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常熟,常熟有个医生,姓肖名天一。
“天一”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随便什么病,他说看得好就看得好,他说看不好就没人看得好。
肖天一名气很响,所以到他这恩里看病的人特别多,都是一早就来排队。
有一天,一对农民夫妻来看病,男的叫阿毛,女的叫彩花。
阿毛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干起活来,一人顶三人,村里人叫他“打勿煞”。
阿毛和彩花都是宁波人,夫妻恩爱,靠劳动所得,家中也有些积蓄。
这几天,阿毛忽然觉得胃口不好,本来一顿饭要吃四斤,如今日渐减少,就连彩花烧的大汤黄鱼,他也不想吃。
彩花不放心,就陪他到肖天一这里来看病,想开点开胃药吃。
肖天一看病看得很快,一会儿就轮到阿毛了。
肖天一三个指头搭住阿毛的脉,问道:“你看啥毛病?”
阿毛说:“我没啥毛病,就是胃口不大好,饭量一天天减少。”
彩花在一旁补充说:“还有,这两天他老想睡觉。”
肖天一搭了一会脉,说道:“你回去吧!”
“什么,回去?”
“是的。回去吧,挂号费也不用付了。”
“那么药方呢?”
“没有药方。”
“为什么?”
“你回去买点自己想吃的………”
“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我回去买点自己想吃的?”
“你回去,我会和你妻子讲的。”
阿毛一离开,肖天一就对彩花说道:“你丈夫的病,我没本事看,顶多还能活十四天,要是能活到十五天,你把我肖天一的金字招牌砸了。”
彩花知道肖天一是天下第一的名医,他说看不好就是看不好了,但她还是流着泪对肖天一说:“肖医生,他这么好的身体,怎么会突然………你再仔细看看,别看错了!”
“我怎么会看错,你另请高明吧!”
肖天一有点生气,但见她泪流满面,也觉得可怜,口气就软了下来:“回去吧,趁现在还吃得下,你买点给他吃吧。”
夫妻俩回家以后,阿毛心里又急又愁,人一天天瘦下来,饭也吃不下,只能喝点汤了。
彩花的弟弟得知姐夫病了,买了鸡、拎了蛋来看姐夫。
听说姐夫活不到半个月,心急如焚,赶忙对彩花说:我们村里有个王天一医生,也是天下第一,到他那里看病的人也很多。肖天一看不好,说不定王天一能看好。”
“真的,王天一能看好?”
“看得好最好,看不好也只好算了。”
“好,明天就去!”
姐弟俩商量定当,舅老爷就在姐姐家过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借了一辆独轮车,姐弟俩推着阿毛去找王天一。
谁知王天一说的和肖天一说的一模一样。
这天是去肖天一那里看病后的第四天,王天一说:“还能活十天。”
阿毛和彩花听王天一这么说,早已心灰意懒,舅老爷却不死心,说道:“我姐夫、姐姐家离肖天一很近,肖天一说看不好,才特地跑了十五里路来找你,想不到王医生也说看不好。”
“肖天一也说看不好?”
“肖天一说啥人能看好,砸他的金字招牌。”
这王天一的本事本来比肖天一低一档,但他心里并不真的服气。
本来他是怎么也不肯给阿毛治病的,怕治不好坏了自己的牌子,听舅老爷这么一说,倒是有点心动:要是我看好了他的病,岂不可以砸了肖天一的金字招牌?
于是,他说:“既然你们跑这么远路来找我,我准定看。但话要讲在前面,我只有七分把握,万一看不好,死了,与我无关。我是出于人道,尽力想办法把病看好。”
听王天一肯看,三人顿觉有了希望。
王天一又说:“你们每天来回跑,路太远,可是住下吧,又没有床位。我只有一个堆柴的小屋,你们如果愿意住下,就去打扫干净住进去。”
“好的,王医生,谢谢你!”三人异口同声,连连道谢。
于是,阿毛住进了柴房。
只能活十天的人,真能病除康复吗?
姐弟俩安顿好阿毛,回家去了,心里虽不放心,但又没别的办法,只好碰碰运气了。
到第三天,姐弟俩来看阿毛,只见阿毛身体完全垮了,连坐都坐不住了,忙问:“王医生给你吃啥药了?”
“整整三天,王天一没来过,也没给我吃什么药。”阿毛有气无力地说。
姐弟俩急忙去找王天一,问他:“你既然收留下来,为什么不给他吃药?”
