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丈夫失踪两天,寻找未果,梦见一人

宋朝时候,黑石沟村里有个很有名的大夫,叫刘年魁,医术精湛,各种疑难杂症,只要他一把脉,开个方子,必然能够药到病除。

传说他的祖上是专门给皇帝瞧病的御医,因为在宫里卷入一场是非,被流放至此,但手艺却传到刘年魁这里不仅一点都没落下,反而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刘年魁在镇子上有一间药铺,无论多忙,他每隔几日总会抽一天时间亲自到山里去采一些关键的药材。

这天,又到了去山里采药的日子,临走前他小心地将干粮包好,放进药篓里面,妻子阿莲在一旁问道:“年魁,你拿这点干粮怕是少了点,你再多带一些,上山挖药是个体力活啊!”

刘年魁笑了笑:“我天黑之前肯定赶回来了,晚饭就在家吃热乎的,中午在山里将就一顿就行,拿太多还是负担呢,哈哈!”

阿莲无奈地摇摇头,目送着刘年魁背着药篓朝着大山方向走去,等看不见他的身影了,就转身回屋忙去了。

这么多年阿莲也习惯了,每次丈夫进山采药都是这样,早上出去,晚上回来,准时得很。

转眼间,太阳落山了,她做了红烧肉,炖了鸡,都是好菜,准备等丈夫一回来,让他洗洗就吃上热乎的饭菜,犒劳犒劳他。

很快,天色暗了下来,眼看饭菜都要凉了,丈夫还不见回来。阿莲焦急地在门口朝着丈夫出发的方向张望,有些担心。

但又转念一想,有好药材的地方大多都人迹罕至,而且根本没有路,行走起来会很困难,难免会误了时间。而丈夫又是个对药材品质有极致追求的人。也许丈夫这会儿正往回赶,下一刻就到家了呢。

这样一想,阿莲稍稍放宽了心,但依然忍不住去门口张望。

不一会儿,天色完全暗下来了,可以从天边看到星星了,刘年魁依然不见踪影。

此时,阿莲从担心变得焦虑不安,她担心丈夫出事,想马上去找,但是只知道丈夫是从哪个方向进山的,山那么大,丈夫进去之后到哪里采药她完全不知道,一时竟不知怎么办才好,只能不停地张望以缓解这种焦虑,希望奇迹出现,盼着丈夫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月亮升起,丈夫依然未归,阿莲心里着急,豆大的泪滴滚落下来,急忙往邻居家跑去。

敲开邻居家的门,开门的是和他们家关系要好的齐刚的媳妇李元英,她看见阿莲这副模样,惊讶地问:“嫂子,你咋了?”

阿莲瞬间哭出了声,“元英,你魁哥今天去山里挖药,到现在还没回来,是不是出事了?呜呜呜……刚子在家吗,我想请你们俩帮我一起去找找……”

听到这里,李元英知道怎么回事了,赶紧安慰阿莲:“刚子在家,嫂子你别急,我马上喊他出来一起去帮你找!”

李元英扭过头刚准备喊,齐刚已经急急忙忙从里屋出来了,他在里屋听得清楚,出来就问:“魁哥还是从以前的地方进山的吗?元英,你先让嫂子坐一会儿,我马上去准备点东西,一起去找!”

李元英答应一声,让阿莲先进屋,一边安慰一边等齐刚。

齐刚出来后,三人借着月色朝大山的方向走去。

通往山里的大路很快走完,三人抄着小路走到大山脚下。

夜色下的大山,一眼望去,显得无比黑沉厚重,让人喘不过气来。不知从何找起。

齐刚首先问阿莲:“嫂子,你知道魁哥平时进山后往哪个方向走吗?”

阿莲一下子又哭了出来,说:“不知道啊,他进山采药,我从来没跟着来过……”

齐刚沉思片刻:“这确实有些难办,山里太黑了,那这样,我先来喊一喊,看看有没有应声。”

于是齐刚大声呼喊:“魁哥——!魁哥——你能听到吗?你在这里吗?”

