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商业创作者,介绍企业品牌概念、行业分析、方法论植入的文章最常见,越看似普通的题材就越容易陷入写作误区,最常见问题是,“毫无组织的堆砌素材”。
什么意思,我举个例子:
过去几年,短视频平台对电商业务做出的所有尝试,都可以归结为两件事:「提升“货找人”的效率,培养“人找货”的心智」,前者增长承压,后者更接近平台当下的重心。
想想看,上述商业文开场描述,是否和手机开箱视频相似?先打开包装,然后事无巨细描述物件,再开始介绍外观、硬件配置,最后打开几个常用系统APP进行展示。
是不是经常遇到?
我不能武断地将这种创作类型定义为错误,但可以肯定,这一系列平淡直序的描述手法很难让读者进入一篇文章,发现“吸引点”在哪里。
当终于看到中间一部分核心观点时,注意力已经被冗余信息全部消耗掉;除此外,有的商业文开场忽略“情景营造”。
如同,很多自媒体在财报节点写品牌内容,上来一顿同比增长、环比下降、某方面忍辱负重的强行结论,以至于读者完全get不到和我有什么关系。
了解这两大创作误区后,到底用什么类型的开场白才能留住读者,我认为可以反向思考,总结出一种介绍新事物的框架,用具体的故事来表达观点,引出重点。
工具代表效率
许多人对SCQA组合并不陌生,此概念由美国商业作家芭芭拉·明托(BarbaraMinto)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提出。
简而言之,即结构即情境(Situation),冲突(Complication),问题(Question)答案(Answer);四者自由组合可以形成不同陈述方法,使人们循序渐进进入主题中。
市面商业创作常用有四种类型:1)标准式(SCA/SCQA),2)开门见山式(ASC),3)突出忧虑式(CSA),4)突出信心式(QSCA)
方便先对大框架掌握,我用三个案例呈现:
①埃隆·马斯克TED演讲
今天全人类面临最大威胁是什么?“科技高速发展,过去几十年中人类拥有的先进武器,足以可以摧毁地球“几十次”。
不过,尽管我们拥有毁灭地球的能力,却还没有逃离地球的技术。
显然,我们今天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没有移民外星球的科技,我们公司将致力于私人航天技术,在可预见的将来实现火星移民计划,然而过程中我们可能遇到四个方面的问题。”
这段话结构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埃隆·马斯克(ElonMusk)在TED演讲中通过问题、背景、冲突、答案(QSCA)四者组合突出重点,来鼓舞人们信心。
这是一种最常规的写作方法。
上来直述问题让读者思考,然后用背景简单过渡回到冲突上,话锋一转,找出冲突原因直接给出解决方案;就像“你有病,以往解决方法都用过,却不对,我这药方与别的不同,你要不试试”?的感觉。
②公司改变奖励体系
今天主要分享有关“公司销售制度从提成制,改为奖金制的提议”。众所周知,从创始以来,总公司一直使用提成制来激励销售队伍,但是,提成制在子公司业务迅猛发展情况下,造成很多激励上的不公平。
“富裕地区”的员工能拿到大笔提成,买房买车,一般地区分公司还处于亏损状态,员工工资每月都是总部在支撑,所以高管团队一致商讨决定更改奖励体系。
相关部门领导听完之后,希望落实到位,我认为这四个部分与大家相关,在讲之前首先说下,该决策的整个过程与细节”。
这种商业写法属于开门见山式沟通(ASC),用更改奖金制度作为(答案Answer),然后引出公司激励不公平的(背景Situation),顺带罗列一些公司的现象作为支撑点(冲突Complication),最后道出目的。
也就是,第一句话先上结论,然后告诉读者接下来会做什么,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背后的细节原因有哪几个方面,环绕中心思想逐一进行展开。
③网络安全不容忽视
过去几年,网络安全日益受到