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爱出汗是什么原因?
中医称之为“盗汗”,专指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
盗汗就是代表体内这种阴的、寒的、凉的,水的这种能量减少了,就是典型的阴虚了。
阴虚了以后,它不能够制约阳;水不够了,它不能制约火,所以就会造成一个结果:虚火上扬。
逼着体内这些汗液不能循着肠道,所以它趁着半夜就偷跑来了。
盗汗通常被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类型
轻型盗汗:一般都是在入睡已深或快到早晨出汗。局部有轻微的汗湿,并不会有其它的不适感。
中型盗汗:在睡着后不久就会有汗液一次性泄出,醒来后汗液即可止住,再入睡也不会出汗,但醒后会有口干的感觉。
重型盗汗:通常一睡就大量出汗,而且有浓郁的咸臭味。
惊醒后再入睡时还会出现大量的汗液,同时患者还会伴有低热、潮热、头晕、消瘦、尿少等现象。
45岁是女性盗汗的风水岭在中医眼中,汗有多重要?
医圣李时珍认为:汗出于心,在内为血,在外为汗。
就是说,汗为心之液,而心主血,所以汗血同源。出汗过多,不仅会耗气,还会伤及津液而损及心血。
对于女性来说,在45岁的时候,进入更年期,常会发现睡觉时总是会出汗。
这种异常,主要是因为受到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受到身体激素的波动影响,导致神经调节系统出现了紊乱。
并且,更年期的女性,还会受到心悸的影响,心中的躁动感更加明显。
这也会促使她们容易出汗,甚至会出现彻夜难眠的情况,都需要提高警惕。
滋阴补虚是治盗汗的原则盗汗以阴虚为主;无汗以血虚为因。小儿汗证的发生,也多由体虚所致。
所以滋阴补虚是其基本治疗原则。
营卫失调者调和营卫,气阴亏虚者益气养阴,血虚者艾灸补血。
而艾灸具有对阴阳、气血的双向调节作用,不仅可以调理多汗、盗汗,同时还可调理少汗、无汗。
那如何艾灸?《灸绳》里记载,可以艾灸阴郄、太虚、复溜穴。
艾灸穴位
1阴郄穴各脏器中,心为火,肾为水。汗为心之液;汗,在外为汗,在内为血。
作为郄穴的阴郄穴,具有由外到内沟通心脉的功能,使得心火下探,肾水上提,以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目的,盗汗也就好转了。
取穴位: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橈侧缘,平尺骨小头。
2太溪穴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源头,肾经的原发力、原动力都在这里。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回阳救逆之功。
中医认为:太溪穴能“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也就是说,生殖系统、肾阴不足诸证、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此穴都能调理。
古代名医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都是用太溪穴“补肾气、断生死”。
3复溜穴复溜是足少阴肾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发上行。
功效:补肾益气,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益肾、利水、发汗、止汗的作用。
取穴位: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注:如果有时间最好可以辩证艾灸:阳虚导致的凉汗,多灸扶阳祛湿的穴位,比如神阙、命门、阴陵泉、丰隆。少吃水果,少喝冷饮。
阳郁导致的热汗要多灸中脘、足三里、太冲,另外多运动以促进体内气血运行,改善郁积状态。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精彩文章点击看:
①针灸能治大病!效果奇佳
②刺血疗法:刺后背,对很多疑难杂症都有效!
③为什么经常艾灸的人不易长肿瘤?
④静脉曲张,并不只是影响美观这么简单!
⑤脐灸,女人不得不知的艾灸方法!别说我没提醒你~
⑥见效最快的刺血疗法刺血疗法心得手抄本(精品)
⑦小儿推拿的功效与特点你知道多少?
⑧神秘的不传之秘------刺血疗法
⑨24种手诊图,堪比X光线,揭示你的身心健康
⑩健康丨高血压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
?艾灸为何调百病?这可能是最深度的解答了!
?看舌头辨体质,快看你是哪一种?
?一个视频,让你震惊于刺血疗法的神!
泰合理疗:
古法艾灸、针灸、刺络泻血、小儿推拿、催乳。
主要调理:.
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不孕不育、带状疱疹、中风偏瘫后遗症、脏腑调理、颈肩腰腿痛、灰指甲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