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罡神功相传传于上清界八景宫,为太上老君点化世上修道之士进入三清玉境而留于世的《天罡枢机》,实乃中国道家修持奇门玄功的必须之课,进入多重空间的不二法门。其以武学、道学、玄学、神学的多重价值,若无天罡神功护体谈何举手投足,笑谈之间震敌放敌于丈外的高深内功,谈何元神、阴神、阳神的出游,谈何出入三界,沟通万灵……
天罡神功是中国道家必修之课,是以《天罡枢机》为核心,由武入道的上古内功,以采纳天地浩然之正气,修吾王将之风范,内圣外王的脱俗气质,直纳七星罡气,化灾解难走向人生辉煌的奇功异法。
一、天罡神功
当你打开此部教材时,就象我在你面前,我们共同探讨,研修此部上古内功,来印证中华武学真面目。
现在咱们不管你修炼过多少气功,练习过多少家拳脚,有多么深的功夫,你自己先问一下自己,我的拳脚是干什么用的,代表中华武学吗?你自己一点基础都没有,身体素质平常,你有信心,把自己的潜能发掘而出吗?有恒心进入武学来研修吗?有时自己反复的给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再给予回答,反复如此可增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领悟,有益于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中华武学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绝非一时可以领悟而概全貌,君不见多少武林宗师穷毕生精力,而痴研于武学,可见一层功夫一层理,绝不可得一差十而自视清高,对中华武学来一糟踏,有伤吾心。
吾自有缘得拜吾师,得授无极门各种神功,自己勤奋深悟苦研,而观世俗均在拳脚徘徊,有的对内功之词无解而误认、误解,更甚者对传统武学来攻击,认识观简直就是无,其随波逐流的盲目性更是悲观,中华武学源流数千年,多少武学宗师毕生精力顾于此道,其古人之智慧之结晶,心血之结果怎料流传当代科学发达之际不能得以发扬,反而被一些夜郎自大所谓武术大师讥笑真乃可悲可叹!……
现吾征得吾师无极尊者之意可,自不量力,为正武学之真面目而整编此部自修教材,因自古真正的内功大法就在于心传意会,神授悟得,因而大道至简至易,真理唯一,但就是如此力图详解倒反而着一漏十,难尽人意,也只有同我共同接近,宇宙之信息的传导而使我愿足得以印证武学上这门奇功。
上古内功不能得以发扬,吾心将有愧中华武学,望我等学子能领吾心,坚定“神”功不神,得到此部资料者都有希望进入武学殿堂,现吾把历代修持者不传之秘而尽泄于此部资料,万望领悟。
二、天罡神功详解:
天罡:天地之间浩然之正气,其精义在于北斗七星之罡气(修持天罡神功,一、采纳天地之间浩然正气;二、太阳月亮之玄阳玄阴之精气;三、最主要是采纳结引北斗七星之罡气)。因而在历代道家都有以罡气治阴性病(邪魔)之奇传。由此可见天罡神功在各门各派之中的位置,在本无极门天罡神功修持有两种:一、以符咒,组场布气,结引天地之精气,开天门贯中脉,慧根深者一次功成;二、以内功修持。虽然两者修持到头来是异工同曲。但以其一的速效实令人震惊,因而大多数修持天罡神功有成者年龄皆轻,这样历代先哲的结晶智慧,让风华正茂的武学后起之秀得以更充分的发展发扬,两者的修持层次开始有根本的区别,但到头来都可达到震敌飞出数丈、千里诊治之奇术,因其一是具有较厚的宗教色彩,符咒组场布气均得有较深道行者所能调动宇宙之精华,函授者在家难道此机缘,再者请特别注意,如果不能得到本门所传的修持密要,很难成功。故此部大法简而略过,着重把适合于社会各层次、各种慧根的功夫介绍如下:
三、天罡神功修持密要:
此部密要是本门历代心法,如果不能掌握修持密要,很难有所成就,用此部心法,效果有三。
1、和别人同样花费时间,得功比别人快的多;
2、自身潜能很容易被激发出;
3、由武入道始于此部,一部高深绝妙的神功,历代都是由心传口授而单脉相承,因而并非是多少字句来确定,今吾尽心而整理,根据自身所修所悟,希望此部资料真正的适应于各阶层功夫爱好者,能为发展吾无极门之奇门玄功而尽心、尽力。望修持者能根据上部内部资料得悟而出,以印证上古奇门玄功武学,现在把修持天罡神功无上密要介绍如下,希望由此而能入道。
凡修持天罡神功,必须吸纳天地之间浩然正气,养吾王将之风,直收北斗七星之罡气为我所用,修正身心,从而可达天地人三才相合,把握阴阳,采纳天罡之气必须从北斗之星宿之气,天地浩然正气是辅助此部修持方法并非以其气为主,而是以气炼功,由功化罡,自身能量一足,自然采纳外界高能信息越快,同时可把自己的胸怀,理智激发的宽广,高能,只有自心宽广才能容纳一切,而在社会能有一番作为,因而可成王将之风。
天罡神功是以采纳外界高信息、高能量,自身结构的调整,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的特殊调整之后,奇经八脉十二经络自然流畅,内修阴阳之气,外练潇洒飘逸之神态,三易四正:三易(精气神),四正(身、手、眼、步)通过步法、身法、的调整,就可直收七星罡气,转化,从而即可一跃成为武学之奇才,如有上乘天赋,成就无法估量。
天罡壮元行气桩:
凡修持内功者必须先从养气、采气、真气运行着手,养气桩:养气桩主要是把自身元气集汇于丹田(每个人都有元气,即先天之气,把元气聚存之后才能有希望自纳宇宙高能量,如果一开始就采纳宇宙之精华很难,如果由此而入手就能自然功成,而达到人练功、功修人,全身何处不太极的神明阶段,概是由此而来,希望能把根基做牢,养气桩不分时间,无固定姿势,行站坐卧皆可修持,从而可达自然禅,全天二十四小时都在修持,其功力的进展可想而知,经过几天几月的修持,绝对能达到别门派,闻鸡起舞、披星戴斗几载的成就,因而就有一次修持终生受益,并且人不练功、功练人,只上功、不退功的上乘之奇功,把元气聚集就像一粒种子,放进适应的环境土壤里,随着时间就会生根发芽,希望有志于此部武学者,勤奋用功修持,成功之门就向你敞开。)
