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国历史有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关羽刮骨疗伤的典故。当时关羽在没使用任何麻醉剂的情况下,让华佗帮助医治手臂,而自己则是和他人下棋分散注意力。射中关羽的箭头有毒,所以华佗要先割开皮肉,刮骨去毒。在这过程当中,关羽与友人谈笑自若,面不改色。治疗完成后,华佗在伤口处撒上金疮药,此次疗伤才算结束。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除了可以看到关将军豪迈无畏的精神以外,还会注意那个古时候几乎医者必备的金疮药。古代社会没有现在的医疗条件,所以他们在士兵打仗受伤后,都会用金疮药来治疗伤口。而金疮药的药效很神奇,几乎是转瞬之间就可以止血。那么这么强大的疗伤奇药,为什么现在不见踪影了呢?
清朝时期,金疮药大为盛行,因为那会满清要求汉人剃发留辫,但是许多剃头匠手艺不精,常常出现刮破客人头皮的情况。后来,有一个剃头匠从亲戚那得知一种药方,他为了不让自己生意受到影响,就用这种奇药帮客人止血。不久后,药方普及开来,成了军中必备之物。
说起来,金疮药的配方其实很简单,大部分都是些常见的中草药材,例如升麻、马钱子、当归、南红花等等。但是,其中也有两味药材特别稀有,分别是“雄土鳖”和“龙骨”。雄土鳖归根结底还能通过一些途径找寻,只是不多罢了,反观龙骨则是近乎绝迹的状态。
龙骨不是神话传说中的那个龙,而是特指古代生物的化石。清朝以前,龙骨不能说随处可见吧,但家家户户多少都有一点。那会谁家有人磕了碰了,从龙骨上刮点粉末下来,抹到伤口处,不消片刻血就能止住,非常神奇。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不少老人家藏着一两块龙骨,以备不时之需。
清朝末期,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去药店买药,当时他要买的就是龙骨。买来龙骨后,王懿荣发现这上面密密麻麻地刻了许多符号,他断定这应该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为此,王懿荣花大价钱买了许多龙骨,开始对这种奇怪符号进行研究,最终确定这是商代时期的古老文字,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甲骨文。
甲骨文并非都是刻在龟壳上,也会存在于其他动物化石上面。因为王懿荣的这一发现,导致甲骨文大量被人收购转卖,甚至有很多流传到了国外。后来,中华大地上又发生了连绵数十年的战乱,本就越来越少的甲骨文,这下更是近乎绝迹了。据了解,直到今天,流落海外的甲骨文碎片还有数万枚。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甲骨文作为研究历史的重要物品,当然会受到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