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金井镇新沙村贫困户周永兴家屋前屋后种满了铁扫把苗。“只要您扎,我就帮您卖!”谈到铁扫把销售的问题,张维敏(左一)的话让他吃下了定心丸。彭帅摄
◎星沙时报记者彭帅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多走访,勤上户,多思考,苦练扶贫‘绣花’功夫。”近日,记者跟随长沙县金井镇新沙村第一书记张纬敏上户走访贫困户时,路上聊起扶贫心得,这位30岁的年轻扶贫干部侃侃而谈。
开源节流
牵住产业扶贫“牛鼻子”
年3月,长沙县城市管理局年轻干部张纬敏,来到新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到村后,迅速联合支村两委,摸清贫困户家底,找准“病根”,开出扶贫“药方”,扎实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工作。据悉,到年底,新沙村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脱贫。
“新沙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人,致贫原因主要为因病、因残及缺劳力等。其中因缺劳动力致贫14户33人,占总户数31.8%;因病致贫18户53人,占总户数41%……”走在乡间的公路上,驻村一年多的张纬敏,说起贫困户的事就像聊家常,随口介绍着。
“摘帽不摘监管,我们努力防止‘刚越线,又返贫’现象发生。”张纬敏介绍,今年以来,他与支村两委及帮扶责任人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用好用活脱贫攻坚到户政策。紧盯“两业”扶贫的牛鼻子,提升产业扶贫覆盖率,让贫困户脱贫不脱政策帮扶。
新沙村团山咀组今年84岁的贫困户周永兴一家张纬敏最放心不下。老两口年事已高,劳动能力有限,家中还有一个智力残疾的儿子,让这个刚刚摘帽的家庭随时有可能返贫。
“张书记,您看看,我们家的铁扫把又快成熟了,今年又要麻烦你帮忙卖扫把哩。”见到张纬敏,周永兴与老伴胡淑仁赶紧迎上来,打开了今年增收致富的话匣子。
一年前,因为多个扫把面临滞销,周永兴找到了张纬敏寻求帮助。张纬敏二话没说,拿起手机就拨给自己的同事、朋友,第二天就帮周永兴联系到几家星沙的物业公司,以15元/个的价格,帮助周永兴将扫把销售一空。
“今年屋前屋后都种上了铁扫把苗,我还养了60只土鸡,现在都已经快下蛋了,今年收益不会少哩。”去年尝到甜头的胡淑仁,指着屋前的这片即将成熟的铁扫把,眼神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只要您扎,我就帮您卖!”张纬敏的一句话,让老两口更加坚定了绝不返贫的决心。
党建引领
为脱贫攻坚赋能增效
“党员是帮助脱贫户致富的关键力量,发挥组织带动优势,提升脱贫攻坚能力,就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张纬敏从党建引领上下功夫,他与支村两委商议,通过为贫困户与金井镇内非公党组织“牵线搭桥”,给贫困户发展产业“撑腰鼓劲”。
今年,新沙村通过委托长沙县广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为37户建档立卡户实施企业带动项目,由广吉农业向贫困户提供鸡、鸭、羊、牛、猪等家禽和无抗饲料、生物防治药物,确保所提供的家禽均通过检验检疫,并在贫困户自愿的前提下回收家禽,保证了贫困户的保底收益。
同时,为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构建稳定长效的增收机制,新沙村还引进百年老字号“三吉斋”进驻,加强村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更为贫困户后期的就业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