无论采取什么姿势(刚开始时还是把桩架调整好最佳,随着时间增长,功力深厚之后即可达到无形无相,奇门玄功的另一种无相神功。注:无相神功系无极门的高深功法,天罡神功系基础功法,无相神功必须入门以后,方可有缘修持,暂不多叙),先以站桩必须做到身心中正、头顶上顶(虚领顶劲),头正项梗,嘴下巴微收,舌抵上腭,松肩坠肘,含胸拔背,小腹放松,两跨内夹,收肛提阴,命门穴后顶,两膝微曲,两脚跟宽于肩,脚尖于肩等宽成内八字,两手捂于丹田,意念观想(脐下三寸),丹田有颗红色的球,随着自己的呼吸,呼气变小、变暗,吸气变大、变亮(自然式呼吸、吸气小腹凸,呼气小腹下凹)。逆式呼吸:主要是修持中丹田(膻中,两乳根正中点),即吸气小腹内收,呼气小腹凸起。随着呼吸自身的元气徐徐流注到下丹田,小腹变的充实,行站坐卧都可按此要领去做,时间不限,根据不同的素质都可有效。采气桩:在养气桩有一定火候两三天,小腹能发胀,充实之后)两手在下丹田成抱球状,两手心相对,随着呼吸一开一合,感觉手心劳宫穴的感觉,有无被推拉,热凉麻胀跳的感觉(有上叙的一种即可),一手不动,另一手虚对不懂的手划圆,感觉有无气感,再一个方法,两手掌相合,以手掌掌根横纹为标准,两手相合,比较一下哪个手掌长,绝无相同的,把短的,加意念,变长变长……三两分钟后以刚才比较法再做一次比较,手指变长时有无气冲的感觉?自己没事的时候即可修比较。
有上叙的气感之后,即可进入到采气,各个门派都有些采气的方法,方法不同也就产生的功效不同,但其最终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修持自身功力,本门所授天罡采气法。是本门秘而不宣的一门玄学,可在任何功法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奇效,也可单独做为一门武学来修持,也是进入无极门必须要修持功夫之一,本门历代门人,都在年少之际修出一身高超功力,无不借助于此部采气秘法,望有缘得者精研深悟,功力自是不同凡响,虽然各门派都有其精义,但象本门如此直收宇宙高能增功,快速激发自身潜能实属罕见,世俗听之必疑,实乃愚夫之见也。
前面已经介绍,天罡神功的修持必须采纳七星罡气为主,天地浩然正气为辅,现先把采气之根宗介绍如下,按此部可举一反三,采纳宇宙多种高能(根据自身所需而定),先以站桩式(北斗七星罡阵容后详叙),姿势和养气桩相同,两手结成莲花印(拇指与中指相抵其余三指自然伸开)分别垂于两体侧,自然呼吸片刻,自然一片真静(清净、舒适),吸气两手上抬,抬到头顶成抱球状,呼气下放,经体前落到原位,注:两手上抬时从体侧,逆式呼吸法,意念观想,宇宙之间高能量信息在双掌上抬时聚汇头顶上方,呼气时沿身体中脉,下落下放到丹田,全身毛孔都要打开,一齐吸采宇宙高能量把自身肉体修炼成宇宙高能量的化身,宇宙信息的中转站,超越世俗得果证位。
天罡真气运行桩:
在上述采气完成后,身体内部自有气机,丹田元气也足,此时即可进行真气运行桩,桩架同上(姿势:自然站立片刻,两脚分开脚宽于肩、脚尖于肩齐,扣成内八字,脚趾抓地,脚心涌泉穴上收,两小腿外撑两膝盖前顶,两大腿内夹,收肛提阴,臀部下坐,松腰、顶腰(命门穴后抵),含胸拔背,松肩坠肘,两手前抬,手腕于肩平,手部自然下放,两手部使用内拢,两臂外撑,两肩内收,头正项梗,舌抵上腭,两目平视,百会上顶,整个身体处于屈松状态,自然呼吸(吸气小腹凸起,呼气下凹),意念:等到小腹有热胀感可意守设想,一颗红色的球随吸变大,呼变小,吸变亮,呼变暗,以意引导在丹田旋转,一段时日后可把真元(丹田元气)上调至膻中穴,上下升降,直至吸气时丹田真元下行会阴-尾闾-命门-夹脊-大椎-脑户-百会;呼气,百会下降印堂-承浆-鹊桥-天突-膻中-丹田,至此已达一呼一吸一太极。到周天循环,刚开始修持时可用意念,等待真气充足后自是水到渠成,古语言:“人(炁)过三关必成圣贤,真气周天运行如达到,即具武学天赋,武学境界自是飞跃,此成效非笔墨所尽,希望学者能认真修持,用真气打通周天,印证上古奇门玄功。注:此桩是万功之宗祖,因内部经络真气自结,身体已具超能量,自有场的存在(呼吸七次,丹田充实,以丹田发炁上行至鼻喷出,全身绷紧、抖放,自有一种波动,传遍全身,发音、喷气时可用拳击打胸窝等不抗打处,亲自体悟以波组成场布满整体,抗击,健康,充满气机,一般七天即可背、胸、腹、四肢经得起同等素质者拳打脚踢,真元运行周天后即能产生反弹震伤力,望认真修持。
注:如果想把天罡神功练好,必须明白意念于元气的相互关系,意于气在人体内是无声无息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在人体内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体内的气不只是元气,而另有先天元气(两肾所生的真气),后天元气(含有物质性并带有磁感的外气),食五谷经过脾胃脏腑的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之气,这些气总称内气,也叫丹田之气。
内气在丹田形成,确实成为人生命的根源,始终贯通于周身,无处不达,否则,则是病变。若气流于脏腑则为脏腑之气,如心气、肺气、脾气、胃气等,若流于经络则为经络元气,流于脉中与血共行则为营气,行于肌肤毫毛则为卫气,都知道血是人体中最为宝贵的,然而血于气相比,气更宝贵,气为主,血为副,气为阳,血为阴,气为卫,血为营,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生机旺盛,自古道家都把丹田认为炼制玄丹的丹炉,因而本部真气运行自是可成一部,而上功之速,绝非笔墨所言。
天罡阴阳桩:
先在地上划一条直线,先以右势:右脚上前一步,右脚尖内扣45度紧贴直线,左脚内侧贴直线正直,两脚分在直线两侧,姿势要领,前脚脚尖内扣,膝盖前顶,外撑,后脚正膝盖下跪,上体端正,如前式要领,全身重量前三后七自成玄机,右手上抬食指于鼻平,于脚尖成垂线,在身体的正前方,后手食指尖置于前手肘部下约一寸,守住中线,自然式呼吸片刻,在整个身体骨架均已处于含蓄待发状态,即意念观想,自己变的高大无比,呼气时,身体重量前移前脚,全身绷紧,鼻喷气要迅速,喷气后身体恢复原位,喷气时意念想象一座山象自己倾倒压来,喷气时把山震飞、震碎。此部功最主要是在修持时,采纳北斗七星罡气,以期罡气护体,功力通玄,此部机妙,在于玄枢,三七之数须用心细虑,左右两势靠自己勤奋揣悟,抗活性击打,发力放人自有奇效。
