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更多精彩等你!
时光飞逝,永不停歇,很多东西都被无情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总有一些事物经得住时间的打磨,比如年来在消费者心目中一直的金字招牌——乐氏同仁堂。
那么乐氏同仁堂靠的是什么呢?独特的配方,道地的药材,精湛的加工技艺,这些都要靠人来传承。一代一代乐氏族人,秉承年的制药初心,比如乐氏家族第十四代传人乐觉心,便是这一代代传承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乐觉心携御药古方回归大陆
公元年,清宫太医乐显扬创立“乐家老铺”,得康熙皇帝赐名“同仁堂”,取“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之意,又与经络“铜人”之音,是为中国第一块药业金匾。同仁堂历经八朝,为清宫独办官药年,史称“御药供奉”。
上一次乐家人在大陆留下足迹,还是年。当时,新中国成立前夕,乐觉心的父亲——乐氏同仁堂第十三代传人乐崇辉,携带着乐氏祖传手抄秘方本,前往台湾,自此再未回过大陆。
对年出生于台湾的乐觉心来说,这是他一方从未见过,但又熟悉亲切的土地。
小时候,父亲乐崇辉总是跟他和姐弟们,讲述“大陆”的故事,大到老北京的城楼街道,气候的冷暖变幻,小到乐家的祖训家规,同仁堂庭院的景象,都深深根植在他的脑海中。
“父亲告诉我们,以前乐家的庭院很大,从门口进到深处,要走两个半小时,院里的水蜜桃又大又甜。”乐觉心现在还清楚记得父亲细碎的描述。
当他真正站在这个城市时,北京早已是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同仁堂过去庭院深深的景象亦不复存在。
虽然现实与想象不一样,但这不影响他要在这方先人奋斗过的土地上,干一番大事的激情。
他要在此振兴祖业,复兴乐氏同仁堂,传承中医文化。对父亲来说,这是期盼已久的“归途”,对乐觉心而言,这不仅是家族赋予他的责任,亦是一份光荣的使命。
年乐氏第十四代传人乐觉心,感念乐家传承了年的药目秘方,承载清宫廷年御药供奉的使命及父亲期望,扛起现代乐氏同仁回归大旗,开创乐氏同仁大陆的事业新版图。
年4月,乐氏同仁堂第十四代传人乐觉心,携乐氏宫廷御药古方回顾大陆,举行了盛大的回归仪式,将百年御药沉淀重归华夏,造福大众。
乐氏同仁年御药供奉历史
年的御药供奉,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同仁堂创立之源,“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乐氏家族传承数百年的中华医药古训,乐氏同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医药学的代表之一。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指,必须严格辨别药材的产地,制药时虽然工序复杂,但绝不能因此省人工,药材虽然价格贵,也不可减少分量,用今天的话来讲即不偷工减料,制药需具备工匠精神。
这一祖训,为后来乐氏同仁的发展,建立起了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及工艺规范,代代相传,并培育了乐氏同仁良好的商誉。
中医药两千多年来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医药关于生命健康的理论方法,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中医药博大精深,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观、疾病观、药物观、治疗观以及几千年的医疗实践经验,是一套系统的传统医学体系。历代乐氏家族始终秉承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祖训,“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制药准则,历经三百余年的传承。
“大宅门”后乐氏同仁的发展
前些年,风靡全国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讲的正是北京乐氏家族第十二世乐敬宇(剧中创办阿胶厂的白景琦)继承发扬祖业的故事。
剧中男主角白景琦的原型为北京乐氏家族第十二世乐敬宇,剧中“白”家的姓氏取自繁体“乐”字中间的“白”。
乐觉心介绍,从唐昭宗开始,乐家祖上就在宫廷做医药管理和传授。明永乐年间,乐家从浙江宁波迁至北京城。
“同仁堂”在京城的崛起,正是乐氏家族世代努力的结果。
