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生病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药方,但只有少数超级富豪有能力亲自抓药,这样的人被称为慈善家,本专题要讲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点击以上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富人的药方」
关于富人做慈善的两种态度比尔·盖茨(BillGats)有两个身份。一个身份是前微软总裁,全世界最有钱的人。另一个身份是“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MlindaGatsFoundation,以下简称盖茨基金会)主席,全世界捐款最多的慈善家。我对后者更感兴趣,于是我专程去西雅图采访了盖茨先生,请他谈了谈做慈善的心得体会。
也许有人还记得,3年前脸书(Fac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rbrg)夫妇宣布将把自己财产的99%捐给以他俩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消息传到国内后,中国网民们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反对派认为扎克伯格的做法是变相逃税,一点也不高尚;支持方则相信,此事证明扎克伯格是个活雷锋。甚至有人因此而得出结论说,美国富豪多半都是活雷锋。
视频
三联专访盖茨
两派为此争吵了好几天,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在我看来,双方都有不对的地方。
首先,反对派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没错,确实有一些人通过捐赠的方式降低税率,以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也有一些人通过把商业支出转移到基金会的方式来逃税,但这些方法早就被税务局盯上了,真正能够侥幸逃掉的税款额度都很小。而像扎克伯格这种超大规模的捐赠是不大可能逃税的,他毕竟要先把钱拿出来才能减税,其个人可支配收入肯定是大幅度减少了。
其次,支持方的看法也是片面的。一个人是否愿意为慈善事业捐款,和他是不是个好人没有必然联系。尤其对于那些经营企业的超级富豪来说,慈善有可能是一种隐形广告,或者变相攀比的手段。
比如,世界第一大烟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PhilipMorris)曾经在年的时候拿出万美元做公益,但事后却花了一亿美元宣传这件事。对于公司来说,这笔公益捐款就是变相广告而已。
电影《金钱世界》剧照
也许有人会说,人家毕竟捐出了真金白银,宣传一下怎么了?问题在于,以广告为目的的慈善项目追求的只是出名,捐款的实际效益是没人关心的。事实证明这样的捐赠往往会适得其反,反而给社会带来伤害。
所以说,关于慈善的讨论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慈善家的私德上,而是应该关心一下这笔钱到底产生了哪些效益,以及背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慈善的本质如果把慈善简单地定义为“富人主动把属于自己的财产送给穷人且不求回报”,那么当人类社会首次出现贫富差距的时候,慈善就出现了。在我看来,慈善的本质就是财富的再分配,其目的就是消减贫富差距,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不过,早期的慈善行为规模很小,内容单一,形式简单,称其为“施舍”也许更为恰当。这个词有很强的宗教含义,因为几乎所有的宗教都鼓励信徒分享财富,这也是宗教之所以存在了这么多年的重要原因。
民间慈善之所以在“施舍”的层面上停留了这么久,主要原因在于过去的财富大都集中在国王和贵族的手中,真正来自民间的超级富豪不但人数少,而且手中掌握的财富也有限。这些人如果想干点大事,只能把钱捐给某个慈善组织,由他们来负责实施,这就是如今遍布全球的非政府组织(NGO)的前身。
资本主义的诞生彻底改变了财富的分配方式,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个来自平民的富人阶层,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慈善从此拉开序幕。年英国政府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慈善法案,为资本家介入慈善领域铺平了道路。此事标志着民间慈善史上第一个黄金年代的开始,具有重大意义。
埃塞俄比亚当地民众用骆驼驮着Arktk被动式疫苗存储设备,将疫苗运输到偏远乡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供图)
有意思的是,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拉大了贫富差距,导致了城市贫民阶层的出现,慈善才变得愈发重要。这些城市贫民不但是资本家赚钱的工具,同时也是商品的主要消费者,如果他们始终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无论对国家还是对资本家都是不利的。于是就在同一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福利法(俗称穷人法),正式宣布政府接管了慈善事业。这个法本质上就是授权政府采用税收的方式完成对民间财富的再分配,从此英国穷人也可以享受到基本的生活补贴和医疗保障。
