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作者:刘双舟,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来源:中国法学网。
以监察为主体的法律监督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的一大特色,它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间断,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法律监督制度无法比拟的。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独具特色的法律监督制度也开启了其近代化的进程,这一进程首先是从法律监督思想领域开始的。
一、睁眼观察世界,抨击腐败政治
早在鸦片战争前夕,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通过东西方的比较,就已经开始了对清朝腐败的政治和法律监督制度揭露和抨击,并且要求学习西方,整顿吏治,改革落后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结束。中国的失败有复杂而又深刻的背景与原因,而缺乏对外界的了解、盲目自尊自大则是中国惨败的最直接的原因。当时清醒的知识分子对此已有切身的感受,故在开战之初就呼吁加强对西方的研究和了解,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约有识之士,其中尤以林则徐最为典型。林则徐虽然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接受了传统的封建教育,但他却突破了封建的“用夷变夏”、“事师夷狄”羁绊,成为了站在历史潮流面前的先驱者。早在鸦片战争前,他就开始冷静地观察西方世界,试图在中西对比中寻求启迪和出路。他在广州查禁鸦片期间,为了知己知彼,天天派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并且购买西方的报纸。年慕洛著的《世界地理大全》刚在伦敦出版,他就让人翻译中文,并以此为基础编成《四洲志》,该书介绍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域和国情,林则徐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成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的先驱。他还利用封疆大吏的条件,广泛地招揽人才,翻译西文书报,然后根据实际斗争的需要整理成专辑以供内部参考,并将部分内容附在奏折中给道光皇帝看。林则徐还是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