王天一说:“啊唷,这事我忘了。”
姐弟俩急得跳脚:“这看病救命的事,你怎么会忘记了?”
不要着急,我马上就去。”
王天一又说,“你们回去吧,他的病能看好。”
听王天一说能看好,姐弟俩满心欢喜,好像吃了定心丸,就回去了。
又过了三天,彩花又来看阿毛。
一进门就吓了一大跳,只见阿毛面黄肌瘦,病情不但不见好转,比三天前更重了。
“王医生给你吃什么药了?”彩花急忙问。
“不要说了,还有四天就死了,王医生来都没来过。”
“啊!”彩花简直不敢相信。
“你说什么?”
“王医生的面孔,从第一次见过之后,还没见过第二次,都快忘记了。这一回我真是倒大霉了!”
彩花转身出了柴房,旋风般冲到王天一跟前,扯破喉咙问道:“王医生,你到底看不看?”
“怎么不看,我给他看的呀!”
“你说给他看,怎么一趟也没去过?你不是说马上去,马上去的吗?”
“啊唷,我忘记了。”
“你又忘记了?”
“不要心急,会看好的。”
“你开什么玩笑?只有四天了,人都要死了,你竟看都不看!”
“你哇啦哇啦吵什么?我说能看得好就是能看得好,四天以后,你推车子来接他回去!”
“这么灵,你看都不看就知道能看好?”
“回去吧!回去吧!”
彩花没办法,只得回去。
刚到门口,碰到她弟弟,就对弟弟说了刚才的事。
弟弟听了,立刻火冒三丈,说道:“这还了得!要死回去死,不要死在这儿!”
说着,拉了姐姐又去责问王天一。
王大一还是那句话:“你们都不要吵了,全部都回去,四天以后你们推车子来带人!”
“是带横的,还是带直的?”
不要管横的、直的,你们来带人,总归给你们一个人就是了。
姐弟俩出了王天一的诊所,弟弟对姐姐说:“王天一是个滑头医生,不如肖天一靠谱。我们上知府衙门去告他!”
姐弟俩请人写了状子,告到了知府衙门。
知府大人接过状子看,是告王天一医生有病不看。
说起来罪名倒不大,但人命关天,开不得玩笑,于是决定派人去调查。
两个公差到了王天一诊所,问王天一:“为什么病人到此地不少日子了,你一趟也不给他看?”
王天一说:“你们去回禀知府大人,两天以后,准定让他们把人带走。如果两天以后人死了,我到公堂认罪就是了。”
公差如实回复,知府大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再说阿毛已在柴堆里足足睡了九天,这九天实在是苦度难熬,算算日子,明天就是死期,只恨王天一不是东西,恨不得咬他一口。
可他这时差不多动都动弹不了,只是心里发发闷气而已。
这天夜里,阿毛正昏昏欲睡,突然看到门外火光冲天,吓得一下子跳了起来。
他虽然知道明天就要死了,却不愿今晚就被火烧死。
于是他朝门口逃,拼命用手拉门,可是门被反锁着。
阿毛心里明白:门是王天一锁的。他是怕看不好我的病,坏了名气,想在今晚把我活活烧死!
这时候,门外的火越来越大,直往里蹿。
阿毛无路可逃,满头大汗,急得团团转。
他好后悔呀,早知要死也该死在家里,怎么跑到这里来死呢!
他不甘心,东蹿西蹿,想找个地方钻出去。
突然,他发现窗子那里有一条缝,他赶紧跑过去试了试,正好头能钻得出来。
他听别人说过,头能钻得出,身子也能钻得出,身子看看比头大,其实横过来比头小。
于是,阿毛拼命往外钻,等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钻出来,火也熄灭了。
阿毛筋疲力尽,一下子倒在地上。
心里还在想:无论如何不待在这里了,明天就回去,要死死到家里去。
第二天,彩花同阿弟推了一辆车子赶来,一看柴房被烧得一塌糊涂,忙问王天一:“我家阿毛呢?”
王天一说:“在柴房里。”
“柴间里没人。”
“那么到柴房外面去找。人在柴房里,你们横着带他回去;人中在柴房外,你们直着带他回去。”
姐弟俩跑到柴房外面一看,阿毛靠墙坐着在哼哼呢。
“姐夫!”
