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食五谷孰能无疾,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纪检监察干部作为政治生态的"护林员",要避免造成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局面,就要当好四类医生,通过望闻问切,把准脉,判病根,以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为药方,在惩前毖后中,拔"烂树"护"森林"。
当好保健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对于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在"咬耳扯袖"中早提醒,早发现。早期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如何发现问题,这就是对监督触角的考验。第一步就是要积极融入监督部门,通过谈话拉近距离。"谈"什么?要谈工作,只有熟悉监督部门的工作流程和状态,才能真正掌握第一手问题线索,才能在一线工作中找准问题,研判问题。要谈思想,在规律性廉政谈话、谈心谈话中查看党风廉政建设是落在纸上?还是落在心中,落在行动中。将干部监督工作抓在日常、管在经常,切实保障政治生态健康。要谈生活,对于干部职工"八小时外"行为规范,不能不闻不问,要号召全体上下自觉净化"交往圈""娱乐圈""生活圈",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当好体检医生,望闻问切纠偏差。对于党员干部小毛病、小问题,要做好"政治体检",及时针灸按摩,梳理经络。用好监督执纪"第二种形态",摸查出堵点、痛点,在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中,防止小错不惩,铸成大错。在长、常监督检查中,像一口长鸣的警钟,时刻对监督对象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查谁?所驻部门党政"一把手"、领导班子及其他监督对象,坚持点、面结合,扎紧扎密监督的网,既打老虎也打苍蝇,以小见严,对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说"不"。查什么?监督部门领导班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部门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履行"一岗双责",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及廉洁自律等情况。怎么查?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情况,查材料,查账务、查纪律、查整改,从工作到作风,确保监督无禁区,无死角。
当好主治医生,打针吃药祛顽疾。对于党员干部违纪情况,用好监督执纪"第三种形态",及时服以汤药,配合割肉放脓等手段,以壮士割腕的气魄,予以党纪政务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直面问题,不逃避,不推诿,发挥挽救功能。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严管厚爱相结合。如何才能"管"到位,不仅要管罚,惩处标准要统一,执法力度要统一;更要管帮,对于跌倒的同志要拉一把,不能"一处了之"。后续帮扶,怎么帮?浪子回头金不换。对问题干部经常性开展回访谈心,帮助其纾困解忧,保障其合法权利。用好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干部再干事再创业的激情。发挥党风廉政意见回复的把关作用,全面分析研判其党性是否提升,作风是否改善,以防带病提拔,为组织选人用人把好关。
当好全科医生,系统施治提效能。对于党员干部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的"害群之马",用好监督执纪"第四种形态",以高威、零容忍的态势,坚决清除,避免"腐败病毒"传染扩散,发挥震慑功能,切实推进"三不"一体。对于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线索和顶风违纪案件,必须严查、彻查,在刀光剑影中展现纪检铁军时刻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要注意打好"政治疫苗",对于腐败重灾区部门,一定要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用好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廉政教育。
全面从严治党越是向纵深发展,越要处理好"树木和森林"的关系,用好用活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这一武器。真正做到纪法约束有硬度、批评教育有力度、组织关怀有温度,护航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作者:石林县纪委雷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