅读,连连点头,赞不绝口,说:“好文章,如果拿到考场绝对是前三甲,好好培养吧,前途不可限量。”
徐老头就是一个小老百姓,听到老秀才的赞美,心里还挺美,从此不再阻止劳而读书。
徐千山也是更加努力,吃饭睡觉都手不离书,但现实很残酷,徐千山连童子都没有考上,眼看就要十六岁了,徐老头想给他娶一个媳妇。
徐千山不同意,还振振有词道:“没有考上功名,我就不会娶媳妇,等我功成名就,一定娶一个大家闺秀,就咱们存的女子,我宁可打光棍,也绝不后悔!”
徐老头怎么劝也没用,心想都是那个迂腐的老秀才,胡说八道,导致儿子成了这个样子。现在自己老了,不能让老二连累全家,于是徐老头分家,徐百山、徐千山、徐万山自立门户,各过各的。
分家没几天,徐老头就死了,徐百山和徐万山每天一大早出门行医,也能赚不少钱,只有老二徐千山啥也不会,生活十分艰难。
即便如此,徐千山每天就知道看书,老管家对他说:“二公子别读书了,你这样读死书没用呀,看看老大老三,生活的多舒服,每天赚钱好像流水,你还不如放下面子,找他们商量一下,也就几个月,最多一年,你学会了诊治看病,就能赚钱了。何必死钻牛角尖,非要读书考功名呢?”
徐千山:“他们会什么,又不能起死回生!每次都是碰运气,胡乱用药,做人要讲良心!我才不会同流合污,你等着,我一定会成功的!”
老管家:“我也希望你能成功,就怕到时候我已经死了。”
过了一年多,又到了考试的时候,徐千山带着一个书童,老管家驾着马车前往通州。
但这匹马第一次出远门,刚走了二十里地就没力气不走了,徐千山无奈只好停车,找一户人家借宿。
书童和老管家也是怨声载道,走了一会儿,看到远处林中有亮光,走了几步,只见一个老汉和一个老妇人气喘吁吁地跑来。
老管家急忙拦住老汉,问道:“老兄,我们路过想借宿一宿。”
老汉:“没时间和你说话,我们还有急事呢!”
书童:“是什么事,都着急成这样了?”
老妇人边走边说:“我家有人生病,现在难受地厉害,要去找大夫!”
徐千山当时坐在车里面,于是说:“我就是大夫,不用出去找了。”
老妇人回头,说:“年轻人不要乱说!”
徐千山:“我是读书人,从不骗人。”
老妇人:“那你今年多大,如果太老就不好了。”
老管家回答:“公子刚二十岁,还没有结婚,怎么会老?”
老妇人举着灯笼来到车前,说:“不老不小,还是一个英俊书生,这就好办了。”说完坐到车上,拉着缰绳,把马车带到自家院中。
老管家喊道:“我家公子虽然世代行医,但这次是来考试的,恐怕不能治病。”
老妇人:“这是缘分,要不然遇不到的。”
一会儿来到一处庄园前,树林茂盛,门庭宏伟壮丽,看起来特别有钱。老妇人下车,嘱咐道:“公子稍等,我去告诉柏夫人。”
老管家小声说:“公子从未行医,怎么能看病呢?如果出事了,怎么跑?”
