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无常,佛陀开的药方学诚法师答问十分

WenjiaTang

其实仔细想想,健身、理财、美容、买保险……都是人们用各种方式来消除对无常的恐惧。佛教也提供了一些方法,比如安住当下、勤积福慧。多努力行动,少胡思乱想。

——学诚法师

顶礼法师!我好朋友的丈夫得了脑角质瘤,等于宣布了死亡。得知这个消息后,我感觉自己就要失控了,一想到这件事我就会哭得不能自已,还睡不着觉。他们就如同自己的亲姐亲哥一样,人特别善良,对谁都好,为什么好人不长寿呢?

网友

学诚法师

相信佛法,用自己有限的一生为无限生命做好准备,不要害怕。死亡,就是换个样子再来。下一生,有些东西可能会改变,比如生命形态、长相、出身等,但内心真正的宝藏不会丢,自己所造的业不会丢。

法师,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很天真,是好还是坏啊?还是人要现实一点,理性一点?

网友

学诚法师

有些“天真”是幼稚,有些“天真”是纯净;有些“现实”是退失信念,有些“现实”是脚踏实地,不能一概而论。

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说,忆佛念佛要念念不断,如母忆子。可是在现实工作中,当思考问题时,不自觉地就会把佛抛到脑后,陷入工作的境界里。所以弟子想问,工作时又该如何忆佛念佛呢?感恩法师!

网友

学诚法师

假设你是一个母亲,孩子生病了,非常挂念。你仍然上班、工作,与同事开会、交流事情等等,在这个状态中,所思所想是工作,但仍然没有一念心离开过孩子。能够体会吗?忆佛念佛也是如此。

顶礼师父!弟子明白了如今的困境源于对表象忍辱的模仿。如师父所说,我该如何培养自己内心强大清晰的正信呢?如何不再陷入对外象的模仿呢?求师父开示!

网友

学诚法师

忍辱,不是弱小者的无奈,而是强者的清明和不纠缠。修行者认清了烦恼大敌、明确了行为宗旨,才不会被外在的人和事激怒,反之能把逆境也转化成自己的功德。要找到一个清净和合增上的师法友团队,迷茫时有榜样,脆弱时有鼓励,疑惑时有切磋,自己自然慢慢就成长了。

师父您好!我最近发现自己总是会联想到坏的事情。例如,给家里打电话没有人接,我就会联想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而且会想出一个悲惨的场景。还有,比如我做饭用的煤气罐,我就会联想它会爆炸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很苦恼也很害怕。师父,我这是怎么了?

网友

学诚法师

人长大了,见闻的、经历过的境界多了,慢慢就会对无常有体会,如果缺乏智慧的引导,这种感受就会演变成一种不安全感,乃至悲观恐惧。其实仔细想想,健身、理财、美容、买保险……都是人们用各种方式来消除对无常的恐惧。佛教也提供了一些方法,比如安住当下、勤积福慧。多努力行动,少胡思乱想。

法师您好!都说学佛先要确立正知见,但从知道到做到,貌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了解道理以后,很容易生慢心,反而学教的人,还不如实修的人行持得好。这是什么原因呢?

网友

学诚法师

学佛首先要建立的正知见是:佛法是用来修改自己的、对治自己的。对自己开刀非常难,因为人久已习惯保护自己、美化自己,所以会不自觉地拿着佛法去包装自己、伤害别人。当慢慢体会到“佛法是修自己的”时,就开始上路了。

请问师父,记得有位大师说过,真正去拜佛,在心中已经足矣,一念之间就可以拜十方众佛。而去庙里礼佛只是一种形式,去培养自己的虔诚心,是这样吗?

网友

学诚法师

如果佛像在眼前,自己都难以恭敬诚恳去礼拜,又怎能做到“一念之间拜十方佛”呢?如果我们看不清自己的条件和所处的位置,就会被众多说法弄得不知所措。经论上的一些话或大德的一些开示,都是针对特定的人解决特定的问题,要掌握准确用意,需要了解背景信息,否则就容易断章取义,甚至适得其反。

师父,我很敏感,常常怀疑别人在骂我,然后会特别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不用开又便宜
治愈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pindaigou.com/amjyf/10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