天罡行桩功:
天罡行桩功又名天罡阴阳步,此行桩是以禹步(结合星宿地磁)采纳七星罡气,激发自身潜能,从而以武入道,功达地行仙。“史传禹步、盖是夏禹所为术,召设神灵之行步,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昔大禹治水……。届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令巨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模写其行,令之人术,自兹还术无不验”。足见行桩功的修持玄妙之处绝非笔墨所述,天罡行桩功,是首先以内气为主,采纳七星罡气,古人云“夫步罡者飞天之精,摄地之灵,运人之真,使三才合德,九气齐并……九步象九灵万罡之祖力……凡步星之际,先运出三元五行之神,然后摄履也”。《玄罡真旨武道心语》中有拙著:“步罡踏斗”以此法得之一二,本能发力,震敌飞出,不难办,暂先把天罡阴阳步叙述下:
先以天罡两仪桩姿势,以左腿在前为例,右腿抬起,重量移至前左脚,右脚脚尖内扣,落步桩稳,成右势,如此反复行桩,体内真气自是布满全身,七星罡步:有以上基础后,即可修持七星罡步,如行桩式,在要落地时,后脚蹬地,前脚划行约一步,后脚立即跟上,成天罡两仪桩,此步主要是,前脚前滑步对重量前冲在前脚,刚要落稳时后脚即跟,重量转移后脚,前三后七,动时前七后三,其中的阴阳转化,玄妙之机在于自身中枢。意念:在修持此部功时要注意形松意紧,外松内紧,抬腿上步时,意想面前一座山在自己上步抬掌之际震飞天边,身体始终协调一致,手足配合默契,体悟体内阴阳转化之玄妙。
天罡太极双环功:
此部功法主要时修持自身于宇宙融会一体,自身百脉开通达到天地人合一,采纳宇宙高能信息,由气转化成功,修持超能量,接受高信息,激发自身潜在素质,外修飘逸,潇洒大度的形貌,内修精气神,神光内含,武学上乘天赋素质的气质,此中功简意远,还望得此法缘者体悟印证,早日步入强者之林。
姿势:先以天罡混元桩站立片刻,右脚逐渐蹬地,身体重量慢慢转移至左脚上,上体左转体90度,两脚原位不动,重量全部着落左脚时,左脚蹬地,上体缓缓转体,重量移至右脚上,右转体90度(转体度数是以正面为准),体悟两脚的力量转移,其中的阴阳虚实转化。注:如,左脚蹬地,膝盖内扣,重量转移至右脚时左胯内含,右脚蹬地时,左胯外展,膝盖外撑,重量全部转移至左脚时,再重复上述,右脚要领相同,两腿的膝盖运行路线划圆,两膝盖一虚一实划圆,脚趾抓地,整体的各个关节斗活动运转,两胯重量转移直接通过内收。外展而使脚功踢击时的速度增快,高度力量提高,此中修持是内家武学有别于其他各门功夫,不用硬压、强制、死拍、蛮打、拉筋、压腿,而超过世俗的练法,其在搏击之中的灵活,攻击力的威力,以及透力、杀伤力绝非世俗所比拟。把上述的下盘掌握住后,就开始两手于两脚的配合,如,左转体时,右手下压转至90度时右手的位置于丹田平,左手上抬至鼻尖平,两手掌始终相对,距离不变,两手抱球状,左脚蹬地,身体重量右移,右转体时,右手慢慢上抬,移至右脚时转体亦随着转到90度,右手相随至于鼻平,右脚蹬地,右手下压,左上上抬,要领一样,如此反复练习,仔细体悟身体于宇宙合一的感觉,特别指出,两手始终相对,距离不变,每只手所行路线均是圆形,两个圆在正体位时有重叠,故称太极双环功,古人云,千招万变不如胸前一转,此部功法是修持出全身何处无太极的神明之境的必修之功,其真正的内涵,养生炼丹,天人合一,陶冶性情,修持风格,神光内含,功高归真的太上妙门。
天罡太极双环功掌握住,其全身关节无有不动,百脉自开,胯的虚实变化直接激发丹田之元气,带动人体中脉,身体各部协调一致,以脚蹬地催动身体、膝部,膝部运动传至胯部,以胯催腰,以腰带身,以体促使两臂,以肘带手,其中内涵,望自己体悟,象风吹拂柳,至柔至灵,全身无处不太极,无有着象,大道至简,着象刚僵,无形无意,至虚至灵之境界。
刚开始修持时,可用意念(本部天罡神功不传之密就在于刚开始时以意领气,注重用意念,到一定境界之后,无需用意念,因而功夫界上有火候之说,功至大境,必经自己心血汗水,体悟而得,各门各派为什么都难修持到前代高手的境界,是因为注重功法把自己封闭起来,这里指出,望缘者得之大悟)。
天罡太极双环功修持时可用意念,强大的对手冲过来,身体转动,两手划圆,以四两拨千斤把他抛出或对手冲过来,身体重量一到,意想对方一挨上即震飞,再次修持时,自行体悟柔而不浮,刚而不僵,至空至灵,清虚无拘的感觉,在转动时,做到慢而不停,一呼一吸于自身一开一合协调一致,拳练千遍其义自见,无需我多言。
天罡修丹纳能功:
此部以打坐静修,把外界的气采纳,在自身体内转化成功,成为超能量,以功炼丹,直达大道,直出世俗,脱骨换胎,具上乘,根器天赋,此功善养浩然之罡气,速合天地,悟参玄奇无上大方便法门。
修持时可采用散盘、单盘、双盘,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上体端正,头部虚灵顶劲,头正项梗,含胸拔背,调正身心,自然呼吸,两手心向上放于膝盖上,或两手重叠放于丹田部,或一手掌放于丹田,一手抬起,食指于拇指相抵,结成莲花印,指尖于鼻平,整个身心处于恬静浩然状态之中,呼吸细慢匀长,入静后即有彩虹或红光、白光在天目闪烁,不要强求,做到勿求勿忘,松静自然,体悟自身于宇宙合一的感觉,自身变大空无的感觉,如果身体出现,热麻、凉胀、酸、痛、沉、重等感觉,不必去理,如果某部位有病的感觉亦属正常。
意念:天地浩然正气,齐集身体周围,从毛孔进入骨髓,再从骨髓汇在丹田,丹田如火球,发光发亮,最好修持此部功时选择晚上,采纳七星罡气,一般修持几次即有明显的气感,丹田气充足即可意引打通小周天,游走十二经络,百脉即开,修持此部功法面授者均打开天门,而进入大道,函授实难述清,望我学子把握此部法缘,如有机会可亲到我处打通天门也好早进入大道,特别说明,此部资料是吾亲自编著、习者修持此部功法时如能接通师门信息,把吾修真照放于面前,在吾法身加持下也可打开天门,天门即百会穴,可用手摸到凹坑(打开后)也有本身是开的,希望由此而得悟玄机。
