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夫教育立足医考培训界12年,凭借的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12年来,“携手好大夫,医考难不住”在中原大地家喻户晓!加入好大夫教育,将是您年最重要最正确的决定!
每日一练1西医(外科)
患者,男,58岁,进餐后突发性上腹刀割样剧痛2小时,全腹压痛,板状腹,肝浊音界及肠鸣音消失,X线显示膈下新月形游离气体,既往有胃溃疡史25年。下列治疗中,最佳的手术方式是
A.胃大部切除术
B.大网膜覆盖、穿孔缝合术
C.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切除术
D.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E.缝合穿孔后行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空肠吻合术
A
患者餐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后2小时入院,腹膜刺激征明显,故不适用保守治疗。病变在8小时以内适宜做彻底性溃疡手术。如果病变超过了8小时,已有感染时则只能做姑息性穿孔修补术。故选A。
患者,男,40岁,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2年,拟行手术治疗,该患者可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包括
A.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
B.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C.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D.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E.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A
对十二指肠溃疡较大,炎症、水肿较重,瘢痕、粘连较多,残胃与十二指肠吻合有一定张力,行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比较困难,易导致胃切除范围不够,增加术后溃疡复发的机会,因此,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多适用于胃溃疡。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干切断术、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则都是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的彻底性手术。故选A。
患者,男,38岁,上腹疼痛6年,餐前痛、伴反酸。近日疼痛加重,且呈持续性向腰背部放射,有时低热,胃肠钡餐示:十二指肠球部变形,血白细胞11×/L,N0.78。诊断首先考虑为
A.慢性胃炎
B.胃溃疡
C.胃癌
D.十二指肠穿透性溃疡
E.胃黏膜脱垂
D
反酸、餐前痛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钡餐十二指肠球部变形进一步提示十二指肠溃疡。持续性向腰背部放射提示可能已出现穿透性溃疡。穿透性溃疡发生后常继发感染。此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高,更加支持诊断。故选D。
2中医(方剂学)
某患者症见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脉虚数者。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竹叶石膏汤
B.当归补血汤
C.白虎加人参汤
D.清暑益气汤
E.生脉散
D
本题考查清暑益气汤的主治。清暑益气汤、竹叶石膏汤、白虎加人参汤均可用于治疗暑热气津两伤证。竹叶石膏汤临床应用以发热汗多、口渴、少气欲呕,舌红少苔,脉弦虚数为使用依据。清暑益气汤是在白虎加人参汤的基础上,去掉石膏,再加入一些清热解暑、养阴生津之品,对于暑热之气津两伤证,更为适宜。
患者暑令感寒夹湿,症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身重困倦,胸闷泛恶,舌苔白腻,脉浮。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香薷散
B.加味香薷散
C.香苏散
D.藿香正气散
E.九味羌活汤
A
难点在于香薷散与藿香正气散都可以用于暑天感受寒湿。香薷散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主治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或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浮。藿香正气散散寒解表,化湿和中,主治霍乱吐泄,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从上可见,两方主治病机相同,在药物组成上藿香正气散对香薷散进行扩充,即香薷--藿香、紫苏、白芷、桔梗,厚朴--厚朴、陈皮、大腹皮,白扁豆--半夏、白术、茯苓、甘草。两方的主治证候只在于轻重之别。如果临床上以吐泻为主症时多选用藿香正气散,所以本方选用香薷饮。
3中西医(方剂学)
温里剂的适用证是A.表寒证
B.里寒证
C.阴虚证
D.失血证
E.亡阳证
B
温里剂适用于里寒证。凡因素体阳虚,寒从中生;或因外寒直中三阴,深入脏腑;或因过服寒冷,损伤阳气,症见畏寒肢凉、喜温蜷卧、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脉沉迟或缓等里寒证者,均可使用温里剂治疗。
温里剂应用时需注意A.素体阴虚者宜服用温里剂
B.温里剂性质温和,可不拘时令、地域服用
C.失血之证应予温里剂温中固阳
D.阴寒过盛服药即吐者,宜温服
E.温里剂中宜多补气药物,助已伤阳气得复
E
温里剂应用时需注意:
①辨清寒证所在的部位,有针对性地选择方剂。
②辨清寒热的真假,真热假寒证不可误用。
③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斟酌药量大小。
④阴寒太盛,服药入口即吐者,可于本类方剂之中反佐少许寒凉之品,或采用热药冷服的方法,避免寒热格拒。
⑤素体阴虚或失血之人应慎用温里剂,以免温燥药物重伤阴血。
⑥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本类方剂多配伍补气药物,以使阳气得复。
好大夫精品网校课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