边找边喊,莫约喊了有半个时辰,除了山里的回声,其他都是鸟儿受惊飞走的声音。

山里的月光被大树遮挡,地面黢黑一团,到处都是悬崖峭壁,十分危险,三人只能无奈返回。

齐刚和李元英安慰阿莲,让她先好好休息,明天一大早再陪她去找,天亮了找起来会容易些,也说不定是魁哥挖药到天太晚,摸黑回家不方便,自己找了个地方暂时栖身,第二天自己就回来了。

阿莲一听,心里又燃起了一丝希望,盼望着明天一早丈夫会回来。

和衣睡在床上的阿莲辗转难眠,不知过了多久,才昏昏睡去。

突然间阿莲被一阵敲门声惊醒,她急忙睁开眼睛,发现天已大亮,她心中一喜,定然是丈夫回来了!

她以最快的速度翻身下床去开门,可是映入眼帘的却不是自己的丈夫,而是齐刚和李元英。

她的心情瞬间失落。

齐刚注意到了阿莲的表情变化,只能无奈地问:“嫂子,魁哥没回来吗?”

阿莲现在是无助到了极点,别人一问就哭。

她边抹眼泪边说:“还没有……我觉得他怕是出事了,以前去挖药都是当天回来,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真是不知道他在哪里,遭遇了什么,要是真有不测,我该怎么办啊,呜呜呜……”

李元英看阿莲哭得越来越厉害,赶紧就安慰道:“嫂子,你先别哭了,现在天亮了,到处都看得清楚,我们赶紧去山里继续找魁哥,时间耽误不起。”

阿莲一听,连连点头,于是三人第二次进山寻人。

说是天亮了找起来容易些,但由于不知道刘年魁进山之后具体去了哪里,三人依然像无头苍蝇一样,直到晚上,也没有任何收获,又无奈返回。

回到家里的阿莲看到头天做的饭菜,想到和丈夫吃饭时候其乐融融的情景,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又是一夜无眠,阿莲打算天一亮自己一个人继续寻找丈夫,已经麻烦了元英他们两次了,实在不好意思再张口。

难熬的一夜终于过去,天刚粉粉亮阿莲就起来锁上门准备出发。

她从门前的台阶上走下来,下意识地朝着前天丈夫出发的方向望去,这一望一下子让她怔住了,她无意中看到一个非常熟悉的东西。

是丈夫出发的时候背着的药篓!上面的红绳是自己亲自绑上去的,一眼就能认出!现在背在一个小男孩身上。

阿莲疯了似的向小男孩跑去,抓住小男孩就问:“小孩,你这篓子是哪里来的?他人呢?!”

小孩被她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显然没反应过来,只是呆呆地望着阿莲说:“谁人呢?这篓子是我爹捡来的啊。”

阿莲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连忙追问:“你爹是谁?他在哪里?他在什么地方捡到这个药篓的?”

一连串的发问,让小男孩不知所措,只是含糊地回答:“我也不知道我爹在哪里捡到这个药篓的,他在家里啊……”

阿莲本就着急,见小男孩说得没头没脑的,就请求小男孩:“你能带我去你家找你爹吗?”

小男孩说:“行,但是得等我买完东西,我带你去。”

阿莲连忙说:“好,好,你买,我等你。”

很快小男孩买完东西了,都放在药篓里,是一些吃的和日常用品,看样子应该是来赶集的,阿莲见小男孩背着这许多东西有些吃力,就帮他背着,让他在前面给自己带路。

阿莲跟着小男孩,走了很远的路,翻了三座山,过了一条河,此时已经是中午了。

小男孩指着河边有两户人家的一个小院子,说:“我家就在这里,旁边的是我大伯家。”

小男孩边说边朝院子喊:“爹,爹,我回来了,有人找你!”

