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痒?里面湿疹。”“眼睛痒?你这个是鼻子的问题。”“小孩子要早点睡,抵抗力会强一点。”走医院五官科,头发花白的盛梦尚医生正被病人们团团围着。每一位前来问诊的病人,他都会详细了解病情、病史。询问中,他在方言和普通话间流畅切换。偶尔拿出额镜查看病况,然后用左手敲击键盘开具药方。每每和病人解释病因和用药说明后,盛梦尚都会附带一句:“听明白了没有?”
盛梦尚告诉笔者,他每周除了在孝顺镇中心卫生院坐诊5个半天以外,还要去其他兄弟单位坐诊2个半天。7时30分到岗接诊,11医院上午下班的点,但由于病人太多,他往往要等到11时30分左右才能休息,曾经创下科室单日门诊人次的记录。对于今年近70岁的他,这已是超负荷工作了。“因为常常赶不上饭点,我以前需要发愁吃饭问题,现在食堂里都会给我留一份饭,我就没有顾虑了。”
病人来找盛梦尚看病,除了他医术高超以外,更多的是“信任”。
年出生的盛梦尚17岁从医,至今已有50多年。谈到如今的“名声在外”,盛梦尚说最要感谢的是他的父亲。“我父亲教给我的除了医术以外,还有医德。”
而17岁从医时开出的第一张药方也让他铭记至今。那时,有一位年纪较大的老奶奶找上盛梦尚的父亲看病,父亲让盛梦尚为其开药方。在了解了病情并斟酌了很久以后,盛梦尚慎重地开出了一张包含13味中药材在内的药方,最终被父亲换了一味药材。送走病人后,盛梦尚向父亲提出疑惑:“这位老奶奶怕冷又怕热,我开柴胡有什么不妥吗?”那时,盛梦尚的父亲回答道:“治怕冷怕热用柴胡确实可以,但她的耳朵却会有闷塞感,你治病不能那么治的,把柴胡改成葛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你的药方需要病人吃4天,我的药方却只要吃3天就可以,这不是给老百姓省钱了吗?”
父亲的这番话盛梦尚牢牢记在了心里,并牢记至今,也鞭策着他在之后50多年的时间里不忘初心,不断学习,增进医术。他刻苦钻研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疾病,形成了一套独特有效的诊疗方法,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前来问诊的病人里医院就诊,却依旧要来找盛梦尚。“盛医生看过了我会放心点。”“盛医生人好呀,所以我要来找他,而且一定要他帮我看病。”
至今,盛梦尚也依然保留着学习的习惯。“活到老就要学到老,医生如果不刻苦,就是老百姓要吃苦啊!”说着,盛梦尚翻开了他手边的一本书,展示了一张“新鲜”的药方。“这是前两天一位病人来我这看病时带来的,我觉得很好就随手记下来了。”而在他开具的药方里没有大处方、人情方,平均处方不足50元,他总是希望患者能花更少的钱治好病。
从赤脚医生做起,盛梦尚一直扎根在基层,服务于农村。医院的高薪聘请,拒绝过朋友要帮他开私人诊所的提议,也医院设立柜台等建议。面对这些诱惑,他说:“我不是不缺钱,但不能违背初心,不能对不起大家对我的信任。”
年的时候,盛梦尚本可以退休享受清闲生活,他却舍不得离开这奋斗了半辈子的工作岗位,还是选择在岗继续为病人排忧解难。新医改以后,盛梦尚所在的五官科病人数屡创新高,如今的五官科只有他和他的夫人两名医生,科室年门诊量却达到3万人次。他急切地希望能有年轻人来学习传承他掌握到的医学知识,服务更多的老百姓。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