“你们来了?这就好了,不会死在这里,可以死到家里去了。”
阿毛说着,站了起来,还走了几步。
彩花急忙上前去扶他,心里觉得奇怪:四天以前他连坐都坐不住,今天怎么能走路了?
姐弟俩扶着阿毛来见王天一,王天一笑着说:“恭喜你,病好了,回家去吧!”
三人一听,呆了:“什么?毛病好了?”
“好了,你回去,保你不到半个月能吃饭,二十天以后能下地干活。”
“真的?”
“当然真的,不过,那个柴房烧了,得赔给我,因为我的方子就是烧柴房。”
“好!”三个人这个高兴劲儿自然不用说了。
“二十天后真能下地,一定把钱送来。”
果然不错,阿毛回家后,七天能吃粥,半个月不到能吃饭,二十天以后能下地干活,不但身体完全好了,还恢复了原来的力气。
这事情太奇怪太难以叫人相信了,阿毛和彩花像在做梦,总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心里面总有点担心,老在想毛病真的好了吗?能能断根?
于是,想到肖天一那里去看看,想听听肖天一怎么说。
这天,夫妻俩来到肖天一诊所。
肖天一一看,认得这个病人,忙问:“老朋友,你的毛病是谁看好的?”
说着,肖天一亲自把自己的招牌摘了下来,扔到了地面上。
阿毛告诉肖天一说:“我的病是十五里路外的王天一医生看好的。”
“王天一?开什么药方?”
“啥个药方也没开,只烧掉了一个柴房。他说我半个月不到能吃饭,二十天以后能下地,他讲得一点不错,我正想把钱送去赔他的柴房呢!”
肖天一说:“原来是这样,赔柴房的钱我来出,你拿去送给他。”
阿毛也不客气,从肖天一那里拿了赔柴房的钱,去送给王天一。
从此,肖天一关门不做医生了。
他改名更姓,来到王天一诊所,要拜王天一为师。
这天,肖天一挂了号,请王天一看病,王天一搭了搭脉讲:“你没有病,回去吧!”
肖天一说:“我是没病,我是来拜师的。”
王天一连连摇头说:“对不起!我不收徒弟。我已收了两个徒弟,早已关门不收了。”
肖天一恳求道:“我千里迢迢来到此地,诚心拜你为师,请你一定收我做徒弟。”
说着“啪!”跪倒在地说:“你今天不收我为徒,我无论怎样也不再起来了。”
王天一见他如此,只得答应了。
从此,王天一搭脉看病,肖天一开方子。
王天一刚搭好脉,肖天一的方子也已开好,王天一见他精通医道,十分高兴。
他从未见过这么好的徒弟,心里十分喜欢,每次出诊带他出去。
一天,师徒俩又一次出诊,王天一身着长衫,手拿纸扇,走在前头。
肖天一身背药箱,手拿雨伞紧跟在后。
走了五里路的样子,忽然看见前面有人出丧,出丧的队伍抬着棺材走得慢,师徒俩慢慢地赶了上来。
到离棺材只有五十步路的时候,肖天一问王天一:“师傅,你看那口棺材里装的是男的还是女的?”
王天一说:“死人装在棺材里,怎么能知道是男的还是女的?”
肖天一说:“师傅,我看是个女的。”
“你看得出是男是女?”王天一有点不相信。
肖天一点点头说:“我不但知道是个女的,我还知道她是生什么病死的。”
“你说是什么病死的?”
“生孩子死的,难产。”
“你真能看出是难产死的?”
“其实她没死,师傅我们一起去问问,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王天一急忙拦阻道:“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你别乱来!”
肖天一上前几步拦住棺材问:“先生,谁是当家人?”
主人见一个背药箱的挡住去路,发怒道:“你为什么挡道?莫不是要买路钱?”
肖天一说:“棺材里的人还没死,我们是来救她的。”
主人将信将疑:“你们要怎样?”
“开棺救人!”
一听肖天一要开棺,王天一吓了一跳,那时候随便开棺是犯法的,是要杀头的。
他于是急忙上前拦阻道:“徒弟,别乱来,弄不好,你的头保不住,我的头也保不住。”
肖天一说:“明知人没死,怎么能不救?”
“你怎么知道没有死?”