话音刚落,从屋里迎出来一个男人,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土黄色的粗布大褂,手上还拿着一把柴火,看样子是正准备生火做饭。

男人看见阿莲显得有些腼腆,放下手中的柴火,憨憨地笑着招呼:“快到屋里坐。”

阿莲内心焦急,顾不上去屋里坐,就开门见山地说:“大哥,我想问下,你家这个药篓子是你捡来的吗?能告诉我你是在哪里捡到它的吗?你见到背这个药篓的人了吗?”

听见有人来询问这个药篓,男人以为是来找麻烦的,吞吞吐吐地说:“这……这药篓不是我捡来的……这就是我的,我自己用竹子编的,都用了好多年了……”

说着,还怯生生地瞄了一眼阿莲。

阿莲看在眼里,知道他在撒谎,是怕自己找他麻烦,就说:“大哥,不是的,这个药篓倒无所谓,只是这是我丈夫的,上面的红绳子是我亲自系上去的,你别瞒我了,我来不是找你麻烦的,我只是想问问你这个药篓是在哪里捡到的,见到背药篓的人了吗?”

接着阿莲把丈夫采药失踪的事情告诉了男人,男人一听阿莲不是来找麻烦,而是寻找自己丈夫的,立马变了说法。

他告诉阿莲,这个药篓确实是自己从河边捡来的,那天河上游好像下了大雨,河里涨水,冲下来许多的干柴,他去捞一些柴火回家烧,这药篓上的红绳子就和柴火缠在一起,他一同打捞了上来,本以为是个没用的东西,结果拿起来一看,篓子油光锃亮,还好好的,他就顺道带回来了。至于药篓的主人,他是真的没有看到。

阿莲听到这里,心里想,既然药篓是从河上游飘下来的,沿着河往上找或许有些线索。

她询问男人是否能带她去捞到药篓的地方,男人欣然答应。

在男人的指引下,很快来到河边捞起药篓的地方。

这地方是河流的一个拐弯,靠着拐弯的地方有回水旋涡,上游冲下来的东西,都会在这里回旋很久才慢慢抽丝剥茧一般地流向下游。

阿莲朝着河上游的方向望去,遥远的尽头被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压着。

这让她不禁犯愁,但不管多难,为了找到丈夫,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她都愿意闯。

阿莲谢过男人,道了别,就一个人朝着河上游进发。

一路上满布荆棘,乱石丛生,阿莲的脚上早已起了血泡,衣服和头发都已经被汗水湿透。但她顾不上这么多,一路上她的眼睛没有放过河里河边的每一个细节,期望看到丈夫的踪影,但又怕看到的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经过艰难的跋涉,她来到了大山脚下,依然没有发现丈夫的踪影。

此时,一个巨大的瀑布出现在阿莲的眼前。

原来这条河的水是从大山的峭壁上一个巨大的石洞流出来的,从下面仰望,直觉得是银河倾泻,异常壮观。

阿莲无心欣赏这些,拖着疲惫的身躯找了个石头坐下,稍作休息,心里分析了一下,既然丈夫的药篓是从上面漂下去的,这一路又没见到他的踪影,那就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人在上面出事了,药篓漂了下来,人还在上面;要么是人随药篓一起漂了下去,药篓碰巧被人捞了上来,但人被水冲到下游更远的地方去了,没被发现。

想到这里,阿莲心乱如麻,既然已经走了这么远,还是先到上面碰碰运气,如果上面还找不到丈夫的踪影,再去下面寻找。但想往上寻找,就得跨过这座大山。

阿莲抬头望了望高耸入云的山峰,此时天色已经不早了,她整个人饥肠辘辘,但是没有办法。她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呡了呡干裂的嘴唇,喘了口气,从一旁的毛毛小路朝山上爬去。

她手脚并用,使出全身的力气,终于在天黑之前,翻过了这座大山,阿莲松了一口气,朝着山下望去,山的这边平坦多了,下山也有稍微大一点的路了。

但奇怪的是,她没有看到河,按理来说,这边也有一条河与下游衔接才对,难道走错了地方?

