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患病,4年植物人,7年成残奥冠军你

你能做到的,远比想象的要多。现代女版哪吒,真实演绎我命由我不由天无法动弹,不能说话,只有意识是清醒的,这样的场景似乎只能在电影中出现,可小女孩Arlen偏偏遭此不幸。她本是家中最受宠的老幺,活泼开朗,爱好游泳,多次参加游泳比赛,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取得游泳项目的冠军。年,11岁的Arlen被诊断出患上横贯性脊髓炎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之后,她的腿部渐渐失去知觉,无法控制自己的手臂,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甚至连吞咽都成问题。看起来,Arlen美好的未来都被慢慢锁在一具身体中,尽管她有着清醒的意识,但却失去了表达感受的能力,像个睡美人一样,连医生都断言,她这辈子能醒过来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睡梦中的Arlen可是,Arlen从未放弃对生的渴望,开启了求生模式:她在脑海中给自己列了一个重要清单,那份清单包括了她苏醒之后想要去完成的事情;她还在脑海里写剧本,保持思维活跃。渐渐地,Arlen开始慢慢康复,她可以眨眼了,手指能一点点地动,说话也从只能发出一两个音调到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昏睡四年后,一切都在好起来,Arlen创造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虽然她依旧无法行走。但Arlen并未止步于此,她恢复了游泳训练,年作为国家代表参加残奥会,夺得三枚银牌和一枚金牌,还打破世界纪录。她每天复健6个小时,年11月迈出患病后的第一步,开始在拐杖的帮助下行走,年3月,彻底摆脱拐杖。年,Arlen参加节目《与星共舞》,出版自传《LockedIn》,成为ESPN体育频道的节目负责人。这10年的时间,Arlen用生命书写了奇迹,曾经被医生诊断为永久性瘫痪的她比普通人活得更为精彩肆意。残奥会冠军Arlen或许,这恰好印证了尼克.胡哲提过的,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也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所传达的信念:我命由我不由天,不信命、不认命,就是我们的命。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纵使我们手握烂牌,只要心怀希冀,就有希望逆风翻盘。人的潜能有多大,你不去尝试的话,永远都不知道。懂得激发潜能的人生赚翻了潜能,顾名思义是指潜在的力量。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一般人只使用了他心智能力的10%,大部分人并不了解自己有些什么才能,与我们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其实我们还有一半以上没醒着。换言之,只要我们愿意挖掘潜能,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生活如此,职场亦是。表弟从小成绩不好,初中后更是贪玩,以至于高考成绩只够得着职业技校。本以为表弟能安分地读完技校,学门傍身的手艺就算出息了,没想到,他到广州后一反常态,决心要当个好青年。开始主动学习,竞选班干,舍友们通宵玩游戏也干扰不了他。最后,表弟不仅拿了年级奖学金,还被推荐到世界强企业内实习。毕业后,表弟选择从事销售行业,他说,要在广州努力赚钱,给父母买个好房子。起初,他累死累活地拜访客户都签不了单,屡屡被老板批评,同事们也都笑话他。但是,他屡败屡战,虚心向前辈请教,踏踏实实地跑市场,每天忙活到晚上凌晨,终于,他的业绩从垫底提升到冠军,成为了公司的销售榜样。最近,还因为表现优异,被提升为公司主管,奖励股份。如果,表弟当初选择屈服于现状,不去挑战自己,就不会有今天月薪过万的他。所以,造就我们平庸的从来不是出身,而是我们没有学会好好激发自己的潜能。把不能变成我能我们常奢望着能有天上掉馅饼的事,但若上司真给自己升职加薪的机会,也未必能有勇气接得住,因为,很多人在职场道路上给自己设限,认为自己无法承担重任,挑不起大梁,但事实恰恰是,大多数人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的事情。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潜能,不仅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更是因为它需要主动获取,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惰性的影响,没有舒服躺在家中就能成长的道理,这不现实。真正聪明的人,是如何唤醒潜能的拼命工作,原地打转的故事并不少见。这都是因为唤醒潜能是一门技术活,懂得门道的人如鱼得水,不得其法的人只是跟着凑热闹。而利用GROW模型则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GROW模型,是企业培训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型之一,旨在帮助员工看清现状,提高自我认知。GROW模型中的四个字母分别表示,Goal目标、Reality现实、Options选择、Wayforward行动。工作中唤醒潜能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做决策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但问题在于,我们思考解决方案时多是随心所欲,很少按照顺序来做出决定,本末倒置。