霹雳试威:此部是把体内能量外放的重要环节。古人早就发现,人体感应论,认为人身是小天地,人体各部分皆与大天地相符相应,其头象天、足象地,四肢象四季,五脏象五行,其精气神无不与天地相通相感,此相同相感是建立在先天元气基础上的,人一降世,即入后天,其精气神便逐渐染上种种情欲滓质,不能与天地相感,必须通过修炼,去除其滓质,回复到先天纯净的状态中去,即大道内丹修炼的最高境界,才能起到感应作用,即以我之气合天地之气,以我之神合天地之神,人身以气而呼吸,道法以气而感通,善行持者,知神由由气,气由神,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一气冲和,归根复命,行站坐卧绵绵若存,养其浩然正气。
霹雳试威有一定内功基础后即可进入此部修持,此是把站桩所的来的整体内劲外发的重要环节,此部是以行桩功为根本,达到至虚至灵的内功外放,在行桩功中已经说明行法,在此略多述,《天罡神功》中已经简介,怕学者不能详解领悟,现尽力详述,恐难尽意。
以行桩功上步,面对一堵墙或者一颗大树(刚开始时,上步后脚紧跟,呼气,全身随呼吸变紧,注意,丹田以场所传动的感觉,外松内紧,曲中求直,直中求曲,内气外放)。以手脚一起到,以手掌击树,后脚紧跟,注意双臂无论如何都不能弯曲,一旦弯曲内功传递则受阻,气力则不完整。
如果对树发出公斤的力量则树对你反作用力是多少?相等!如果你发的整体力越大越会被反震或反弹除去,因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是相等的,你如果以内功发力,则会被反弹出数丈则不为奇,请注意体悟发力时的感觉,如果一旦掌握住则可用于多样发力,单指、手背、胳膊、腿等部位,尽力求得何处不太极,何处不发力之境界,此功一般经过数次则可掌握住,此部资料吾以尽力详叙,但仍有不足之处,忘见谅。
人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
从人体构造来看,水占比大约为70%-80%。脏腑经络和
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按照公历自然年划分经营年度(有些国家和地博格公式分析了影响指数基金收益的几个因素,依靠博格公式,我们可以投资盈利高速增长的品种,或者盈利呈周期性变化的品种。影响指数基金收益的几个因素指数基金净值=市盈率×盈利+分红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有三个因素直接影响了我们投资指数基金的收益:第一个是初始投资时刻指数基金的股息率,它影响了我们的分红收益;第二个是投资期内指数基金的市盈率变化;第三个是投资期内指数基金的盈利增长率。最后这两项影响了我们的资本利得收益。分红收益+资本利得收益,也就是我们投资的全部收益了。股息率的获取非常容易。因为初始投资时的股息率,在我们买入指数基金时就确定了。一般来说,指数基金越是低估,也就是当其价格越低于其内在价值时,股息率越高。主要是市盈率的变化和未来盈利的增长,判断起来相对困难。市盈率市盈率=公司市值/公司盈利对一个宽基指数来说,市盈率通常是在一个范围内来回波动,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比如说沪深指数,历史上市盈率最高是48倍,最低是8倍左右。熊市最底部的区域,沪深指数的市盈率也处于低位,大约在8~11倍。牛市最顶部的区域,沪深指数的市盈率也会大涨,大约在17~48倍。其他时间里,沪深指数的市盈率,基本在8~17倍来回波动。那么很明显,如果我们买入时的市盈率处于低位,之后市盈率上升,我们就可以从市盈率的变化上获得正收益。但是如果买入时的市盈率处于高位,之后市盈率下降,我们就会面临巨大的亏损。例如年的时候,沪深指数的市盈率在8~9倍。之后—年出现了一波牛市,沪深指数上涨了两倍多,收益非常丰厚。但是如果在年牛市,沪深指数市盈率高达48倍的时候买入,之后沪深指数基金短期里会出现“腰斩”,投资者亏损50%以上。这就是买入估值跟收益的关系。盈利的长期增长和分红的积累但是能不能说,我们的收益是由估值变化带来的呢?短期内,指数基金的涨跌,主要是由估值的变化决定的。但是时间拉长后,指数基金的上涨,是由背后公司的盈利增长和分红积累推动的。因为估值的变化是有极限的,它只会在一个范围内来回波动,不具备复利增长性。指数基金真正具备复利增长能力的,是盈利的长期增长。长期来看,对沪深指数来说,盈利以平均9%~10%/年的速度增长。分红,我们在前面介绍过,是盈利的一部分,所以盈利的增长和分红的积累,都是依靠背后公司的经营。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速度也会越快。这是我们长期投资指数基金获得盈利的核心所在。所以巴菲特说过,买指数就是买国运。得益于国内的经济高速发展,过去几十年,国内很多指数背后公司的盈利增速都是不错的。而且时间越长,盈利增长带来的收益,占比会越高。通常来说,在一轮牛熊市里(7年左右时间),估值变化带来的收益占比比较高,但是在两三轮牛熊市里,一定是盈利增长带来的收益高。所以如果给估值和盈利增长分一下优先级的话,那一定是在盈利增长良好,其次是在估值处于低位的时候买入。所以我们也就得到了改良后的定投指数基金的方法。(1)挑选长期盈利增长率良好的品种。其实这就是我们前面介绍过的宽基指数基金和优秀行业指数基金。它们基本都是符合这个要求的。(2)在估值处于低位的阶段买入。这个低位,要同时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在自身历史估值处于低位,二是估值要跟自身盈利增长速度匹配。在自身历史估值处于低位时买入,未来回归正常估值区域时,我们就获得了估值从低变高的收益。反过来,如果估值处于高位,未来估值从高变低,会降低我们的投资回报。过低或者过高的估值,之后都会回归。但仅仅看历史是不够的,估值也要跟自身盈利增长速度匹配。比如说美国股票市场的指数,长期盈利增长率大约是10%,美国股市过去百年的市盈率平均值,大约是15倍。这就是一个对应关系。假如说国内的某个指数,背后公司长期盈利增长率是15%,这个指数能享受到的长期合理市盈率,也会更高一些。