但随着时代变革,到了乐氏第十三世,也就是乐觉心的父亲乐崇辉这一辈,乐家老药铺的命运也随之浮沉。年,乐崇辉远渡台湾,随行的还有一些当年同仁堂的老药工;乐氏其他族人则留在北京或内地其他地方,继续经营“同仁堂”及其他兄弟品牌的药房。
年,乐氏家族第十三代传人、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乐松生代表北京工商界向中央政府来递交北京市私营企业全面实行公私合营的喜报。乐觉心的二叔乐崇熙还参与了第一部《中华药典》的编纂工作,很多乐家药方都被编入了《中华药典》。
但后来,“文革”让乐家和“同仁堂”都遭受了沉重打击。“文革”结束后,同仁堂乐家老铺更名北京同仁堂,成为国有企业。
谨记祖训恪守制药虽迁居台湾,但继承了乐家血脉的乐崇辉、乐觉心父子,却恪守祖训,希望继续传承祖业。
乐觉心介绍,父亲乐崇辉迁居台湾时,带走了乐家老药铺的手抄配方本,其中记录了个同仁堂古方,加上其它传承配方,共有种同仁堂配方。
在台湾定居后,乐崇辉带着乐家老药工,招收学徒办起了台湾同仁堂药铺。如今,年已86岁高龄的乐崇辉仍在制药教徒,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传承着最传统的手工制药工艺和宫廷御药文化。
据台湾当地媒体报道,两岸三地共有三大文化,除了孔子文化、故宫文化之外,就是乐家带到台湾的宫廷御药文化。
除了珍贵的手抄配方本,乐崇辉还向儿子乐觉心传授了乐家制药的另一个“秘方”:坚持选择道地药材,坚持炮制工艺,药效自然会出来。“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多年来,乐崇辉跟儿孙辈强调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制药一定要讲良心!”
乐觉心说,父亲的告诫背后是有原因的。在乐氏宗祠里,至今还摆放着一个没有头的先人泥像。当初,这位先人因为在药品炮制上出了问题而被砍头。数百年来,这尊无头人像,时刻提醒着乐氏族人。
“现在中药市场上充斥着假药和乱象,乐氏讲究的重点是返璞归真、莫忘初衷。”与开着小药铺、只想守住乐氏同仁招牌的父亲想法不同,乐觉心希望把乐氏同仁老药铺做大做强。
涅槃重生重振乐氏金匾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尤其看到“健康中国”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始终心怀“振兴祖业”之念的乐觉心,决定回归。
年5月,乐觉心在北京正式创立乐氏同仁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同年,乐氏同仁收购河南三门峡莘原药厂。与此同时,首期占地亩的乐氏同仁药厂开建。新药厂依据制药业的最高标准——国际药品认证合作组织PIC/S成员国的GMP标准打造生产线,计划在现有产品线中,增加部分乐家老药铺的传统品种,包括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和提取原料药。
遵循乐家祖训,药材的质量是重中之重。为此,乐氏同仁还在素有“一步三药”天然药库之称的河南卢氏县建立了中草药种植基地。
乐觉心介绍,为把控药材质量,乐氏同仁建立了药材甄选专职团队,传统经验结合现代检测技术甄选每一批药材。饮片质量及药性检验,则取中国、日本、美国、欧盟、WHO的综合最高标准。
年7月,北京。坐落在故宫东华门斜对角的乐氏同仁老药铺(含中医诊所)北京旗舰店开始试营业。东华门,曾是乐家所制御药运入清朝宫廷的第一道大门。
“乐氏同仁回到大陆,希望选择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地方落脚。”乐觉心介绍,当年乐家人供奉御药时,专门有一块进入宫廷的木腰牌,到了慈禧太后时期换成了金腰牌,每三个月便会从东华门进入宫廷到御药房。
进入年,乐氏同仁老药铺(含中医馆)郑州旗舰店也将开业。乐觉心介绍,乐氏同仁连锁机构将以中医馆加老药铺的方式复合式经营,计划三年内开设连锁门店超过家。各连锁门店将以儿童成长、银发族保健、男性保健、女性保养健康调理四大门诊为主轴,坚持中医看诊“一人一方”,为顾客量身定制乐家祖传方药调理和治疗。
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这些连锁门店还将开通高端医疗健康服务,从大陆和台湾招募医师团队,为VIP会员配备专属健康管理顾问。
乐觉心介绍,乐氏同仁在台湾已成立了“台湾乐氏同仁堂联盟”,把台湾的一些学术单位联合起来,做“老药新制、老药新研”;同步,医院、高校及研究单位接触,谋求战略合作。
“我们恪守传统,也拥抱科技,只有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乐氏同仁才能真正将中华医药发扬光大”,乐觉心说。
深圳汇达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