徐千山:“你放心,我不做没有把握的事,别多想了。”
老管家心中有些担心,只见老妇人带着几个丫鬟走来,说道:“公子,夫人有请。”众人将徐千山等人带到园中,来到一间大厅。
这个时候看到一个所谓的夫人站在屋檐下面,年纪大概三十五六,衣着奢华,容貌艳丽,端庄威严。
徐千山从没见过如此富贵的女人,迫于她的气势,不得不弯腰一拜。
只见夫人微微一笑,将徐千山扶起,命他坐下,然后一一询问年龄,姓名,是否结婚,徐千山一一作答。
夫人又看了他很长时间,面带笑容,让丫鬟先出去,说:“我姓柏,祖籍河南,来到此地已有百年,我丈夫多年前就死了,现在和女儿相依为命,女儿名叫小伊,今年十八岁,没有出嫁。不知道为什么就得了疮疾,一天比一天严重,我现在很担心,还好遇到公子,公子自称世代行医。不过小伊患病的地方比较隐蔽,不方便让人看,最后我们商量了一下,只能找一个没有结婚,如果能治愈我女儿,马上完婚,今天遇到公子,温文儒雅,我感觉挺合适的,这也是天降缘分,可遇不可求呀。”
徐千山原本想的是这里没有客栈,正好给他看病,顺便借宿一晚,谁知道还要结婚,现在又不敢轻易拒绝,低头说:“治病的事我自然竭尽全力,但婚姻大事,我曾经说过一定要功成名就,然后结婚。”
柏夫人笑着说:“公子迂腐了,不结婚的话如何能给我女儿看病?如果你真的发誓不成功不结婚,那也可以先订婚,等你功成名就然后结婚。”
徐千山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
柏夫人让丫鬟叫来姑娘,“来了一个小大夫,准备一下,马上诊治。”
一会儿,里屋出来一个丫鬟,特别漂亮,来到柏夫人身边,在耳边说了几句,柏夫人说:“等小大夫进去,她自己决定,我不勉强。”
丫鬟看看徐千山,笑着离去。
又过了一会儿,丫鬟才让夫人带徐千山进去,柏夫人亲自拉着徐千山的手腕,绕过几个廊曲,才来到小伊的闺房,柏夫人大声说:“我儿是坐着还是躺着?”
徐千山来到床边,只见一个绝美姑娘,世间少有,让他脸红心跳。不得不低下头,不敢直视。
柏夫人说:“这位公子就是大夫,你奶娘路上遇到的,就让他给你诊治一下。”小伊悄悄看了一眼徐千山,点点头,脸颊发红。
柏夫人:“可以吗,悄悄告诉娘。”
小伊低声道:“娘说可以就可以。”
柏夫人笑着说:“既然如此,娘先出去,让小红一个人服侍你。”转身对徐千山说:“公子要尽心尽力,不能马虎,看完病就出来吃饭。”
说完带着丫鬟们离去。
小伊让丫鬟小红招呼徐千山,小红说:“既然看病,就快一点,长痛不如短痛。”小伊扭扭捏捏,小红又催促了几次,小伊才脸向内躺着,用手帕挡住脸,小红笑着让徐千山过来。
徐千山小心翼翼的半坐在床边,小红也是小心翼翼地拉开被子,接下来画面不可描述,徐千山看到如此场景,脸红心跳,如梦如醉,检查患处。
检查完毕,小红盖好被子,让门外的丫鬟通知夫人。
一会儿,徐千山来到大厅,柏夫人询问病情如何,徐千山就回答:“不要紧,不严重,一副药就能好。”
柏夫人大喜,晚宴备好,让徐千山入席吃饭,饭毕。
柏夫人:“公子休息之后,就把药方写了,现在小伊就是公子的人了,希望你真心待她。”
徐千山:“夫人放心,现在我需要一间干净屋子,准备配药。”
柏夫人:“书房已经备好,都打扫干净了。”
丫鬟将徐千山带到书房,房内装饰精美,桌上的蜡烛有胳膊那么大,房内还有两个漂亮的丫鬟服侍,徐千山:“不麻烦二位姐姐,一个书童就好了。”
丫鬟说:“我们家只有张老伯一个男的,没有书童。”
徐千山问:“你们小姐真的没有嫁人?”
丫鬟:“夫人只有小姐一个女儿,想找一个德才兼备的做女婿,普通人根本看不上,”
徐千山:“那么夫人说的我治好了小姐,就一定回家给我是不是真的?”
丫鬟:“夫人从不食言,就怕到时候你有没有治好的本事了。”
徐千山笑着说:“这个对于我来说易如反掌,你们先出去,我配药不能有女子在场,你们把我的书童叫来就好。”
丫鬟相视一笑就出去了。
一会儿,徐千山的小书童来了,徐千山让他先把小院子的门关好,小声说:“你记不记得我有一把扇子,上面画着山水画的,带着没有?”
