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潘少伟
职务:董事长
公司:河北伟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个人简介
潘少伟,民建会员,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EMBA在读,河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领域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石家庄市环境检验监测协会常务副会长,鹿泉区科技创新商会常务副会长,河北伟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年底,离开体制内的工作,创建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环境检测。结合自身的优势,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确立了土壤修复和环境检测省内的领先地位,目前公司积累了众多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的业绩,辐射检测和土壤检测的业绩在省内更是遥遥领先。
产品创新
一、可移动式土壤修复大棚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土壤修复大棚,包括立杆和底板,立杆组为多根均匀分布的立杆围成的矩形杆组,左右两侧的立杆顶端设有凹槽板,两个相对的凹槽板通过螺栓与L形顶杆的两端螺纹连接,该可移动式土壤修复大棚,采用螺栓连接结构框架,简化安装及拆卸过程,采用铝合金材质,降低修复大棚钢结构的整体重量,节约运输成本,设置双向单层门的挡门,运输车辆可直接进出修复大棚,避免双层门结构不能同时开启的弊端,利用尾气处理结构,通过引气箱底端的吸气孔将内部气体吸尘,保持修复大棚内微负压环境,避免污染气体的外泄,同时收集修复大棚内产生的尾气并进行及时处置,保证土壤的修复质量,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
二、一种渗水实验双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渗水试验双环,包括外环,所述外环的内部通过连接柱连接有内环,外环的下侧设有第一刀环,内环的下侧设有第二环刀,外环上设有对称设置的两组定位块,且两个定位块为一组,每组定位块上均转动连接有提柄,外环的上表面通过紧固螺柱连接有倒梯形环,外环上通过安装机构连接有U型条,本渗水试验双环,通过提柄便于安装和拆卸,给搬运带来便利,可以折叠携带,倒梯形环可以增大受力面积,通过第一刀环和第二环刀能够减少阻力面积,便于将双环锤入地下,并且能够防止对双环造成损坏,通过刻度尺能够准确的看到实验出渗水的数据,给使用带来了便利。
三、一种土壤实验用烘干箱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实验用烘干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底侧设有红外加热器,所述箱体的内部侧面设有孔板,所述孔板位于红外加热器上方,所述孔板的前侧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上通过定位环挂接有培养皿,所述定位环的侧面对称设有卡槽一,箱体的前侧铰接有梯台密封盖,所述梯台密封盖上设有L型通槽,所述L型通槽的横纵向侧面均设有环形凹槽,所述L型通槽的横向套接有卡柱,所述卡柱与箱体上卡槽二对应卡接,该土壤实验用烘干箱,可以防止污染烘干箱内部,便于加热的培养皿取出,避免引起操作人员的烫伤,不影响试验进行,同时,可以对箱门进行卡接防止出现缝隙,保证工作效率。
四、便携式取土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便携式取土器,包括U形支座,U形支座的中段上侧固定有下支架,下支架的上侧安装有电动升降柱,电动升降柱的顶部伸缩端连接L形上支架竖直端的下侧,L形上支架竖直端的下侧固定有两个导向杆,下支架的上侧设有两个导向通道,两个导向通道分别与两个导向杆滑动连接,L形上支架的水平端的前后两侧均通过轮架安装有滑轮,本便携式取土器,受施工场地面积影响较弱,利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进行打孔取土,节约用电,降低成本,不受施工场地高度的影响,灵活改变取土的深度,可以防止损坏取土器,不需要人工操作,省时省力,通过防滑垫可以防止打孔位置偏移。
模式创新
土壤修复资金需求量大,而目前国内土壤修复行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商业模式不清晰一直是困扰国内土壤修复市场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多方利益主体的存在使得责任主体难以确认,造成污染责任的相互推诿,污染问题迟迟难以解决。市场失灵,收益主体抽象,污染对资产的影响也无法评估,资金筹措机制亟待完善。
根据我国的污染场地现状,应积极探索形成适宜、可持续的土壤修复商业模式,建立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机制,跳出“就修复产业论修复产业”的局限,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引入社会资本,形成污染企业、受益者为主体,政府、社会等为辅助的多元化场地修复资金来源。结合我国国情及现阶段有限的修复治理工程经验,常规的商业模式有以下三种:
1)“谁污染,谁治理”模式:污染责任主体明确的污染场地可采用此模式。
2)“谁使用,谁治理”模式:对于污染责任主体不明确,具有一定高值化潜力的污染场地,可采用此模式。
3)“政府出资”模式:若污染责任主体不明确,修复后作为公益用途的污染场地,可采用此模式。
不满足以上三种商业模式的,可以考虑以下三种商业模式:
1)垫资修复模式:由污染场地所有者授权专业工程公司实施修复治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监督、验收;修复治理费用由专业工程公司先行垫付,达到污染场地所有者规定的土地使用质量要求后,污染场地所有者按修复合同约定价格及支付条件履约。
