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要西药绰科拉,太医们想破脑袋也不

年七月,烈日炎炎,蒸腾的暑气笼罩在紫荆城中,即使有着大清最好资源的康熙皇帝,也有点受不住,和往年一样,康熙决定前往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和以往唯一不同的是,在半路,康熙下了一道特别圣旨。向一名意大利传教士讨要一样叫做“deriyaga”的西药。这到底是是个什么东西,通过满文音译过来的词,即使到现在,也没有人能搞清楚这是个啥玩意。在圣旨的最后,康熙强调了如果有“绰科拉”,也一并带过来点。

“绰科拉”是个什么东西呢?和所说的巧克力又有何关系呢?

这个“绰科拉”不是别的东西,正是我们现在巧克力,为了吃这个巧克力,这位皇帝还看了几百字的说明书,成份,制作方法等,就是没有药效。康熙皇帝很是不满意“底下人办事不利,药效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能忽略呢”。

一、“绰科拉”是食品、饮品、还是药品呢?

康熙为啥对西洋药品这么感兴趣,这还要从他自身说起。康熙三十二年,生了一场疟疾,在当时的年代,还是挺难缠的,正在太医们绞尽脑汁研究怎么才能不留病根时,一位来自外国的传教士解决了太医们的燃眉之急。

一种叫金鸡纳霜的西药,也就是后期的奎宁进入了太医们的视野。它的树皮中能够提炼出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就是生物碱。从此康熙便对西洋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康熙皇帝的心脏病也得益于西洋药,所以每逢有传教士来朝,他总会问问有没有西洋药。意大利传教士带来的巧克力,康熙皇帝将其看成药品也就不奇怪了。

面对皇帝的心血来潮,当时负责这件事的大臣赫世亨丝毫不敢有所怠慢。赫世亨找到传教士铎罗,从他哪里精挑细选选了五十块千克力。

在包装盒、器具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用黄杨木制作搅拌的签子,专门制作精美的银器用来盛放巧克力。并且还写了一份“说明书”。

说明书很贴心的强调了原材料中的肉桂、秦艽、砂糖在大清可以找到,其他的五种大清没有,是舶来品。紧接着就是制作配方,赫世亨告诉康熙皇帝,这几种原材料的配比和剂量不知道(完全就按药方了),仅知道制作工艺。这东西煮开以后加入糖,便可饮用,性温而味甘苦。

赫世亨认为这么详细的说明书应该能得到康熙皇帝的夸奖了吧,正好相反,康熙皇帝的反应很是冷淡。为啥呢?药品没注明药效药呀。花里胡哨的东西写了一堆,最重要的药效没写,治疗什么疾病没写,皇帝能满意吗?

也是,赫世亨写了一堆东西就是没写这东西既能做成饮料,又能做成小甜品。

二、绰科拉非药,而是一种茶。

赫世亨这次返工的折子写的很清楚,一是绰科拉是相当于茶一样的一种饮料。一天喝一两杯对身体有好处,养生。但是也有禁忌,痨病,气喘等患者不能饮用。二是加牛奶糖等冷却以后可以制成小甜品。皇帝更冷淡了,搞了半天原来是茶和点心呀,口感还一般般。自此也在没有过问过关于绰科拉的事儿。

关于赫世亨进献的那五十块包装精美的巧克力,康熙皇帝有没有尝过不得而知。我感觉应该是不喜欢这东西,因为康熙皇帝都没有要求进贡巧克力。

三、关于养生,康熙皇帝有自己的见解

康熙皇帝信奉的是食疗,他是一位最不爱用养生药的皇帝。不仅自己不服养生药,还反对身边的大臣服养生药。比如赫世亨就是一位养生达人,也就不奇怪写几百字的奏折向康熙皇帝介绍巧克力了。可康熙正好相反,康熙就曾反将一军赫世亨,帮助其治病。

一次,赫世亨生病,发冷发烧,燥热难耐,吃不下睡不着,浑身发痛发虚,不能行走,康熙要求赫世亨放弃那些滋补的养生药,改为食疗。他让人给赫世亨送了狍子肉和黄雉,补气血和元气。对皇帝赏赐的东西,不能不吃呀,没想到一顿下去,仅奇迹般的好起来了。康熙好不得意,养生还是我在行。这可能也就是康熙不喜欢巧克力的原因吧。“我泱泱大国,最不缺的就是养生的东西,并且口感还一般般”。

康熙新奇西方的事物,崇尚西方的的科学,也喜欢研究科学,但都是被用于宫廷服务,巩固皇权。没有普及、没有进入大众的视野,这可能就是后期乾隆闭门造车,使大清由最强最富有的国家落后西方,变成了被列强瓜分的存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pindaigou.com/amjtyf/109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