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歪打正着的神医农村老爷爷讲故事

歪打正着是一个成语,比喻方法本来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却凑巧和别人的想法符合。出自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将药煎中,打发晁大舍吃将下去。想歪打正着,又是杨太医运好的时节,吃了药就安稳睡了一觉。”在《聊斋志异》当中也记载了一个普通农民,道士给他算命要成为神医,后来果然歪打正着成为神医的故事。

沂水县的张某是个大字不识贫苦农民。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一个道士,这道士善于相面。给他看过面相说:“你应当靠一门手艺发家致富。”张某说:“你看我学什么手艺好呢?”道士又仔细看了他的面相说;“你应当学医。”张某说:“我大字不识一个,怎么能学医呢?”道士说:“你真糊涂呀,好医生和识字多少没什么关系,只要会诊病就行了。”张某回到家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收集民间流传的偏方,在街面上摆地摊,靠吆喝吹牛的办法骗钱过日子。

这日,有一家财主家的儿子得了伤寒,于是请张某给医治。张某本不想去,但人家开出二十两银子的诊金,于是犹豫着去了。到了财主家,急得在屋里徘徊,用手在身上搓着,不知不觉将身上的污垢搓下一大把,搓来搓去和药丸一样。忽然想到还不如用这东西应付一下。反正也不会吃死人。便将污垢搓成的泥丸给了主人。没想到病人吃下“药丸”后,出了一身大汗病就好了。这件事越传越玄乎,人们都称他为张神医。

有一回,赶上青州府的知府得了咳嗽病,下发公文到下属县广求名医。沂水县本来就是偏僻山区,很少有医生,名医就更少了。县令为了巴结上司,多番打听,人们都说张某是神医。县令马上把他招来。张某当时正害咳嗽病,他对自己的病也愁没有办法医治,听说去给知府治病,非常害怕,再三推辞。县令不答应,终于把他派去了。

路上经过一个深山地区,渴得很,咳嗽也更厉害。到村子里讨水喝,但这个地方缺水,水的价格比酒还贵,讨遍了村子,没有一个人给他水。这时他看见一个妇女在洗野菜,菜多水少,盆中的一点洗菜水又脏又浓就像口水一样。张某渴得厉害,就向妇女要来盆里的脏水喝下。不一会儿,不渴了,咳嗽也立即止住了。他暗想,这洗菜水定是止咳良药,于是把剩下的洗菜水用一个瓶子装起来。等到了府城,各县名医的药方都试过了,知府的病并未见好。张某来到后,要求给一个秘密的房子制药,假装开了一个药方让衙役去采购,暗中把自己喝剩下的洗菜水送给知府服下。知府一服用,病就好了。知府非常高兴,给了张某丰厚的赏赐,还送一块金匾以表彰他的医术,金匾上写道:妙手神医。

从此,张某名声大震,主治伤寒和咳嗽,求医的人来来往往,门庭若市,经他医治的人病没有不好的。张某因此变得非常富有,他也因此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价,请他看病不用车马接送和不给大红包就不去。

俗话说:人的命,天注定,怨天怨地不顶用。这话有一定道理,人生不论贫穷还是富贵,都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或者是果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若无莫强求,多行善事,莫问前程,一切上天自有公论。

文白聊斋志异全三册蒲松龄小说书籍正版淘宝¥98购买

申明:故事素材取材于《聊斋志异》,故事中的药方未经验证,切勿模仿,否则后果自负。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pindaigou.com/agmyf/1060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