但是如果长期盈利增长速度只有6%,它的市盈率还有二三十倍,那就不合理,两者并不匹配。实际上,因为国内股票市场不成熟,过去很长时间内,存在短期炒作一些业绩很差的股票,或者只有题材和概念的股票。这些股票长期盈利增长率是个位数,甚至是负数,但市盈率经常被炒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对于这类品种,可能20倍市盈率就是它们历史最低的估值区域,但仍然跟盈利增长率不匹配。所以,不能仅仅看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就盲目地认为这个品种是值得投资的。这就是我们应用估值的方法。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成熟国家的股票市场,长期盈利增长率在8%~10%,市盈率平均值在15倍左右。这是一个可以参考的估值区间。如果盈利增长率更高,那可以享受的市盈率平均值也会更高。但是很少有品种能长期保持30%以上的盈利增长速度,所以对市盈率数值超过30倍的指数基金,一定要慎之又慎。估值和盈利增长速度的关系:PEG指标其实估值和盈利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另一位投资大师彼得·林奇也提到过。彼得·林奇最出名的估值指标就是PEG指标。PEG=市盈率数值/长期盈利增长速度数值如果一个品种,市盈率是15倍,长期盈利增长率是15%,那PEG=1。通常来说,PEG的合理区间是1~2,平均值也是1.5。这也跟成熟市场的估值和盈利增长速度相匹配。如果PEG小于1,也就是市盈率的数值小于未来长期盈利增长速度的数值,那还是比较好的。更多时候,PEG是帮助我们排雷用的,减少风险。PEG低的品种,并不一定是有投资价值的,需要具体看这个品种的盈利增长速度能不能长期持续。而PEG高的品种,必须要谨慎。因为很少有长期保持高盈利增长速度的品种,所以对任何市盈率数值过高的品种都需要格外小心,宁可不投资。博格公式法综上所述,博格公式法可总结如下。?长期盈利增长速度大幅高于10%的品种,适合使用博格公式法。?PEG反映了市盈率波动区间和长期平均盈利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PEG通常在1~2。如果市盈率长期保持很高的数值,那么对这类品种要谨慎,因为很少有品种能长期保持较高盈利增长速度。?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指数的历史市盈率,看看当前市盈率所处历史市盈率的位置。如果市盈率同时也处于低位,那这个品种大概率就是处于低估区域的,可以考虑买入。?如果市盈率处于高位,或者PEG也大于2,那这个品种区,企业可以自定经营年度起止时间),并按季度披露财报。所以财报分为一季报、半年报(也称“中报”)、三季报、年报,分别向股东汇报对应期限的企业经营情况。其中,年度财务报告必须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按规定,年报要求年度结束后4个月内披露;半年报要求在上半年结束后2个月内披露;第一季度、第三季度季报,要求在季度结束后1个月内披露。因此,年报准备时间最充分,信息披露最详细,可信度最高。半年报次之。至于一季报、三季报,相对简单,仅供投资者了解基本数据。
无论是详细的年报,还是简单的季报,都至少要包括三张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其中每张表又要求分别提供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
母公司资产负债表、母公司利润表、母公司现金流量表,加上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展示了上市公司本部的经营情况。对应的合并报表,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法律实体,它合并了上市公司本部经营及其控制的子公司、孙公司经营情况。合并时,会抵销这些母子公司、子孙公司之间的投资、交易和债权债务。
母公司是个表达关系的词,如同一位女性可能既是妈妈,也是女儿。妈妈或母公司指的是谁,要看说话主体是谁。除了上面提到的四张“母公司××表”特指上市公司本部以外,财报中其他用到“母公司”一词时,指的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因为财报是上市公司说的话。
组
财报是股票的投资说明书,是企业的体检报告。投资者可以通过阅读财报评估股票价值,并按照财报数据判断企业健康水平和生存能力。投资大师巴菲特曾说:“你必须了解财务报告,它是企业与外界交流的语言,一种完美无瑕的语言。只有你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它,学习如何分析它,你才能够独立地选择投资目标。你在股市赚钱的多少,跟你对投资对象的了解程度成正比。”由此可见阅读财报的重要性。老唐之所以写这本书,就是想和朋友们聊聊怎么听懂这种“完美无瑕的语言”。
第一节 财报是用来排除企业的
老唐先给各位看官讲三个暖场的股市小故事,如假包换。只是出于“你懂的”的原因,隐去了公司名字。
第一个故事。
话说某年,某股票代码排序在前十名的上市公司,经营亏损1亿元。出于某种特殊原因,董事长需要当年实现盈利。于是,财务总监贡献了一条起死回生的“妙计”——只用了白纸两沓,顺利扭亏为盈。
“妙计”分为三步:
第一步,签一份合同。公司在银行有贷款1.6亿元,经过与银行磋商,双方达成协议:用公司账面价值0万元的华×大厦部分房产作价1.6亿元归还欠款。
第二步,再签一份合同。公司与银行签订买楼协议,作价1.6亿元买回抵押给银行的全部房产,房款暂时欠着。
第三步,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怎么样?比把大象放进冰箱里容易得多吧?