“确实没有死。”
王天一见他说得这么肯定,也就不再拦他。
主人听说自己的妻子没有死,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于是出丧不出了,马上把棺材拾回去,抬到半路上,正好有一只凉亭。
肖天一怕时间拖得太长耽误抢救,就让他们把棺材停在凉亭里,立即开棺,把死人从棺材里抬了出来,放在棺材盖上。
肖天一放下药箱、雨伞,从腰里抽出一个竹简。
这个竹筒足有一尺三寸长,竹筒里的金针也有一尺二时长。
王天一见了这么长的针,心里嘀咕开了:这么长的针,没人会用,只有十五里路外的名医肖天一会用啊,金针能打到一尺二寸深。我王天一也只能打到九寸,这个徒弟我并没教过他打金针,就是聪明过人,在边上看会的,也只能是九寸呀!何况在他面前我没打过九寸,他怎能用这么长的针?
王天一心里在喊“奇怪”,嘴上连连提醒肖天一“当心”。
肖天一对王天一说一声“师傅放心”,就三只手指捏好金针,从死人的腰部肋旁扎了进去。金针一寸一寸进去,直打到一尺一寸光景只听死人突然喊了声“妈”,然后就活了过来。
王天一脱口赞道:“起死回生,不容易呀!”
话音刚落,突然响起一阵“哇哇”的小孩儿哭声,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小孩生下来了。
王天一看那金针已打到一尺二寸。
肖天一一针救了两条命,他拔出金针,揩揩干净放进竹筒,腰上一插,对王天一说:“师傅,我们走吧!”
主人要拖他们去家里吃饭,肖天一一口谢绝:“我们要去给人家看病,人家等着不能耽误了。”
“请问尊姓大名?”
“我师傅叫王天一。”
肖天一并不是做了好事不留名,而是不让王天一知道他是肖天一,因为他想学的还没有学到手。
师徒俩一上路,王天一问肖天一:“你有这样的本事,为什么要拜我为师?”
肖天一说:“不瞒师傅,我是向你学一样本事。”
“什么?”
“你还记得吗,有个病人来找你看病,你一把火烧了一个柴房看好了他的病。那人到底是什么病?你又是怎么看好的?”
“噢,原来拜我为师,是为这只方子。那么,我也要问你,你怎么知道棺材里的死人是女的?怎么知道她是死于难产?怎么知道她没有死?”
肖天一心想,很好,这是一换一啊。
他不想卖关子,爽爽快快地说:“好的,你说了我就告诉你。”
王天一说:“那人肺里生了一粒痘。人家天花都出在脸上,可打在肺里生天花。不用半个月,脓水一爆,朝肺里一蹿,定死无这种病吃药没有用。所以,我留他下来,一次也没去看他。到第十三天,我在柴房外面放了一把火,是激将法。他要逃命,心里急,肺部紧张收缩。等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从窗缝里钻出来,逃了条命,心一宽,肺一张,脓水就朝外面蹿了出来。病就是这样看好的。”
肖天一听他一说,心里服,承认自已不如王天一。
接着把王天一想知道的也一五一十告诉了王天一:“其实,我也看不出棺材里是男还是女。但我注意到了,这口棺材比薄皮棺材好一点点,就是说这家人家并不是很有钱。棺材有缝,有血水从棺材缝里滴出来。我想,若是杀头,一般不敢出丧。这血水必定是女人的,必定是难产。再说,既然有血在流,人就没有死。”
“那么为什么金针一打就活了呢?”
“我看了这个产妇,知道是胎儿咬住脐带不放。金针打进去,扎在胎儿手上,胎儿一痛就松了口。小人出来了,产妇也就活了转来。”
王天一听了也十分服,就说:“我不能让你再做我的徒弟了。”
肖天一说:“我们是取长补短,我晓得你王天一名气很大,我呢,实话告诉你,我是肖天一。”
王天一恍然大悟,说道:“原来是肖师兄!失敬,失敬!”
原来,两人本是师兄弟,是同一个师祖教出来的。
从此,肖天一和王天一以师兄弟相称,常在一起切磋医术。
两个“天一”取长补短,医术日进,成了真正的天下第一。
最后想说:有时候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并不丢人,放下姿态反而让人尊重,还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不断弥补自己就是不断进步的表现,祝大家每日进步。
民间故事传说是民众的精神文本,也是民众教育、娱乐的重要形式。
一地一历史,一地一人文。
民间故事传说是了解和融入一地的最快和最直接的方法。
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