2)“修复-开发-移交”模式。经污染场地所有者或政府相关部门委托,由专业修复公司承担该项目的投资、融资、实施修复治理,经验收合格后,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进行场地开发再利用,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
3)“受让-修复-转让”模式:污染场地所有者或政府相关部门委托专业修复公司进行污染场地的修复治理,由专业修复公司承担修复的投融资成本,修复完成经验收合格后,专业修复公司将该场地转让,回收投资以赚取利润。
上述多种模式都体现了“第三方治理”和PPP模式的理念,是第三方治理和PPP模式在土壤修复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
思想创新
目前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初级阶段,未来10年将迎来土壤修复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相关制度的日趋完善,法律法规的更加细化和可执行性加强,土壤修复产业将从房地产开发驱动阶段逐渐向法律驱动或政府引导为主的阶段过渡。
我国应学习基于风险评估和优先排序的污染土地管理国际经验。在设定修复目标方面,要防止过度修复,避免在有限的场地上花费太多的资金和努力,使社会付出过于高昂的代价。修复目标值取决于污染土地带给社会和环境的风险水平,应建立适当的,考虑未来土地利用和土地特点的土壤修复目标,应采用基于风险的管理体系,这种修复体系通常比彻底的修复工作量要小,而且会显著节约修复费用。另外,目前我国污染场地面积大数量多,但修复资金有限,因此场地修复的优先次序尤为重要。
国家实行污染土地风险等级评估和国家优先场地名单,对污染土地进行风险等级划分,从而确定修复的优先次序。场地经过污染调查与评估,在保证人体健康、环境安全的前提下,修复基金将被优先分配给社会和环境危害最严重的场地。应结合我国土壤污染实际情况,建立基于风险评估和优先排序的污染土地管理体系。
加快推进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设备、药剂材料的国产化。在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着重推进技术、设备、药剂材料的国产化。国际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基本形成,虽然我国可以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来发展土壤修复技术,但是国内的土壤类型、条件和场地污染的特殊性决定了需要发展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适合国情的实用型修复技术与设备,以推动土壤环境修复技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降低修复成本。
管理创新
1、再造管理流程
根据公司新的发展思路及目标,按照现代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梳理,
实现业务流程不断改进,推动管理流程再造,并逐步建立可持续的流程优化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
2、优化主要指标
通过对照先进指标,强化细化管理,解决突出问题,深挖内部潜力,使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在行业内达到先进水平,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3、夯实管理基础
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标准,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装备技术,努力实现企业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练好内功,打牢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4、提升工作水平
通过“管理创新年”活动的有效开展,推动公司系统管控更加有效、机制更加完善、制度更加健全、标准更加规范、技术更加先进,使公司的盈利能力、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相关链接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秦玉兰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何海周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胡卫军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周丹华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陈建湘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吴炎光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张栩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叶伟武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凌建军
欢迎报名!(第二届)“创新人物”评选火热进行中
往期荐读
CEO特训班14期北京首次课全程回顾13期星光汇聚,“上海新模式”启动ing,特训班蓄势待发!
乘风破浪的12期特训班"豫"你有约:“郑州你好!”
88位同学+60家企业+展台寻访+神秘礼物=环博会的“特训班风景”
水业获奖家,特训班学员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E20环境商学院师生在十八届水业战略论坛上“大放异彩”
---本号所发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编辑高帆审核
谷林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