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鹿被认为是皇家的专宠,民间是不允许随意宰杀梅花鹿的,从商纣王筑鹿台,在鹿台犒劳大战高捷归来的功臣,到后来的赏鹿鸣宴,奏鹿鸣曲,再到后代历朝统治者都设有专门的皇家鹿苑可见,鹿在我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我国众多的仙人和道家名人在其传说、书籍、绘画和雕塑中就经常以梅花鹿作为神圣的代表,比如作为《鹿之国》皮画系列的代表——鹿神。在我国的寿星白叟构图中不难发现,都是鹤发童颜显福寿,手持手杖托寿桃,梅花鹿表示吉利立在旁边。释迦牟尼三十五岁生日时,众教徒供献一对梅花鹿作为贺礼为其祝寿,在云岗石麓中的石雕中也描画了这一宗教历史传说。
在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也多次呈现以梅花鹿诠释权利与地位的成语,比如逐鹿华夏、鹿死谁手、指鹿为马等等。在其他文学作品中,这些成语的使用也是不计其数。唐代蓬户士还以带梅花鹿皮帽为身份、权威和修身养性的象征,体现高洁的品行。
梅花鹿角“治水痘、活血化瘀”之说最早可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药方》竹简上的记载。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上也有良多药方都是以梅花鹿身上的部位为伍,医圣李时珍的名著《本草纲目》中明确记有梅花鹿身体部位有十六样地方可以作为珍贵的中药配方,对人体大有裨益。可见,梅花鹿的药用价值是我国经典医学中的瑰宝。
在我国的建筑和绘画中也可见梅花鹿的身影,尤其是在我国明、清古建筑、宗教寺院、神像雕塑上都能看到精巧的工匠们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塑造着梅花鹿的各种形象,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民间,为梅花鹿为主题的剪纸、绘画也经常出现,梅花鹿代表着吉利长寿和健康,是“仙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对梅花鹿可谓是偏爱有加。
除此之外,我国以鹿为名的城市也有很多,海南的三亚有鹿回头、深圳有鹿丹村、广西有鹿寨、杭州有鹿鸣村、河南有鹿盘村等等,而且这些地方都是历史久远,流传着悠久的传说和故事,如若不是对鹿的喜爱和对鹿文化的推崇,又怎会有这些故事和地名流传至今?
梅花鹿在我国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其实是渗透在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细心留意,就会发现,鹿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深远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