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年七月十七
年9月7日
——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次后,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也就是说,动物要避寒还要准备粮食过冬了,那我们人类呢?更为关键!
白露昼夜温差大,开始急剧降温,绵雨开始阴邪较重,综合这几点关键因素,长寿健康之家提醒大家,白露了,下面这三件事最重要!
润肺降噪,争蜂吃醋最简单
指导医师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周冬青
中医认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而立秋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很容易伤肺,特别是老年人,如果因秋燥而伤肺,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许多肺部疾病。秋天是养肺润肺的最佳时机,只有养好肺,到了冬天才能肾气充足少生病。
基于“少辛多酸、润肺降燥”的原则,白露时节可适当食用蜂蜜和醋。
蜂蜜甘缓和中、润肺止咳、润肤美容,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此时食用为最佳时期;而醋又被称为苦酒,自古以来就是一味重要的中药。
中医认为酸入肝,肝主血。醋味酸,专入肝经,能增强药物疏肝止痛作用,并能活血化淤、疏肝解郁、散淤止痛,同时起到解腻的作用。
蜂蜜和醋,可以一起吃,比如用在热水中加些醋和蜂蜜,搅匀后饮用,也可以分开吃,比如拌菜、炒菜放醋,蜂蜜冲水等等。
此外,润肺最简单的就是要多吃些当机白色的食物,能入肺、润肺,比如银耳、梨子、白果等等。下面还要介绍一款很好的“白露汤”。白露汤可以补中益气、润肺止咳、健脾养胃,是这个时节最适当的补品。
?大枣10枚,百合60克,冰糖适量,炖汤食用。
当然啦,下面这些润肺的首选食物,多多是多多益善~
御寒防病,汤汤水水最滋补
指导医师上海中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方泓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之后,日夜温差渐大,早晚不注意保暖或饮食不当则容易受风寒湿邪所累,引发感冒、腹痛、腹泻等病症。
人体不慎受寒,肺脏娇嫩,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例如老慢支、支气管哮喘等容易急性发作,所以秋季适当的耐寒锻炼可提高机体适应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免疫能力。
另外,白露至,夏秋交替之际,容易贪凉,导致脾胃功能失常。饮食方面可根据病情食用具有御寒解表或温中健脾的药膳。
葱姜糯米粥?葱白5根,生姜15克,糯米克。
?糯米煮粥,再将姜葱捣烂与稀粥煨热,1次服下。
?疏风解表。可治伤风感冒初起,畏寒怕冷、流清涕、头痛等症。
附子止痛粥?炮附子、炮姜各10克,白术12克,人参6克,炙甘草6克,粳米克,饴糖适量。
?将上述中药煎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最后加入饴糖调味。
?温中散寒,祛湿止痛。可治脾胃虚寒,腹痛,胃痛,喜温喜按等症。
补气黄芪汤?鲫鱼克,黄芪15克,生姜3片,盐、味精适量。
?黄芪煮汁去渣,同鲫鱼、姜片共煮至熟烂,加盐、味精等调味。
?益胃健脾,补气升阳。可治脾胃气虚等症。
春捂秋冻,白露不冻这三处
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一般昼夜温差在10℃~15℃,气温下降速度很快,秋意渐浓。
都说春捂秋冻,不过在白露之后,不论是否有旧疾,秋冻都要适度,白露之后,这三处千万不能冻。
一不冻腹俗语云:“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人们白露时节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更不可贪凉。露脐、露背装也要收起来了。
二不冻膝秋风渐起,再加早晚温差变大,如果早晚再穿露膝盖的衣裤,膝盖肯定受凉,如膝盖还有旧疾,那复发之日不远矣。
因为膝盖周围本来血管分布就少,寒冷更会降低膝盖周围的血液循环,没有血液的滋养,膝盖磨损增加,疼痛就是难免的事了。
三不冻脚白露是天气冷热的一个划分,夏季可以穿凉鞋,冷水洗脚,过了白露以后就不适宜再穿凉鞋和冷水冲脚了。
脚,距离心脏最远,容易血液循环不畅。并且肾气始于足下,脚受凉就是在伤肾。中医理论中,脚为人之根,人体的12经脉中有6条始于足部,这些经络运行气血、沟通表里、联络脏腑和贯穿人体上下的通路。且俗语云“寒从底来”、“人老脚先老”,所以,脚受凉,也就是这个身体都受凉。
秋意越来越浓,大家都准备好入秋的装备,还有养生的膳食了吗?
把文章发给亲友,提醒提醒他们,也送上一份今秋的祝福吧~
觉得不错
底部点赞支持小编吧
白露
白露天渐凉,
请您及时添衣裳,
身体健康万事才会如意,
生活才会幸福,
爱情才会甜蜜,
愿你白露节气过得快乐,
还有一句忘说了:
朋友天各一方,
思念依然芬芳,
愿你保重身体,
一生安康!
文末福利
药膳大全秋冬必看人体疾病地图千金好文天然药方体检报告解读本文由“健康长寿之家(ID:csjkzj-)”编校发布,部分内容参考自:《新民晚报》、《信阳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分享,如需合作请后台留言。本文建议配方、方法为基本方,具体请遵医嘱。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长寿秘籍↓↓
健康生活由您掌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