书童:“带着呢。”
徐千山大喜,说:“万事俱备!”
徐千山取来扇子,扇子上有一个紫金锭吊坠(紫金锭是一味中药),取下来在碗中碾成粉末,然后添加茶叶渣,再次一起混合均匀。
外面丫鬟问:“夫人问公子好了没有?”
徐千山:“好了。”于是跟着丫鬟见柏夫人,说:“这个药不能让女子碰,我亲自敷上去才好。”
柏夫人:”只要有效就行,按你说的做吧。”
小红将徐千山带到小伊闺房,一会儿药粉和水涂抹在患处,柏夫人亲自送到书房休息。
躺下之后辗转难眠,小伊天姿国色,自己居然有幸一睹芳容,旁边的丫鬟小红也是美人胚子,思绪纷飞,一直到五更天才渐渐睡下。
鸡鸣之后,徐千山还在梦中,听到丫鬟匆忙的脚步声,一会儿丫鬟就推门而入,站在床边,说:“小姐用了药之后,已经消肿,夫人还要公子再给一点,涂抹伤口。”
徐千山大喜,披好衣服说:“稍等,我马上送去。”
送走两个丫鬟,徐千山想到昨日的药粉并无剩余,现在紫金锭所剩不多,正在着急的时候,忽然想到一个办法,叫醒书童,马上出去从车上取一块木头回来,别让别人看到。
书童疑惑不解,一会儿带着一小块木头回来,徐千山把木头碾碎,以及茶叶渣和最后一点紫金锭,混合在一起,制作成膏药。
过了几天,小伊的伤口痊愈如初,以及可以下地走路,柏夫人设宴感谢徐千山,说:“公子对于小女有再生之恩,我看马上就结婚,岂不美哉!”
徐千山表示感谢,说:“并非在下起死回生,而是小姐福好命好,在调理百日,就和以前一样了。在下没有功名,现在还不想娶妻。”
柏夫人点点头,说:“既然公子如此有决心,那就以后再结婚。”
柏夫人命丫鬟取来百金送给徐千山,徐千山也把自己的玉腰带送给夫人,第二天众人辞别上路。抵达通州,徐千山考试顺利,金榜题名,得了一个状元,马上写信送到柏夫人府中,商量娶妻的事情。
老管家:“你哥哥还不知道,又没有媒妁之言,现在结婚是否不妥?”
徐千山笑着说:“尧舜禹这些圣人也都是先娶妻,然后才告诉家人,就算我告诉了大哥,他又能做什么?”
婚礼如期举行,徐千山入赘到柏夫人家,婚礼来了许多宾客,特别热闹,一直天黑才开始洞房花烛,可谓春宵一刻值千金,徐千山十分开心,后来小伊又让丫鬟小红做了小妾。
刚过了一个月,徐千山招待岳母柏夫人,说自己想回家办点事,还有一些老家丁也想带过来生活。
柏夫人点点头,说:“女婿如此有情有义,你说的都可以,不过这里太偏僻,不适合居住,我在京城十天门外有一处宅子,到时候我们都搬过去。”
徐千山拜谢岳母大人。于是先和岳母一家搬到京城之中,众人整理东西都有几十辆车,整条路上都是柏夫人的车,来到京城引得路人围观,都以为是某一个王爷来了。
众人来到老宅门前,果然十分荒凉,破旧,进门之后,来到二门,忽然眼前一亮,这里房屋楼阁焕然一新,好像是天上的宫殿。
徐千山娶到美娇娘,生活如此富贵奢华,从此也不再疯狂读书,而且把老家丁都带到府中生活。
徐千山去看望大哥三弟,二人看到随行的仆从依着华丽,大吃一惊,说:“听说二弟考上状元,我们派人去找你,都说你不在家,今日见你,如何发达成这样?”