阿莲百般不解,只能沿着小路朝山下走去,想找户人家看能不能讨口水喝,弄口饭吃,顺便打听一下这里有没有河,毕竟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能找个人问问再好不过了。

沿着小路下坡,走了大约二三里地,路峰一转,拐进一处平坦开阔的地方,这里果然住着一户人家。

连日的奔波,让阿莲疲惫不堪,再加上一个人在荒山野岭赶路,总会提心吊胆。这时候看见这户人家,让阿莲的心里瞬间温暖并且有安全感。

阿莲走到门口抬手敲门,但敲了好一会儿都没人答应,阿莲心想,人家大概是不在家,看来是空欢喜一场了,看来只能另寻他处了。

于是她转身准备沿着屋边的路继续前进,正在这时,迎面走来老两口,看见屋前的阿莲,警惕地打量着。

阿莲连忙迎上去,搭话道:“老伯,你是住在这里吗?我有急事路过这里,又饥又渴,想在这里讨碗水喝,不知道可行吗?”

老者看见阿莲风尘仆仆,说:“你是赶路的?那你先到屋里坐,我给你弄水喝。”

阿莲连忙道谢,跟着老伯两口一起进屋。

屋里略显简陋,老伯招呼阿莲坐下后,让妻子去厨房倒了一碗水端上来,阿莲道谢并接过碗,一饮而尽。

老婆婆看到阿莲如此狼狈,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的女儿,鼻子泛酸,眼泪打转,心疼地询问:“姑娘,我看你一身的汗水,鞋子上都是泥巴,是从远处来的吧?我看你是渴坏了。”于是接过碗又倒了一碗水递给阿莲。

阿莲想起自己这两天的经历,也不禁泪眼涟涟,和老婆婆说道:“嗯,我从前面那座大山下翻上来的,着急赶路,路上也没有人家,口渴得紧,幸好遇到你们,就想来讨口水喝。”

“那你吃过饭没有?”老婆婆热情地问。

阿莲不好意思地回答:“还没有……”

“那你在这里等着,我现在就去做饭,我们也还没有吃过饭,你一会儿跟我们一起吃”,老婆婆边挽袖子边往厨房走去。

闲谈当中,阿莲得知老伯名叫南长林,他和老婆婆育有一女,叫小倩,小时候上山玩耍,不知道遇见了什么,回来就生病了,高烧不退,给她弄了偏方退了烧之后,她就时而清醒时候糊涂,清醒的时候和正常人无异,不清醒的时候不认识人,胆小怕生,不会说话,还会到处乱跑。

曾经有一次他们去地里干活,回来发现女儿不见了,请人帮忙到处寻找,结果第二天在山上的一个山洞里找到了,找到的时候她正在呼呼大睡。

正是因为女儿有这样的病,所以到现在也没有成家。为了给女儿治病,这些年没少折腾。

阿莲进来到现在并没有看见小倩,于是好奇地问:“小倩呢?她不在家吗?”

南长林沉默片刻,说:“实不相瞒,小女又跑丢了,这不今天我们还请人帮忙去找,找了一天了也没见踪影,肯定是又跑到哪里躲起来了,准备明天接着找。”南长林说得不紧不慢,好像习惯了一样,丝毫看不出着急。

听到这里,一下子找到同病相怜的人,阿莲忍不住哭了起来,把南长林吓了一跳,急忙询问怎么回事。

阿莲就把自己的丈夫刘年魁失踪,自己在别处苦寻多日无果南长林说了,并且询问这边哪里有河流,说她打算到河边沿着河边往上继续找。

南长林告诉阿莲,这边没有河流,但是翻过山(就是阿莲来的方向)有条河,就是从山崖上流出的,但不知道源头具体在哪里。并给阿莲宽心,正好自己也在寻找女儿,今晚天已经黑了,如果不介意可以在这里歇息一晚,就睡在小倩的房间,等明天一早,跟着他们一起寻找小倩和刘年魁,他们对这地方熟悉,也好照应一些。

正说着,老婆婆端来了饭菜,三人别谈边吃,计划好明天怎么找。

吃完饭,老婆婆帮阿莲热了些水,洗了洗,阿莲就躺在小倩的床上休息了,由于太过疲惫,很快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迷迷糊糊间阿莲突然看见一个白胡子老者,拄着拐杖朝她走来,发须皆白,颇有些仙风道骨,一边捋着胡须一边笑着朝她点头。

阿莲感到奇怪,自己从没见过这位老人家,但看见他慈眉善目的样子,顿生亲切之感。她准备上去打个招呼,还没来得及开口,老者先开口了,说:“准备火把,到水井里看看!”