织的活动都离不开水的摄取、运行、代谢,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影响都
“财报是用来证伪的,不是用来证实的。”
前段时间在探讨某只股票过程中,听到老唐说这句话,让我有一种如逢旧友的感觉。几年前,我曾打算组织一个证伪之维俱乐部,对各种假报表进行群策群力的证伪。后来,行情下跌,人气涣散,不少朋友赔得不想再看股票,这个计划也就无疾而终。但我惊奇地发现,财报作假的行为同样也大为减少。大概是因为市场低迷,傻子太少,都不够骗子分,作假做得再漂亮,也没人看,所以,财报中虚增利润的行为大为减少,水分挤得很干。
但是,我们绝不能低估骗子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只要有行情,他们就会跳出来,各种靓丽财报反复上演“阳光灿烂的日子”,结果却是“一地鸡毛”“后会无期”。
所以,我觉得交易者可以不懂股票走势图,但绝对不能不懂财务数据。很多时候,哪怕是只懂一点点,交易的幸运值就会高那么一点点。别小看这一点点差异,在交易市场经常会遇到各种左右为难的决断,有时候,就是一点点的心理差别,导致不同的选择,从而救我们于万劫不复之中。
老唐在他的书中举过几个著名的骗子公司的案例。他比较客气,没有说具体名字。但我一看就知道,其中一家就是十几年前的东方电子。当时可是著名的高成长绩优牛股,我也曾交易过这只股票,并长线持有不肯放手。好在后来我也算是初通了点财务知识,虽然当时还是搞不懂它是怎么作假的,但至少能看懂一些质疑的财务分析文章,所以及时出逃了。不幸的是,相当多的交易者却被市场反复教育得宁可相信骗子的造假与做庄实力,也不愿意理性地相信财务数据分析,从而在连续跌停中损失惨重。
会产生水湿,如脾胃吸收水有障碍则会腹泻。外部环境对人体吸收湿气的影响也很大,例如三伏天就是湿气多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我们以下这些不好的习惯也会加重湿气的产生。
1.贪凉:冰激凌等生冷食物吃太多会导致体内寒气增加,给“湿邪”入侵创造机会。
2.不吹干头发就睡: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
3.对着空调吹: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4.睡眠差: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5.喝大酒:啤酒烧烤是很多人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别忘了酒助“湿邪”,尽量少碰。
6.老坐着: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
7.穿得少:“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人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一是人体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二是人体内存在推动生命活动而看不见的“火”,即由于阴阳失调而出现的“上火”症状。
引起“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例如,情绪波动过大、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症状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症状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分为“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是为用药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上火”要注意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因此,患者不要自行用药治疗“上火”,如果不懂中医辨证用药,见“上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专家建议,对于“上火”的治疗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一是人体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二是人体内存在推动生命活动而看不见的“火”,即由于阴阳失调而出现的“上火”症状。
引起“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例如,情绪波动过大、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症状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症状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分为“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是为用药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上火”要注意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因此,患者不要自行用药治疗“上火”,如果不懂中医辨证用药,见“上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专家建议,对于“上火”的治疗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道教的洞天福地,都在风光雄奇秀丽的名山之中。著名的道教宫观以坐落名山者居多,大多耸立在高山危岩之上,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在中国的许许多多名山中,都留下了道教文化的沉积。
一、道教的崇向山林
道教这一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在中国的哲学、科学、风俗、民情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它主要由长江文化孕育而成,创始人张道陵由吴入蜀,以楚文化的老庄道学为基础,吸取了燕齐文化的神仙思想,又揉合巴蜀文化的鬼道巫风,在鹤鸣山创立了道教。道教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老子所著的道家经典《道德经》,宣扬以“道”为中心的学说。他从“道法自然”出发,标榜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在这个基础上重视修道养寿,是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可以说是生命科学的老祖宗。
我国远古时代就产生了神灵崇拜,这是各民族都有过的原始思维的表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又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了独特的神仙信仰。神仙信仰和远古神话传说联系着,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有昆仑和蓬莱两大系统。神仙住在西方昆仑山上和东海蓬莱三岛之中,个个风姿绰约,活得逍遥自在,吸甘露,食玉屑,服灵芝,住黄金宫阙,观奇花瑶草,畜珍禽异兽,特别是掌握着长生不老之药,真是令人可望而不可得。与神仙信仰相适应,方土也就应运而生。他们扬言能和神仙相通,能以符咒和灵丹妙药为人治病,还能帮助具备条件的人跨入仙界。一些皇帝为了能长生不老,就命方士到神山仙岛去求不死之药。当然,这样的愿望是无从实现的,方士因此而倒霉者不乏其人。
东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创五斗米道,道教正式产生。从此以后,方士变成了道士,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道教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思潮,而且也作为一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逐渐起着多方面的影响。一些著名的道士,以道家之“道”为核心,将缥缈难求的神仙信仰加以发展,又吸取和改造了符水丹药等治病之术,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法术体系。道教比起过去的神仙信仰有显著的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本人的自我修炼。也就是说,成仙之道是有的,但要自己去寻求。只要修炼到家了,就能有成仙之望。如果不能修成,责任自然在于自己。
