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
春天的春在某论坛发帖:要气炸了!我婆婆因为这个原因要给我女儿剖一刀!网友原文如下:
女儿最近胃口不是很好,吃饭不太爱吃,还有点小动作,总是喜欢吃手指。本来觉得也正常,小孩吃饭有几个是香的,也可能是天气的关系。
结果,她奶奶说要给她去手上剖一刀!说是她爸爸小时候也这样,就是这样手掌上剖了一刀就都好了!天哪!
(图片来源网络)
萧山话这种现象叫“奶痨”,我觉得这个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可是重点是我老公不反对,说自己11岁的时候也是这么弄过的,确实就好了。我简直是要气炸了!这个没有依据的,纯粹是民间土方,我受不了让女儿去白白挨一刀!为了这个,还闹矛盾了,气死!
以前小的时候也是这样,女儿晚上容易受惊,就装了一碗米,包了一块布在那神神叨叨的讲一些话,说是收惊!我的天,我才惊讶啊,这怎么可能收惊!真是要笑死我了!
对此,有不少网友并不反对这种土办法。
“不是开刀,是手上用针尖挑一下,挑疳。楼主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传统的效果不错。”
“奶痨,老年人都这样说。”
“这很正常呀,我小时候也割过。”
另有网友甚至觉得,这是中医,是国宝。
不过,对于民间老底子的这种土方子,也有很多家长表示不能接受,认为没有科学依据。
z:小孩子最好别遭那罪,吃一些健脾胃的药看看,再补一下锌,健脾胃药饭前吃,锌饭后吃,做一些小孩子小孩吃的青菜,增加他的运动量,使其有饥饿感,就会主动吃饭。实在没用,即使知道了所在位置也不要随意给小孩子挑,医院去做。夏天:这种偏方风险很大的,出了事情谁来负责?最后受苦的还不是小孩子!奶痨又称疳积,是对小儿科常见病食积与疳症的合称。换上这种症状的孩子一般会以形体干枯、消瘦、缠绵难愈为主症,同时也是多种急、慢性疾病在某阶段出现的症状,如虫症、痨瘵等。
奶痨的三个时期:
1、初期:此期是疳积症开始形成阶段,临床表现为厌食,大便时干时稀、其味腥臭难闻,小便浑浊,手足心热,烦躁喜啼哭或睡时露睛,时有惊搐,指纹呈黄色,如兼有虫积,则患儿肛门搔痒,夜间磨牙,面有虫斑。
2、中期:为重症阶段,主要因患疳积后失治发展所致,主要表现为纳呆或嗜食无度,消瘦,头大颈细,目呆神疲,肤肌萎黄无光泽,毛发焦枯,耳朵薄亮,唇白,烦躁易怒,爱咬衣物、手指,或腹胀,腹壁青筋暴露,指纹淡滞,可于四缝处明显看到疳积点。
3、晚期:长期失以调理,病势日益深重,危及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化源枯竭,缠绵难愈导致发育不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表现为干瘦如柴,神疲喜静,目呆或羞明,目起云翳,毛发焦枯结穗或脱落,完谷不化,厌食,潮热,身软无力,或伴有鼻疳、口疳和烂眼。
(图片来源网络)
怎么治疗奶痨:
外治法多以针挑、放血、灯火灸、药物熏洗等,以调节患儿筋脉气血、解除疾病或缓解病情的发展,促进疾病的痊愈。常用的针具为缝衣针、陶瓷针。
穴位:四缝、脾俞、胃俞、中脘、天枢、水分、脐周、长强、足三里。如羞明、目起云翳可选配攒竹、鱼腰等穴,熏洗药物可选用鹰爪风、节节花、过墙风等。
内治法是以药物为主,加适量的血肉有情之品,如鸡、猪、鱼、猴子肉、骨等。
你还知道哪些民间的土方法?
这些土办法,你觉得靠谱吗?
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来源:萧然在线北干听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