“什么水井……?”阿莲疑惑,想追问,但老者头也不回地走了。

她猛然惊醒,环顾四周,屋里除了她哪里还有别人,原来是做了个梦。望了一眼窗外,夜深人静,但阿莲再无睡意。

她倒在床上把这两天的事情从头到尾想了一遍,丈夫到底在哪里呢,既然这边没有河流,那是不是就找错了方向,应该往下游找?

时间耽误不起!想到这里,阿莲决定马上返回,想罢就起身准备去向南长林夫妇道别,只身返回下游寻找。

“等等……井里?”她自言自语,想起刚才梦里的老者说的话,仿佛一下子想起了什么,急忙朝老婆婆他们的房间跑去,一边敲门一边喊:“南伯伯,南伯伯,睡着了吗?我有事跟你说!”

熟睡的南长林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一听是阿莲的声音,就赶紧穿好衣服,打开房门,出来就问:“什么事这么急,阿莲姑娘?你说”

阿莲连忙问:“南伯伯,这附近有没有水井?!”

“水井?啊,有,我们家有口水井,就在屋旁边那棵大树旁边,突然找它干嘛?但是那口水井枯水了,就是小倩跑丢后我们发现水井干了,这两天都是让别人帮忙挑水。”南长林不解地问道。

阿莲并不接话,自顾地问:“伯伯,你家有火把没有?我想去井边看看。”

“好,你等一下,我去找火把,带你去看。”南长林说完转身去找火把去了。

一会儿工夫,南长林点燃火把带着阿莲来到他们家的水井旁边,指着井口:“这就是了,你要小心点,水井很深!”

“我会的。”阿莲答应一声,接过火把,俯身探头朝水井里面张望。

在火把的照明下,阿莲隐隐约约看清了井底的情况,惊呼道:“草药!是草药!”

原来在井底的淤泥上面散落着许多采好的草药,不禁让阿莲联想到这是不是跟自己的丈夫有关。于是阿莲请南长林帮忙找来绳索,想办法下到井底一探究竟。

下到井底仔细察看之后,阿莲发现井底的淤泥中间有个巨大的窟窿,里面呼呼作响,并且伴有流水的声音。

于是阿莲对着井口喊道:“南伯伯,你家的井底漏了,有个大窟窿,难怪水会干!”

“啊?水井漏了?还有这种怪事,阿莲姑娘那你快上来吧,下面危险!”南长林回应。

“我一会儿上来,我看看这窟窿里面怎么回事,声音很大!”阿莲说。

“好,那你小心一些……”南长林话音刚落,只听见井里“啊——”的一声惊叫,便再也没了动静。

“阿莲姑娘?阿莲姑娘?!你怎么了?阿莲姑娘?……”南长林探着头朝井下不停地呼喊着,但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南长林着急,想亲自下去查看,奈何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无奈之下,只能摸黑去找远在几里地开外的邻居来帮忙。

邻居来到南长林家的水井里查看一番之后,也望着井底那个深不见底呼呼作响的黑窟窿犯难,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什么东西,一时也想不出办法,只能无奈地散去,准备天亮了报官,让官府的人帮忙处理。

再说阿莲这边,她并没有死,只是处在昏迷当中,此时的她被一阵叫喊声惊醒,喊的是她的名字,这个声音非常熟悉。

她努力睁开眼睛,瞬间怔住了,喊她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她的丈夫——刘年魁!