比如说,从现实开始思考,公司近段时间加班严重,我作息不规律,情绪下降(现状),想辞职(选择),但我希望成为行业内的骨干(目标),这家公司业内口碑不错,虽然辛苦,但或许值得坚持?最后,想来想去,依旧没有解决办法,只能是维持现状。饭要一口一口吃,我们试图跳过中间的难点障碍,一步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越着急,越容易被现实的泥潭束缚住,容易丧失信念。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利用GROW模型激发潜能呢?第一步,设定清晰明确的目标,越具体越能激发潜能目标越好,越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具体细小的目标越能帮助你实现在这个阶段,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期望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时候实现目标?实现目标的标志是什么?如果需要量化目标的话,该如何量化?这也是我们常提及的,目标设定要符合SMART原则,明确可衡量,具备可达到性,有时间限制。如果说,我们把目标设定为拥有幸福的生活就很模糊,很难驱动内心去努力,相反,如果把目标定成升职为市场总监,就很有针对性。只是,设定目标时,既要量力而行,也要大胆设想,给自己挑战的空间,但不能过于狂妄。而且,我们一定要给目标设置期限,才能让目标最大程度激发潜能,否则就只是一句空口号。第二步,五大问题帮助你看透本质,挖掘事情真相若想赢得一场战役,除了勇气,还要知己知彼。因此,在确定目标后,我们要回顾以往的行动细节,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厘清当前现状,了解与目标相关的各种要素和资源。这里有几个问题列表可供参考:目前情况如何,与预期相比,是否达到理想状态?我曾经采取什么行动去实现目标?有什么原因阻止我不能实现目标?和我相关的原因有哪些?其他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是不可控的,哪些是可控的?有哪些人可以为我提供帮助?顺藤摸瓜地一路追问下去,找到失败的原因以及可利用的资源。比如,同期的同事比我更受器重,老板把重要项目都交给他负责。我俩学历一样,工作年限一样,但他的PPT制作能力比我好,演讲水平比我高,展示产品经常受到客户表扬。那我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表达能力,要着重培养。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剖析自我时,不要留情面,要舍得下狠心直面缺点。第三步,从最小化步骤开始,探寻备选方案把握了症状,就要找药方。在这个步骤中,我们要想到尽可能多的方案,不要浅尝即止,因为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发散思维后,就会发现有更稳妥的选择。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案:我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来实现目标?如果想要获得别人的帮助,可以做些什么?要是在现有方案下继续行动,该如何行动?选择备选方案不过,很多人会陷入的误区是,制定方案时追求完美主义。比如说,制定计划每天下班要学习2个小时英语,可是,某天加班晚了,又累又困,就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也是如此,很快,这个当初的雄心壮志就被放下了。可是,如果换成每天晚上学习10分钟,内心不会有抵触,更容易被执行,这就是行为学上的最小化步骤,从最简单、最轻松的步骤开始。第四步,选择最还是你的行动,哪怕再小先干起来GROW模型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从备选方案中挑选出最合适的,并采取行动。正如罗振宇所说,做一件事,它到底靠不靠谱,你坐在家里想是没用的。我们的风格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主意出来大体觉得靠谱,先干起来。而想要提高执行力,最大化激发潜能,有2个小诀窍值得我们学习。利用每天的高效时间。有研究显示,一天里效率最高的时段是你醒来后的两个小时,所以每天最开始工作时,利用这2个小时去处理最紧急的事情,之后再去处理邮件等琐碎事项。激发你潜能的钥匙今日事今日毕。这是华为曾提及过的奋斗者文化,也是拒绝拖延最有效的方法。有了好想法立马去做,犹豫再三,往往都会夭折。也许,我们在践行的过程中,会有挫败,会沮丧,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借着远大的梦想,不断突破瓶颈,成为更好的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就好像有人说的那句话一样:如果你自认被打败,那是真的失败;如果你自认不敢,你便的确不敢;如果你想赢却认为自己不行,机会就从指尖溜走。如果你预感到失败,那你已经失败,因为你会发现在这个世界成功始于以下意愿——切都由意识掌控。很多比赛的失在起跑之前已经注定;很多人的失败,在事业开始时已被宣告。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pindaigou.com/amjyf/116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