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实
之前在网上传出医院看病,急诊医生只开了4毛钱的药就让病人的血压降了下来,病人家属表示不可思议,觉得“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好大夫。”
对于这样的事件,一时间在业界一片沸腾!很多人为医生叫好,转而开始痛骂那些高价药方和无良医生。不过从报道可知,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因血压降不下去,到医院挂急诊救治,医生开药把血压降了下来。可见,这个“4毛钱药方”并不是把患者高血压治好,仅仅是为了临时降血压,又是夜间急诊,医生先开降压药,暂时控制血压,也是合理治疗范畴,并无出格行为。
思考由此可见,“4毛钱药方”属于正常医疗,医生恪守职业道德,根据患者病情对症下药,没有借机开大处方、大检查,没有额外增加患者负担。这样的治疗方法,符合医学常识,本不该被捧上神坛,却因其另类而受到网友点赞,将常识当做奇迹,岂不是另一种悲哀?而这样的职业道德,也应是每位医生都具备的基本品质,却沦为少数医生身上的闪光点,这又是为什么呢?
小处方并非孤例,媒体之前也曾报道过一毛钱药方、八分钱药方、4分钱药方等等,药价都是低得令人难以置信,亦无一例外地成为舆论热点,引发无数人围观热议。开小处方保护了患者的利益,医院来讲,就要面临运营成本的压力,医生也要考虑收入问题。如果不能彻底解决医药分离后,医院的支出来源、医生的福利问题,小处方的生存空间仍然不容乐观。
从该报道也可以看到,“4毛钱药方”只是降压药,患者还要支付3.5元的诊疗费和1.5元的挂号费,而与医生直接相关的,就是这3.5元的诊疗费。在为“4毛钱药方”点赞之际,也要反思医疗体制改革,让医生能够有尊严地凭技术生活,不是为回扣、红包而存,方能促使医疗回归到常识,真正解决医患矛盾。
后续之后一段时间里又出现一位陕西患者也服下药片立竿见影、“治愈”高血压的传奇经历,也让民众惊呼“神药”,更惊叹遇到一位“良心医生”。
可是在冷静下来之后分析,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吗?
药方截图
然而不到24小时,这个“神药”就黯然失色了,医生们纷纷站出来通过自媒体发声,指出报道严重违背医学常识!严重夸大其词!严重标题党!
这四毛钱的药,分明只是用来应急控制血压的,绝不是记者笔下大书特书的“治愈”高血压的“神药”,同时也大声呵斥“只有开便宜药的医生才是好医生”的谬论。
与此事件高度类似的有数年医院的“八毛门事件”。原本需要10万手术才能解决的先天性巨结肠,用八毛钱的开塞露治愈,导致舆论一片哗然,医院无良。然而真相是八毛钱的药只是暂时缓解了梗阻病症,患儿还是在一月之后接受了手术。患儿家属和媒体的道歉只换来了短暂的、局部的、肤浅的反思,那“唯价格论”的就医评判标准依旧大行其道,也因此在今日又炮制出“四毛钱治愈高血压”的医学传奇。
在大家纷纷指责记者不专业、编辑不严谨的同时,更需要反思我们在这类事件中作为“围观者”的心态。这样的“美丽谎言”之所以有市场,很大程度上因为它迎合着我们的认知、我们的心态,肆意让自己沉浸在一种“既便宜又好”的幻影中。这种幻影看似美丽,却如水中之花,脱离实际。因为医学是科学,需“因病施治、因人施治”。
当下的国人越来越痴迷于“药到病除”“手到病除”的奇迹文化,这种认知要归功于这些年过度的奇迹文化宣传,让公众的视野里满是高精尖的顶尖医疗技术,医学所向披靡,医生无所不能。加之媒体炮制的那些攻克“类风湿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等世界难题,吹嘘得天花乱坠的各类广告,还有不时引爆全民舆论的“八毛门事件”“四毛钱事件”的报道。
这些都会使公众极易推论出“如今都能换心换肝、能3D打印器官,何以简单高血压就不能治愈”的医学认知和心理预期,包括那些没有医学背景的记者或编辑,从认知层面上也易顺理成章地落笔“治愈”的结论。媒体为追逐“眼球效应”不尊重医学实际、不注重专业知识的恶习是不可纵容的!
不过我们更需正视的是那些植根在记者编辑、患者及家属,还有所有围观者心目中的错误认知。如何能在第一时间认清“神药”的本来面目,减少这些“传奇”的认知市场,或是比去批判不实报道、呼吁打击虚假广告等更为迫切和紧要的事。
因为没有医学常识支撑的医学报道是危险的,而失去媒介传播的医学知识如“笼中之鸟”也是无力的。对此作为医务人员的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点击左下角白癜风痒是不是快好啦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