道教在教义上与佛教最大的区别,也是与其它一切宗教的主要不同之处,就突出地表现在“贵生”上。佛教认为,人生在世罪孽深重,应当深深地忏悔和苦苦地修炼,以求得来世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道教却追求现世之乐,以今世修道成仙为理想境界。养生的要旨,在于清静、无为。这就应该排除尘世俗务,正心诚意。而养生的许多方法,诸如炼丹、守一、行气、服食等,也必须排除俗务。因而修炼者大都隐居于深山老林之中,结草为庐,采果为食,透出一种仙气。我国的许多美好的自然环境,正是道士们修炼的最理想的地方,也就逐渐变为道教活动的场所,从而形成了一座座道教名山。
道教以修道成仙,羽化升天为理想。信徒们认为求仙有术,只要清心静修自有神仙指点。由于术数有别,一旦修炼成功,有的可成为天仙,有的可以成为地仙。天仙飞升天界,地仙的居处在十洲三岛、洞天福地。十洲三岛,都在四海之中。洞天福地,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则在陆地之内。它们大多是名山胜景,都可以实指某地。道书中有唐道士司马承祯编集的《天地宫观图》,唐末杜光庭编撰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二书所载虽不尽相同,但都详叙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所在之处。按照道教的说法,洞天福地都有某仙人或真人领治,其间大多是仙真得道之所。这些名山胜景,大概都是唐代以前道教活动就比较集中、比较活跃的地方,道士将这些地方编排在案,于是就有了那么些洞天福地。这些洞天福地遍布神州大地,使道教虚无而幽深的玄理具体化了,对道教的广泛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洞天福地看道教发展
道教的洞天福地,囊括了我国众多的名山,虽然其中有的衰落了,但是,大多数在道教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沉积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容。
终南山离古都西安很近,在历史上是逸人羽士隐居之处。楼观台就在终南山的北麓,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道教宫观的“观”就是从这里沿用下来的,素有“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之称,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现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楼观台是周代函谷关令尹喜的故居,他在这里结草为楼,以为观星望气之所,所以名之为草楼观。老子由楚地西来秦国,尹喜就恳请他到草楼观,挽留他在这里著书以传后世。老子为说《道德经》,写下了这一传世的经典之作。如今,楼观台还有说经台和老子系牛处等,这些都成了道教教主的圣迹。
南北朝时期,楼观台建起了初具规模的道观。当时社会动荡,许多道士潜来终南山隐居修道,其中有一些是当时的高道,形成了以终南山为中心的道派。到了唐代,这里的道教进入了鼎盛阶段。唐初皇帝以老子为远祖,李渊父子兴兵时又得到过楼观台道士的资助,所以朝廷大力扶植楼观台的道教。高祖武德三年,皇帝李渊亲临楼观台拜谒老子,并赐地十多顷,敕令扩建宫观,特修建宗圣宫,意为“祖宗贤圣”之宫,从此以后赏赐不断。金元之际,王重阳在终南山下隐居修道,后对传统道教进行了改革,创立了全真道。这个道派,迅速发展,特别在北方影响很大,成为与正一道并立的两大道派之一。楼观奉全真道龙门宗,并为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老子开道教玄义,被尊为道教始祖,楼观为老子说经传道之地,道门公认道教始于楼观,所以不管是全真道派,还是正一道派,都称楼观为“终南祖庭”。
说经台,就是老子为尹喜讲授《道德经》的地方,为现今楼观台的中心,建于海拔560米的峰顶。这里南依秦岭,北瞰渭水,层峦叠嶂,茂林修竹,得仙山之灵气。从这里南望,峻峰之上有一座八卦形的老子炼丹炉,东南有老子打铁淬火的仰天池,附近还有老子修真养性的栖真亭。这里现存碑石七十多通,如唐欧阳询所书的《大唐宗圣观记》,宋米芾、苏轼等人的诗碑和诗词刻石,元赵子昂的隶书《上善池》刻石等,都是弥足珍贵的文物。此外,还有李白、王维、岑参、温庭筠、苏轼、苏辙、萨都刺等的题诗,留下了历代著名诗人游览楼观台的体验。
江西龙虎山在道教中也有特殊的地位。据道书中记载,第一代天师曾在这里修道炼丹。到了晋代,第四代天师张盛遵其父张鲁之嘱,携祖传印剑自汉中迁回“龙虎山祖师玄坛”。从此以后,历代子孙就都居住在此,继承祖训,世袭道统,传道布教,至今已传六十三代。这里是道教正一天师的祖庭,又称为第三十二福地,在道教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天师府现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谈到道教名山,自然会想起茅山,它在十大洞天中列为第八洞天,茅山道士素来有名,活跃在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之中。茅山原名句曲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西汉时,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来此隐居修炼。他们擅长医道,精于药理,行医民间,扶危济困,深得百姓爱戴。为了纪念他们,改句曲山之名为茅山。后来,道教在此兴起,就尊茅氏三兄弟为“三茅真君”。
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南京,南京成为政治文化中心。茅山离南京很近,不少名士和高道来此隐修,使茅山逐渐成为道教的中心。到了南梁时,著名道士陶弘景来茅山隐居,对茅山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陶弘景是声望很高的大学者,有各种著述二百余卷,广及各门学科,又精通医药、铸造、炼丹等方技,还擅长于辞章。他深得梁武帝的敬重,送太子到茅山拜他为师,朝廷遇有疑难之事都要向他请教。当时人们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茅山也得到“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誉。
隋唐之时,茅山已发展成为道教第一大宗,不少著名道士都出自茅山上清派,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茅山道。他们除根据《黄庭经》等,习练爱精宝气诸道术外,又钻研《易》学和老庄之言,注重著书立说以传后世,使道教的教理教义渐臻完善。当时许多道教名山,大多直接或间接受茅山派的影响,如陶弘景的再传弟子潘师正居嵩山,潘师正的弟子司马承祯先后居衡山、桐柏山,杜光庭也是茅山派的传人,后又传道于青城山等道教名山。
晋代著名道士葛洪,是道教的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足迹遍及江南各地,他的名字和许多道教名山联系着,现存遗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广东罗浮山冲虚古观,一处为杭州葛岭抱朴道院,这两处现都已列入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广东罗浮山又名东樵山,与西樵山为姐妹山,素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说。东晋咸和年间,葛洪偕夫人鲍姑及子侄南下,来罗浮山结庐修炼。他先在朱明洞前建南庵,初名为都虚观,除修道炼丹外,还采药为人治病,并又著书讲学。跟他学习的信徒越来越多,就又增建了东、西、北三庵,后来还在白鹤峰建了白鹤观。后来,他在罗浮山羽化成道,享年八十一岁。葛洪一生著述多达七十多种,共六百五十多卷。他的主要著作《抱扑子》,确定了战国以来的神仙理论体系,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对道教的丹鼎派产生过重要影响。他撰写的《金匮药方》、《时后备急方》,则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
