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某些情况下,食物也能够引起我们人体很多的不良反应。
食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食物的不良反应分为免疫介导和非免疫介导两种。
免疫介导的食物反应包括:
①由IgE介导的1型速发性超敏反应,我们称为食物过敏。
②由IgG介导的3型迟发性超敏反应,我们称为食物敏感或肠道慢性食物过敏。
非免疫介导的食物反应包括:
①食物毒性反应,如细菌内毒素引起的毒性反应。
②非毒性反应,这是个体敏感带来的,如发漫不耐受、乳糖酶缺乏引起的乳糖不耐受、血管活性胺引起的药理学反应、对食品添加剂的不耐受等。
当出现食物不良反应时,我们要分清是食物过敏、食物敏感还是食物不耐受。
食物过敏与食物敏感
食物过敏,是接触特定食物而反复发生,据估计4%~8%美国人具有符合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性疾病研究所定义的食物过敏现象,中国约有万人具有食物过敏问题,其中许多是儿童和中老年人。
Ⅰ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
食物敏感,食物过敏原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共同作用的结果,也称肠道食物慢性过敏。某些食物中的没有被人体完全消化的蛋白质,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穿过受损的肠道屏障进入血液,被机体的免疫系统当作抗原物质,引起3型超敏反应。当抗原持续存在、机体不能及时清除时,就会引起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和组织损伤,久而久之产生临床各种疾病。
食物过敏和食物敏感有哪些区别呢?
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疾病,主要是体内缺少某种消化酶导致,或食物中含有的某些特殊化学成分、或肠道屏蔽作用被破坏等引起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包括发漫不耐受;水杨酸盐和胺、凝集素、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物不良反应。
发漫不耐受和食物敏感的区别
发漫,是一类可发酵的糖和糖醇。当机体缺乏相应的酶类(如乳糖酶、β-糖苷键水解酶等),或是消化功能差、肠道菌群失调时,消化道无法有效地消化吸收这类特定的碳水化合物,未被消化的“发漫”成分可成为某些细菌的食物,在肠道分解发酵。从而引发腹痛、腹胀、腹泻和肠易激等症状。在常见的水果、蔬菜、坚果和食品添加剂里都含有发漫成分。
发漫不耐受和食物敏感的本质区别:
①发病机制不同,发漫不耐受是非免疫介导;
②对象不同,发漫不耐受是由可发酵的糖和糖醇引发;而食物敏感是由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质引发;
③症状表现不同,发漫不耐受临床症状集中在消化道方面;而食物敏感不仅有消化道症状,更多的是全身其他系统组织的症状表现。
食物不耐受的干预治疗
1、排除饮食法
2、功能医学5R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