徐千山就说了自己入赘柏夫人家的事情,自己也是刚刚搬了新家,所以来拜见哥哥和弟弟。
兄弟二人表示新婚也没参加,实在有愧,既然来了,他们一定要去看看弟妹。
大哥还说:“二弟的岳母也是我们的母亲,我和三弟理应去拜见一下。”
于是兄弟三人来到柏夫人府邸。
一会儿,来到豪宅,只见破门烂墙,大哥和三弟就嘲笑一番,进了二门,被眼前的奢华惊得目瞪口呆。
然后又拜见了柏夫人和小伊,兄弟二人更是魂不守舍,世上居然有如此美貌的岳母和弟妹,好像做梦一样。
柏夫人准备了丰盛的晚宴,热情款待兄弟二人。二人吃饭的时候都在想着眼前的两个美人,什么味道都不知道,饭后离去。
回家的路上赞不绝口,大哥说:“想不到书呆子居然这么命好,王侯将相也不过如此。”
大哥感叹弟妹太美,如果不是碍于二弟,就想得到她。三弟说:“这有什么,唐玄宗不还抢了儿子的媳妇。”
回家之后,两个人的妻子听说如此富贵美貌,于是第二天结伴一起去看望二弟一家。
看完之后两个女人不淡定了,太羡慕了,住那么大的房子,柏夫人和小伊好像仙女一样美。于是四人商量之后,决定邀请徐千山的妻子小伊做客。
当晚小伊和小红如约而至,大哥三弟以及二人的妻子盛情款待,席间言语轻薄,说一些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小伊笑笑不说话。
二人还以为小伊看着端庄,实际上很浪荡,心中大喜。
酒过三巡,大嫂和三弟妹招呼小伊进屋休息,小伊说太晚了就不要开灯了,二人喜之不禁,大哥三弟藏在窗外,等待机会下手。
大嫂摸来摸去,试探小伊睡了没有,小伊说:“我们都是一家人,大哥三弟就进屋说话吧。”
二人听后大喜,马上好进屋,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清楚,趁乱就要做坏事,大哥喊道:“长幼顺序不能乱,我先来。”
三弟也不闲着,就要去“欺负”小红,屋内乱成一团,一会儿,大哥三弟忙完了,丫鬟进屋点蜡,二人才发现床上躺着三弟妹,地上躺着大嫂,至于小伊和小红不知所踪。
原来大哥“欺负”了三弟妹,三弟“欺负”了大嫂。
大嫂和三弟妹羞愧难耐,夺门而逃。
其实一开始大哥邀请小伊的时候,就没有通知徐千山,他就不高兴,不愿意小伊过去。
但是柏夫人说没事,于是小伊带着丫鬟小红去大哥家,二更天的时候,小伊还没回家,徐千山就开始着急。
一会儿听到车轱辘声,小伊和小红终于回家,徐千山马上拉进屋,询问到底怎么回事。
小伊笑着说:“你大哥三弟都不是什么好人,还想占我便宜,我用了一点法术就摆平了。”
徐千山大怒,说:“太坏了,真不是人。”
小红说:“敢打小姐的主意,活该!”从此徐千山不再和兄弟二人来往,断绝关系。
一年后,徐千山有了一个儿子,生活十分奢华,人称“小石崇”。
有一天,小伊忽然说:“我们缘分到头了,还好给你生了一个儿子,今晚我就走。”
徐千山十分悲伤,哽咽说不出话,小红也在一旁哭泣。
一会儿,柏夫人出来,嘱咐道:“女婿不要太悲伤,你好好生活,四十年后,我们会回来看你的。”
柏夫人带着一大家子坐上牛车,走出四五米,忽然消失不见。
徐千山站在原地泪流满面,忽然天降大雨,他也不肯回屋,书童强行拉到屋内,豪宅瞬间消失,只剩下几根破木头。
徐千山和书童,老管家等人目瞪口呆,才知道柏夫人一家人不是人,但不知道是妖还是仙。
当然柏夫人也给他留下许多金银,他又置办了田产房屋,生活还是很富贵,同时捐了一个官,治理的效果很好,于是升官到了刺史,子孙也都擅长读书,考了功名。
(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