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之国惊艳了世界

儿童白癜风治疗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57693.html

阅读:

天府文化

成都天府广场的过去你可知道?

来源:唐僧历史经

清代的成都既有大城,又有满城,还有“皇城”,这就同时有了三座城。正如当时的《竹枝词》所写的:“本是芙蓉城一座,蓉城以内请分明。满城又共皇城在,三座城成一座城。”

成都人所说的“皇城”,就是明代的蜀王府。除了明末农民起义政权大西国的皇帝张献忠在这里住了两年多以外,这座皇城并没有住过皇帝,只住过明代皇帝的子孙。

但是,“皇城坝”这个概念在成都人的心中很可能还要早多,因为在皇城稍北一点这个地区,早在五代时期就是前蜀和后蜀两个小朝廷的皇宫,所以就把这里称为皇城,宋代张唐英的《蜀梼杌》中就有前蜀所设立的“皇城使”这一官职。

需要说明的是,有不少人把成都的皇城认为是三国时期刘备的皇城,这是错误的。蜀汉时期的宫城遗址目前还没有发现,如果要从“皇”字上找皇城最早来由,皇城地区最早和最有可能是隋代的蜀王,即隋文帝之子杨秀的宫城。

明洪武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封他的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由于当时朱椿尚未成年,所以朱元璋先让他到故乡凤阳读书学习,直到洪武二十三年()才到成都就藩视事。

蜀王的王府是从洪武十八年()开始修筑的,位置选在成都城的正中,“砖城周围五里,高三丈九尺。城下蓄水为濠,外设萧墙,周围九里,高一丈五尺”。

如果以今天的街道位置看,蜀王府的萧墙(即外墙)东垣在顺城大街一线,南垣在东御街、西御街一线,西垣在东城根街一线,北垣在羊市街、西玉龙街一线。如果从面积上来看,当年的王府几乎占了当年成都城内面积的五分之一。

蜀王府在明末战乱中完全被毁,清初重建成都城时,没有再恢复皇城建筑,而是在其旧址上修建了供科举考试用的考场,当时称为贡院。从整个规模来看,清代的贡院要小于明代的蜀王府,大体上是在蜀王府内城的基础上建成的。

清政府被推翻之后,这里是当时的新政权四川军政府、四川都督府的办公地。

辛亥革命之后,在成都发生了多次围城之战与巷战。后来,成都官民都不愿再有城内混战出现,遂将皇城城墙大部分拆除,只保留了南面的城墙和城墙上的三座拱门,以及里面的明远楼、至公堂等主要建筑。从此以后,这里就不再作为官署,而是主要作为办学场地。

临到成都解放时,皇城中除了一个实验小学、一个省博物馆之外,几乎全部被私人占做民房。

年,成都市人民政府迁入作为办公地,曾经对皇城前面的三洞城门进行了维修,将省博物馆迁至人民公园,将实验小学迁往后子门,同时将居住在内的贫民全部迁出(十二桥外的新一村就是当时近出的主要居住点之一)。

年,皇城南面的贡院街、三桥正街、三桥南街等街道被折除建,年被命名为人民南路,形成一个城市中心广场,也是全市举行大型集会的主要场所,叫作人民南路广场。

年,成都市人民政府从皇城中迁出,原来贡院所剩下的建筑被全部拆除。在市中心广场修建毛泽东主席塑像和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

年,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更名为四川省展览馆。年,人民南路北段两侧的东鹅市巷、永靖街被拆除,建成了一个更大的人民南路广场。

年,人民南路广场再次扩建之后更名为天府广场。年,全面改建之后的面貌一新的天府广场建成。同年,四川省展览馆改为四川省科技馆。

如今,天府广场仍是成都重要的地标之一。

锐参考

中国又拿下一个“全球首位”,这座城市功不可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原创:唐立辛参考消息

原文:锐参考

中国又拿下一个“全球首位”,这座城市功不可没——

中国又上了一次世界级“热搜”: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表明,全球从年到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消息传来,全世界都对中国投来了赞赏和钦佩的目光。

而这个伟大的成就,也让中国西部一座城市与有荣焉。

在越来越“绿色”的地球和中国,正致力于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成都,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争当新时代“天府之国”,成都打造“公园城市”

成都,自古以来便被誉为“天府之国”。晋代《华阳国志》记载,“蜀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食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在新时代,“天府”有了新的内涵。

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考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天府新区(新华社)

公园城市,不是简单的公园+城市,而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也是成都要作答的一张崭新“考卷”。

而4月22日在这里召开的一场论坛,正是成都为这张考卷提交的最新答案。

当天,主题为“公园城市·未来之城——公园城市理论研究与路径探索”的论坛在天府新区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拉开帷幕。

论坛上,近位来自国家相关部委、联合国及规划、建设、经济、社会、人文、生态、景观领域国内外专家代表等纷纷建言献策,为公园城市的未来探索更多可能性。

▲4月22日,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在成都举行。

论坛上,成都真诚邀约全球城市、智库专家和战略企业与成都一起深化公园城市理论研究、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模式、推进公园城市价值表达、开创公园城市发展路径、分享公园城市治理成果。

这场选择于世界地球日召开的论坛,也正是成都一系列实干行动的后续——去年5月,《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正式亮相,7月,成都又发布《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布局生态城市的公园化模式。

按照规划,成都将打造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1.7万公里的全球最长绿道系统——天府绿道体系;整治个川西林盘,成为世界上林盘最密集地区……

在这一项项“世界之最”的基础上,世界最大公园城市的特点正在初步显现。

▲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成都为何能如此高效地找到公园城市的正确“打开方式”?

答案或许就在成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中。美国美通社报道指出,成都有2多年的建城史,不仅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具有优美的环境,是一座“让人不想离开的城市”。

“很多人用‘窗含西岭千秋雪’这句诗来赞扬成都的美景。”报道说。

这句在国外都非常出名的诗句,也点出了成都发展公园城市的一个突出优势:成都是全球海拔落差最大的城市,是唯一能看见米以上雪山的千万人口级城市。

事实上,成都的优势远不止这一点。

成都昔日胜景正在重现

在悠长的岁月里,无数文人墨客曾对成都发出赞美,他们用诗词留下了成都最美的景象,给后人以无尽遐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居住时,曾这样描绘草堂周围的环境。他还曾在成都西郊沿着江边小路漫游,留下了“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的咏叹。

成都不仅有绿水,也有青山。张籍的一句“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让成都的景致顿时活色生香起来。

而串联起青山绿水的,则是一条条花路。陆游的“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让人们对“二十里寻香道”心生向往。

▲成都浣花溪公园

如今,随着公园城市的建设,那些“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昔日胜景正逐渐重现。

杜甫曾走过的西郊河岸边,现在已建成总长14公里的绿道,一路串联起青羊宫、宽窄巷子、浣花溪和杜甫草堂等十多个文化景点。

而成都规划建设的三级天府绿道体系,总长将达1.69万公里!

▲天府绿道一景

这一宏伟蓝图已经引起了外媒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pindaigou.com/amjyf/91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