“年……年魁?!怎么是你?你怎么在这里?这是哪里啊?呜呜呜……我这几天为了找你,差点都要疯了!”阿莲这才发现自己躺在一张简陋的床上,旁边还有两人一位老翁和一位年纪和阿莲相仿的女子,三人都关切地望着阿莲。

刘年魁看见阿莲醒了过来,异常高兴,帮她拉了拉被子,说:“哎呀,你总算是醒过来了,真是太好了!我也有一肚子疑问呢,你是从河里漂下来的,被这位钟老伯打鱼时候救上来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从河里漂下来?这……”阿莲自己也想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只是喃喃地说:“我只记得我去找你,在南伯伯家的井底,被一个呼呼作响的黑窟窿吸了进去,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被你喊醒之后就在这里了……”

“南伯伯?你是说从我家的水井吗?你说的南伯伯是我爹吗?”一旁的女子也搭话了。

阿莲疑惑地看了看旁边的女子,又瞅了瞅刘年魁,转头问道:“你是?莫非你是南伯伯的女儿小倩?”

小倩显得非常高兴,说:“我是叫小倩,我爹叫南长林啊。”

阿莲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南伯伯走失的女儿小倩,是被钟老伯救到这里来了,而不是躲起来了。

这时的钟老伯哈哈大笑:“天底下竟然有这样巧的事情,我一个打鱼的,真是头一回遇到这样的事情,这两天鱼没打到多少,却接连从河里捞了三个人上来,这三个人竟然还都认识,真是太巧了!”

“捞了三个人?”阿莲疑惑地望着钟老伯。

“是啊,我和这位小倩姑娘也是被钟老伯捞上来的,连你正好是三个人啊。”刘年魁也笑了。

“年魁,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你快跟我说说!”阿莲急切地问刘年魁。

刘年魁叹了口气,跟阿莲说起了那天的情况。

原来,那天刘年魁进山挖药,眼看天色不早,就急忙往回赶。但走到半路突然下起了暴雨,此时他正好路过小倩家,就想着去避一避雨,他刚走到房子旁边,就看见小倩在井边打水,他准备上去询问看能否到她家里避雨,但小倩貌似非常怕生人,看到刘年魁向她走来,惊慌之下,一个跟头跌落到了水井里。

刘年魁一看小倩坠井,也慌了,来不及放下药篓,立马扑上去救人,但谁知道井口太大,他也一个踉跄栽了进去,步了小倩的后尘。

落到水里之后,药篓里面的草药散落在水里,只听见“呼噜噜……呼噜噜”的声音响起,井水中开始起了旋涡,越来越大,吸力也越来越大,任凭二人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

一会儿工夫就把两人连同药篓一同吸了进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已经被钟老伯救了。

钟老伯听说他们都是从掉落进同一口水井,又在同一个地方被自己救起,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向他们说了起来。

原来,那条河的上游是地下暗河,流到山崖上从石洞里出来,所以在上游的地面上找不到河流。

这条河流可能正好经过小倩家的井底下,常年的水蚀让井底的岩石非常薄弱,加之那天下暴雨,水势非常大,本来马上就要破裂,又从井口先后掉下去两个人,这冲击力导致井底的岩石彻底破成一个大窟窿,就把二人吸了进去。之后随着水流一直被冲到下游,直到得救。

听了钟老伯的话,三人都暗自后怕,幸好几人都是皮外伤,没有大碍,也算是虚惊一场。

刘年魁失踪两天后夫妇二人团聚,又找到了南长林的女儿小倩,自然是皆大欢喜。

阿莲和刘年魁向钟老伯道过谢,并把小倩送回了家。

把小倩送回家的时候,官府的人正在她家查看水井,南长林看见女儿回来,喜极而泣,连连向刘年魁和阿莲道谢。

南长林听说刘年魁是有名的大夫,于是向他讨一药方,给小倩治病。刘年魁告诉南长林,小倩的病是因为以前受过惊吓,落下了病根,只要按照方子上的药吃,慢慢调理就会好起来。

三人把这两天的经历说给众人听,人们也都啧啧称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pindaigou.com/amjyf/1061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