但是,这种由政府主导的财富再分配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一些富人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把钱交给官僚机构去支配,而是决定自己来管理这笔善款,这就是富人慈善的起源。换句话说,富人做慈善相当于自己给这个世界开药方,并亲自抓药。
这件事背后的逻辑在于,富人们相信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商场上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比政府官员更有资格为这个世界开药方。但是,这个逻辑并不一定正确。一来政府官员是专职干这个的,不一定比富人差。二来民主国家的政府官员都是选出来的,必须为选民负责,但富人只需为自己负责,没人监督他们,他们捐出的善款到底取得了怎样的效益,没人知道。
而这,就是富人慈善最值得讨论的地方。
采访盖茨要想搞清楚富人慈善的利弊,盖茨是必须采访的人。他不但在世界首富的宝座上坐了很多年,而且他创立的盖茨基金会更是慈善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导者。更重要的是,盖茨博览群书,而且非常善于倾听各行业专家们的意见,所以他为这个世界开出的药方很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我两年前就想采访盖茨,但他是个大忙人,一直没能成行。今年他终于有了档期,于是我飞到了西雅图,在他的办公室采访了他。
本刊记者采访盖茨
必须承认,这次采访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原因是我能力不够,次要原因是时间不足。盖茨实在是太忙了,他的日程是以分钟来计算的,要想让他抽出大把时间坐下来和我详谈,以我目前的能力和实力还做不到。因此,我又去采访了其他几位和盖茨基金会有关的人士,这才对这位慈善家的逻辑和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盖茨的思路可以简单归纳为“技术救国”。一方面他本人是做高科技公司起家的,对技术有着天然的兴趣。另一方面,他认为搞政治不是像他这样的私人慈善家的特长,而搞技术则可以更好地发挥他的优势,直接造福人类。
所有新技术当中,盖茨最为看重的是疫苗的研发。他相信人的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先拯救穷人的生命,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所有疫苗当中,盖茨最为看重的是脊髓灰质炎疫苗,在这个领域投了很多钱,所以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详细讲述了这个疫苗的来龙去脉,大家可以从中看到私人慈善组织在疫苗领域到底能做些什么。
年,中国研发并生产的乙脑疫苗首次通过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的采购,被用于支持老挝的全国疫苗免疫计划(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全球慈善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疫苗领域尤其突出。事实上,这也是盖茨今年愿意接受中国媒体采访的重要原因。大家在这个专题中还可以读到本刊记者对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的采访,以及中国慈善家利用互联网做慈善的两个精彩案例。
如果你还意犹未尽——在本期封面故事中,我们请来封面大使江一燕与你聊一聊她的公益故事和心声。
▲点击上图,听一听江一燕娓娓道来她与公益的故事。
江一燕的一席话是否感染了你?你是如何理解民间公益与慈善的?参与公益活动是否改变了你的生活?我们很想听到你的声音与故事。
关于本期封面故事,有任何想说的话,请积极留言。
精选留言将有机会刊发在下期杂志的读者留言区↓↓↓
就是这个位置!本期
更多精彩
封面故事
富人的药方
专访盖茨:如何改变世界(袁越)
做慈善的极客(袁越)
“我的乐观是有证据的”(袁越)
脊髓灰质炎的灭绝(袁越)
“中国在世界慈善中的位置非常特别”(刘周岩)
大病众筹的突围战(林默)
器官移植与“孤儿药”:互联网助力(黄子懿)
社会
专访:哲学史中的卡尔·马克思(刘周岩)
热点:5个人,21年:一场冤案的“定”与“翻”(王珊)
调查: 烈士遗骸归国:一场未竟的纪念(刘畅)
经济
市场分析:重提扩大内需(谢九)
商业:沙拉代餐为什么流行?(丘濂)
文化
文化:陈丹青:这可能是谈论绘画最好的时代(马戎戎)
艺术:网红?艺术家?乌尔曼的角色(张星云)
专栏
邢海洋:中兴暗示的“瓶颈期”
苗千:宇宙中的“标准笛声”
袁越:鱼油管用吗?
卜键:去雅克萨收割庄稼
张斌:老鹰能否飞向白宫?
宋晓军:两大“看点”终于浮出了水面
朱伟:贾平凹:我在看这里的人间(6)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富人的药方」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袁越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