葛洪是罗浮山道教圣地的开创者,这里在道教十大洞天中列为第七洞天。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高道,在都虚观原址建置葛洪祠,唐玄宗天宝年间扩建为葛仙祠,宋哲宗又赐“冲虚观”匾额。冲虚古观历史最悠久,环境也最清幽,山门有石刻楹联道是:“妙景空不空四百峰峦朝紫府;尊躬上之上五千道德启玄门。”走到大门前又可见刻着一副对联,上面写道:“典午三清苑,朱明七洞天。”它们确切地概括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意蕴。古观中有很多葛洪的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葛洪建造的炼丹灶。这一稀奇的炼丹炉,已成弥足珍贵的文物,站在它的面前可想见当年葛洪炼丹的情形,也是研究科学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离这里不远处有东坡亭,传说苏东坡很尊敬葛洪,在这里建有东坡山房,开辟了一个药圃,并以所种中草药为题,写下了《小圃五咏》。他在给儿子的一首诗中写道:“东坡之师抱朴老,真契早己交前生。”
此外,诸如青城山、武当山、崂山等,也都是著名的道教洞天福地。游览道教的洞天福地,可以了解到道教发展的一斑,知道在发展中形成有道教派别,感受到道教文化的一些内容和特色。
三、道教名山的宫观
宫观,是道教敬神祀仙,道士修炼养性以及进行各种有关活动的场所。相对而言,称作“宫”或称作“观”的,规模和影响都比较大一些。
宫观是在道教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最初的修道者,大多隐居深山老林结草为庐,张道陵曾在好多山中修炼,当时的道场都是非常简陋的草屋。晋代的道馆或称庐,或称治,或称靖,或称馆,一般还大多是茅屋,有的在山洞旁筑一简易的房屋。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朝始有道观之称。后魏太武帝为寇谦之建坛、宇,并供养道士一百多人,可见这种道馆已很可观。北魏时终南山已有楼观,北周时又有云台观、通道观、玄都观等,这时宫观建筑已具相当规模。南朝齐有兴世馆,梁有华阳上下馆、朱阳馆,也在逐渐向宫观推进。唐代,在道教史上进入了繁盛时期,明确地以“观”字代替了“馆”字,宫观建设有了迅速的增长,修建了大规模的宫殿式宫观,并从山林向城镇发展。据《唐六典·祠都》记载:“凡天下观总一千六百八十七所。”杜光庭在《历代崇道记》中说,唐代有宫观一千九百余所。宋代,宫观建设更加盛行,规模虽有大有小,但都趋向宫殿式,此后就大致定型。明清之际道教开始衰落,清修《图书集成·道观部》记载,全国各地古今道观有三百三十六座。历经多年战乱,不少已经毁坏。
为了了解和欣赏道教宫观,需要具有一定的道教知识;而如果细心地游览道教宫观,那么就又能增进对道教文化的认识。从名与实着眼,道教宫观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主要供奉道教至尊之神,并以之命名;一是主要供奉某一教派先师,并根据其特色命名;一是主要供奉道教史上著名人物和道教神话人物,并用这些人物命名。从这些不同的宫观中,可以看到道教文化的许多内容。
道教天神中最尊贵的首推“三清”,也就是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馀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的出现,是对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改造而来。其他两位,灵宝天尊本于道教早期尊奉的太上大道君,道德天尊则本于道教教主老子的神话。玉清、上清、太清是道教三清境,玉清圣境是元始天尊的居处,上清真境是灵宝天尊的居处,太清仙境是道德天尊的居处,也就是道教中最高境界的神仙洞府。在道教宫观中,以玉清、上清、太清命名的为数最多,这些宫观都以供奉三清神像为主,也是最典型的道教宫观。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道派,各自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元代,全真派崛起以后,形成全真与正一两大道派。全真道重清修,强调养性,持戒较严;正一道重符咒,讲究醮仪,法事丰富。在这两大道派以下,又各有不少较小的道派。它们都有自己活动的中心,这些教派各自传道受戒,属于它们的宫观也都有自己的色彩。例如:茅山九霄万福宫,主要供奉开山祖师三茅真君,显示出茅山派的特色。
道教名山中的有些宫观,突出道教中的某一人物的神像,这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武当山的太岳太和宫,正殿为朝圣殿,内奉铜铸鎏金真武大帝坐像。紫霄宫的正殿,主像也是真武的神像,武当山的独特之处于此可见一斑。特别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以他命名的如纯阳宫、纯阳观,更是许多道教圣地都可见到。
从道教宫观的建筑来看,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前庭、中庭、寮房。前庭以山门为主要建筑,道教视之为仙、俗之分的象征,跨入山门就标志着进了仙界。因为道教宫观始建于山林之中,所以一直都沿称之为山门,显示出道教起自山林隐修的本性。许多道教名山中宫观的山门,往往依山就势经过精心设计而建,是整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仙境独特的气势和氛围。山门殿内供奉着门神,一般都是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此外,还有土地、孤魂爷的神像或牌位。前庭除山门外,还包括华表、幡杆、棂星门、钟鼓楼等附属建筑,有的是表示道教圣地的威严,有的用来悬挂和安置钟、鼓,作为道众作息的号令和道场的法器。寮房为道众的生活区,有的也建设得很别致,除各种生活设施外,还建有亭台楼阁,点缀着树木花卉,使整个环境显得很幽雅。宫观的主体是中庭,以灵官殿为先导,包括主殿、陪殿、厢房、经堂等。大部分宫观,进入山门后迎面而来的就是灵官殿,这里供奉的王灵官就是道教的护法神。在王灵官神像的左右,往往还配祀四元帅、青龙白虎、四值功曹等。灵官殿的后面就是主殿,主殿是宫观的核心所在,和宫观的名与实密切地联系着。
道教的天神很多,而且又很杂。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是受古代天神信仰的传统影响,一是由于民间流传的各种派别的信仰不同。到了南北朝时期,在与佛教竞争的过程中,因受佛教影响和迫于佛教压力,南朝道士陶弘景和北朝道士寇谦之,都注意到了致力归纳与组织众神,才开始逐渐形成统一的神仙谱系。就主要供奉道教共同的至高天尊的宫观来说,主殿就是供奉三位天尊的三清殿。在中间就坐的,就是元始天尊,他的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胸前似有一团浑然一体之气,象征着“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右边的一位是灵宝天尊,他双手捧着“阴阳镜”,这镜半黑半白,白中有黑点,黑中有白点,就是道教的图案,象征着刚从无极状态分化出来的“太极”状态。左边的一位是道德天尊,这一位白发长须的老者,手里拿着一把长柄扇,扇面上画有“太极”图案,象征由太极分化出来的阴阳两仪。“三清”,正象征着天地化育的根本大道,他们在道教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道德天尊,通常也称太上老君,实际上就是老子,被尊为道教的始祖。他的地位相当于佛教中的释迦牟尼,道教抬出这位学说高深德高望重的哲人为教主,正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足以与佛教抗衡。
在道教的众神中,还有“四御”的地位也很高。所谓“四御”,也就是四位天帝。在“四御”之中,最受尊崇的是玉皇大帝。他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人们的福祸和生死都掌握在他的手中,所以在古代民间有广泛的影响。玉皇殿,也称凌霄宝殿,正中供奉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的神像,头戴冕旒,身着朝袍,俨然是位皇帝。然而,以玉皇殿为主殿的宫观并不多。
在道教宫观中,除主殿之外,还有一些偏殿,这些殿堂各有神主。诸如:三官殿供奉三官,这就是: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顾名思义,因为三官能赐福、赦罪、解厄,和人们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人们都要对他们顶礼膜拜。圣母殿,总的来说都供奉圣母,但具体的是哪位圣母,每个宫观又会有不同,有的是斗姥,有的是王母,有的是九天玄女,有的是碧霞元君,有的是天妃妈祖,也有的就统称之为娘娘殿。这些神灵,给人的印象是慈祥的母性,关心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疾苦的需求,所以影响非常深远,特别使古代的妇女感到亲切。
道教名山中的宫观在建筑上也很有特色,或选址于顶峰之上,或修建在悬崖之旁,利用各种有利的自然条件,表现出仙山琼阁的意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