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养生之胸痹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年~年)是我国医史上的巨人,被后人誉为“药王”,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0卷,药方论首。《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

胸痹

《千金要方·心脏》说:“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满痞急痛,肌中苦痹绞急如刺,不得俯仰,其胸前皮皆痛,手不得犯,胸中愊愊而满,短气咳唾引痛,咽塞不利,习习如痒,喉中干燥,时欲呕吐,烦闷,自汗出,或彻引背痛,不治之,数日杀人。”

中医学认为,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能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感觉胸闷,呼吸不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本病证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胸痹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种

第一,心血瘀阻证

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致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加剧。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治则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第二,气滞心胸证

肝失疏泄,气机瘀滞,心脉不合,致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苔薄或薄腻,脉细弦。治则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第三,痰浊闭阻证

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致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形体肥胖,选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总乏力,木纳呆滞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治则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第四,寒凝心脉证

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见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多因气候骤冷,或突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身体冷,甚至手足不温,冷汗不出,胸闷气短、心悸、脸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治则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第五,气阴两虚证

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致心胸隐痛,时而发作时而好,心悸气短,一动更加重,伴倦怠无力,声息低微,面色白而带晦滞之色,易出汗,舌质绛红,舌体胖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治则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第六,心肾阴虚证

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脉不畅致心疼憋闷、心悸盗汗,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治则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第七,心肾阳虚证

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致心悸而痛,胸闷气短,一动越发厉害,自汗,面色白而带晦滞之色,神倦怯冷,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治则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pindaigou.com/amjtyf/110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